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3 篇“ 指端缺损 “的相关文章
皮耐克在修复指端 缺损 的临床应用 2025年 分析皮耐克在修复指端 缺损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9例指端 缺损 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及综合评估结果,制定手术方案,以此作为分组依据,将采取皮耐克治疗者35例纳入观察组,采取皮瓣移植治疗者34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修复效果进行指标(疗效、随访效果、温痛觉、功能、治疗时间、费用等)综合评估。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耐克在治疗指端 缺损 方面相较于皮瓣移植具有多项优势,包括疗效好,温痛觉恢复更好、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长、治疗费用低以及远期瘢痕遗留率、感染率和二次手术率低等,临床应用价值高。 韦世钦 黄育胡关键词:指端缺损 皮瓣移植 皮耐克人工真皮治疗指端 缺损 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2025年 分析皮耐克人工真皮治疗指端 缺损 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4年月指端 缺损 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自体皮片移植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皮耐克人工真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颜色、质地、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d、7d疼痛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耐克人工真皮治疗指端 缺损 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并能降低患者疼痛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靳洁关键词:指端缺损 患者疼痛 以一侧血管神经束为蒂的两种皮瓣修复指端 缺损 的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对比分析以一侧血管神经束为蒂的旋转皮瓣与推进皮瓣修复指端 缺损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指端 缺损 患者共92例,按照皮瓣修复方法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9例行以一侧血管神经束为蒂的旋转皮瓣修复,对照组43例行以一侧血管神经束为蒂的推进皮瓣修复。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39.24±3.85)min少于对照组(49.12±4.2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46,P=0.032);术后半年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及患指关节活动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一侧血管神经束为蒂的旋转皮瓣修复指端 缺损 ,在手术时间、术后皮瓣感觉功能及患指关节活动度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沈建新 谢旭关键词:指端缺损 旋转皮瓣 推进皮瓣 关节活动度 不同供区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对指端 缺损 患者手指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不同供区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对指端 缺损 患者手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治疗的指端 缺损 患者80例,根据皮瓣的不同供区分为近节背侧组40例和中节背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两点分辨觉)、术后恢复情况(外观满意度、痛觉敏感、感觉麻木及瘢痕形成)、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和手指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中节背侧组愈合时间、两点分辨觉、瘢痕形成发生率均低于近节背侧组(P<0.05),外观满意度高于近节背侧组(P<0.05)。术后两组关节活动度、手指外观及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中节背侧组高于近节背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痛觉敏感、感觉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指动脉背侧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治疗指端 缺损 疗效确切,不同供区疗效不同;相较于近节背侧支,中节背侧支为供区的血管链皮瓣修复能更有效地促进患指恢复,提升患指关节活动度及手指功能。 胡朝波 陈华佑 黄泽晓 吴育煜 陈绵川 王望任 周塏 符永华关键词:指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精准化治疗联合6S精益化管理模式在指端 缺损 皮瓣修复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精准化治疗联合6S精益化管理模式在指端 缺损 皮瓣修复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营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间需要手术治疗的单纯手指末节Ⅱ度缺损 且手术方式为皮瓣修复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精准化精益化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各组40例,并通过统一的检测标准进行对比。结果80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组患者术前SAS分析结果及术后1 d、7 d及14 d SAS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医嘱漏签、压力性损伤、患者意外、器械遗失、伤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仪器设备知识、健康宣教以及综合配合能力等结果比较以及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病区及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的结果比较,精准化精益化管理组结果均优于常规管理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化治疗联合6S精益化管理模式在指端 缺损 皮瓣修复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手外科病房病区及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时伟 徐贵 张娜 徐广晓 刘甜 杨明华 王珊珊 刘燕 孙海军 何宽宽关键词:指端缺损 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 缺损 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 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 缺损 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35例创伤性指端 缺损 患者临床资料,急诊采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结果 35例创伤性指端 缺损 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皮瓣坏死,其中4例术后出现皮瓣肿胀伴有张力性水泡,经抽液部分拆线等减张处理后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观饱满无臃肿,两点辨别觉5~10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8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吻合血管神经的近节指背筋膜带蒂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 缺损 的临床操作简单,术后指端 外形和功能得到良好恢复,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胡兴峰 王祥 季亮 梁伟 张博伟 彭阳 皮剑 李青松关键词:指端缺损 吻合血管神经 软组织重建 拇指指端 缺损 再造23例 2024年 目的探讨拇指指端 缺损 再造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手外科拇指指端 缺损 (缺损 面积为1.0 cm×1.2 cm~1.5 cm×2.5 cm)的患者23例,采用游离趾组织瓣的方法修复拇指指端 缺损 ,选用甲瓣13例,趾腓侧皮瓣10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3 cm×1.5 cm~1.8 cm×3.0 cm。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规律微信或门诊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皮瓣外形、纹理、有无坏死,再造拇指甲板外形及指甲生长情况;再造拇指功能、拇指皮瓣瘢痕、指腹TPD及拇指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供区趾外观、趾腹TPD、瘢痕及供区足部运动功能。结果本组甲瓣及趾腓侧皮瓣均成活。23例随访时间5~9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患者拇指颜色接近对侧,外形美观并且指甲生长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来评定再造拇指的功能:优21例,良2例。再造拇指指腹TPD 6~10 mm;瘢痕根据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为0.1~2.5分,平均0.75分;根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来评定拇指指骨间关节活动度:优20例,良3例。供区均达到I期愈合,与对侧趾外观无明显差异,供区趾趾腹TPD 4~10 mm;瘢痕VSS评分为0.2~1.8分,平均0.6分;本组患者供区在行走、跳跃、跑步等情况时无明显不适及疼痛。结论应用趾组织瓣移植修复再造拇指指端 缺损 ,再造拇指外形良好,功能满意,对供足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理想方法。 包梁杰 何建荣 靳卫国关键词:拇指 指端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一种治疗指端 缺损 的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引流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治疗指端 缺损 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上方设置有便携负压机构,便携负压机构包括便携容器,便携容器的底面与放置框上表面相接触,便携容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捆绑... 桂勤人工真皮覆盖修复指端 缺损 的疗效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覆盖修复指端 缺损 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真皮覆盖修复25例指端 缺损 患者(30指)。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形成情况、指端 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ichigan手概况调查表评定患者对术后手指的主观满意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0个月。创面全部愈合,时间4~6(4.7±0.5)周。术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0~4(1.2±1.0)分,无明显瘢痕形成;两点辨别觉4~12(7.5±3.5)mm;指端 感觉功能恢复情况:S4级10指,S3+级13指,S3级4指,S2级3指。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情况:优24指,良4指,差2指;患者对术后手指的主观满意度:非常满意19指,满意9指,一般2指。结论采用人工真皮覆盖修复指端 缺损 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李金 朱永佳 谢益 杨隙任 张波关键词:人工真皮 指端缺损 手外伤 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指端 缺损 并骨外露 2024年 [目的]探讨Lando^(■)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修复指端 缺损 伴指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作者对30例(30指)因各种外伤导致手部指端 缺损 合并指骨外露患者行清创后,采用双层人工真皮缝合于缺损 处,打包加压包扎。术后7~10 d拆除加压缝合包,术后3周拆除缝线,术后4周揭除双层人工真皮表面硅胶膜,让创面自然上皮化。观察创面愈合外观及功能恢复,评估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创面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部分创面残留,但无骨外露,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仍部分