搜索到858篇“ 掌背动脉“的相关文章
- 逆行切取指蹼动脉蒂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中远节指背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以逆行方式切取的指蹼动脉蒂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3月—2023年3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5例手指中远节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34~55[43.0(39.5, 45.5)]岁。电刨伤9例, 挤压伤2例, 热压伤4例;中指7例, 示指4例, 环指2例, 小指2例;11例为中节缺损, 4例为中节伴远指间关节缺损, 同时合并肌腱或骨的损伤。创面面积2.0 cm×0.8 cm~5.5 cm×1.5 cm, 皮瓣切取面积2.5 cm×1.0 cm~6.0 cm×2.5 cm。清创后, 先修复肌腱及骨损伤, 再以逆行方式切取指蹼动脉蒂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旋转180°覆盖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通过门诊复诊、电话或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并对患指皮瓣的外观、质地、感觉及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皮瓣术后均存活, 其中1例出现远端表皮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15例患者均获7~24个月随访, 皮瓣质地柔软, 外观良好, 不臃肿, 皮肤色泽与周围正常组织接近;末次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0~9.0[7.0(6.5, 8.0)]mm,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协会上肢功能评定手指功能优12例、良2例、可1例;腕背及手掌背侧可见线形瘢痕, 少许色素沉着, 供区瘢痕无触痛及挛缩等并发症。结论逆行切取指蹼动脉蒂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转位覆盖创面, 皮瓣的蒂部安全并可延长, 皮瓣血供稳定, 手术操作简单, 供区损伤小, 适合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背组织缺损。
- 钱源源李东许明戴平
- 关键词:指背软组织缺损掌背动脉
- 逆行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指背中近节骨关节外露创面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逆行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指背中近节骨关节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科室应用逆行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背中近节骨关节外露创面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2岁;致伤原因中重物砸伤13例,机器挤伤10例,电击伤2例;损伤部位中环指9例,小指7例,中指6例,食指3例,创面大小2 cm×3 cm~3 cm×5 cm。结果:本组中24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发紫,经换药,创面愈合,未影响手术效果。随访3~12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采用逆行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指背中近节骨关节外露创面,手术创伤较小,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二期手术,能够满足对手的功能与外形的修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王会军步晓惠鲁冰齐荣荣向莉蒋永能李耀李建廷
- 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采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5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拇指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4~63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1 cm×1.2 cm~5.5 cm×3.5 cm。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切取面积为2.4 cm×1.5 cm~5.5 cm×3.5 cm)修复拇指创面,然后经同一切口切取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2.7 cm×1.6 cm~5.7 cm×3.6 cm)修复示指供区创面,将手背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背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患者手背供区创面情况,皮瓣颜色、外观、质地,术后并发症情况,恢复工作及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及示指功能。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手背供区创面均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手背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饱满、质地柔软,无瘢痕触痛或瘢痕挛缩等并发症。患者拇指及示指感觉正常,均恢复正常工作,且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末次随访时,拇指及示指功能评定为优者9例、良者5例。结论采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不损伤主要血管,术后手背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皮瓣外观及示指、拇指功能较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 陈艳谢斌刘远俊吴健
- 关键词:穿支皮瓣外科皮瓣拇指指损伤创面修复
- 带肌腱的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修复示指指背肌腱缺损创面1例报告
- 2024年
- 该文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医院应用带肌腱的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修复左示指电击伤后创面形成15d患者1例,治疗后患者的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5~12个月,患指恢复伸指功能,皮瓣区皮肤色泽、质地与指背皮肤相近。
- 李培浩刘竞龙曾波李泽钿
- 关键词:复合组织瓣肌腱移植
- 第1掌背动脉皮瓣在拇示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总结第1掌背动脉皮瓣在治疗拇指指间关节及示指中远节平面皮肤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6年7月-2023年7月共收治拇指指间关节皮肤缺损患者13例,示指中远节平面皮肤缺损患者17例。均采用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3 cm~2.5 cm×3.2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6 cm~2.8 cm×3.5 cm。结果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采用门诊或微信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2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轻度臃肿及瘢痕。运动功能恢复按照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系统评定方法:优23指,良7指,优良率为100%;感觉功能恢复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评定:3例S4,14例S3+,3例S3。结论第1掌背动脉皮瓣可根据需要顺行或逆行切取,其切取方便,成活率高,术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好,是修复累及拇指指间关节及示指中远节平面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 赵洋曾文超曲兆鹏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顺行逆行
- 应用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修复手背缺损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应用第1掌背动脉筋膜瓣联合皮肤移植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在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上提供选择。 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8例手掌...
- 祝祉
- 关键词:临床疗效皮肤
- 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8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机器伤2例,挤压伤3例,切割伤3例。近节背侧缺损2例,末节背侧缺损1例,末节远端毁损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7 cm×1.4 cm~3.0 cm×2.5 cm。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1 d,平均14 d。首先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示指近节背侧)修复拇指缺损,然后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手背部近端偏桡侧)修复示指背侧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患者术后48 h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1例因缝合张力过大出现皮瓣臃肿、淤青,经对症治疗后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皮瓣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余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瘢痕;其余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肌腱无粘连,对示指功能干扰小,皮瓣供、受区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末次随访时,拇指掌指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55°,指间关节为0°~75°;示指掌指关节伸屈活动度为0°~82°,近指间关节为0°~90°,远指间关节为0°~65°。结论 应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其血运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无需取皮、植皮,对示指功能干扰小,创面修复效果满意。
- 魏振强赵燚魏海峰刘生和宋家林陈元元阮洪江
-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掌背动脉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 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关节支)皮瓣联合掌背动脉皮瓣接力修复手指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关节支)皮瓣联合掌背动脉皮瓣接力修复手指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共收治9例手指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止点撕脱患者,缺损面积为1.0 cm×1.0 cm~2.5 cm×2.0 cm,钢丝重建伸肌腱止点,采用近节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关节支)皮瓣修复创面,掌背动脉皮瓣接力修复近节皮瓣供区,术后门诊、微信等方式随访,评估近、远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形、瘢痕情况及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功能。结果: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关节支)皮瓣和掌背动脉穿支筋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例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关节支)皮瓣出现发紫、张力性水疱,皮瓣蒂部在术后36~48 h给予部分缝线拆除,术后7 d皮瓣颜色红润,指体末节关节及甲床伤口愈合良好,未见红肿及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9个月,指体末节皮肤与近节背侧及掌背皮肤外形、色泽、质地相似,感觉恢复良好,均超过S 3,TPD为8~10 mm,平均9.5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7例,良2例。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关节支)皮瓣联合掌背动脉皮瓣接力修复手指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案,功能恢复快,外形美观。
- 任胜全王正丹吴彩风刘春雷刘育杰丁小珩
- 关键词: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皮瓣手指末节显微外科技术
- 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中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比较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中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手指中末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34指),按照修复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19例19指)和掌背动脉皮瓣组(15例15指)。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2~60岁,平均44.7岁;绞伤4例,压砸伤7例,电锯伤及切割伤8例。掌背动脉皮瓣组: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平均42.7岁;绞伤4例,压砸伤5例,电锯伤及切割伤6例。比较两组患者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近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度、皮瓣及供区外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9.2±1.4) mm(8~11mm)显著优于掌背动脉皮瓣组的(10.4±1.7)mm(8~12mm)(t=-2.455,P=0.020);近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活动度(186.3°±10.9°)(155°~200°)与掌背动脉皮瓣组(185.7°±10.7°)(16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4,P=0.863);患者对术后伤指皮瓣外观满意度Michigan手部问卷评分(3.9±0.9)分(3~5分)优于掌背动脉皮瓣组的(3.4±0.8)分(3~5分)(t=2.146,P=0.040);患者对供区术后外观满意度Michigan手部问卷评分(4.4±0.7)分(3~5分)优于掌背动脉皮瓣组的(3.9±0.6)分(3~5分)(t=2.396,P=0.023)。结论 修复手指中末节背侧软组织缺损时,两种皮瓣均适用,且安全可靠。相较于掌背动脉皮瓣而言,同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能更好地重建伤指的感觉与外观,临床效果更佳。
- 张一晗王辉王红涛贾鑫玮
-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掌背动脉皮瓣急诊修复
- 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患者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15),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15),治疗后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的手术次数,住院时间,手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手指背侧热压伤创面患者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修复治疗的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推动手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 方明星林志雄陈建崇黄家欣
相关作者
- 张文龙

- 作品数:237被引量:1,16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指损伤 皮瓣修复 骨折 软组织缺损
- 俞光荣

- 作品数:761被引量:6,647H指数:4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骨 生物力学
- 高顺红

- 作品数:220被引量:1,03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指损伤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 王辉

- 作品数:128被引量:4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同指 皮瓣 脱套伤 指动脉背侧支 皮瓣修复
- 周飞亚

- 作品数:183被引量:481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手指皮肤缺损 内固定 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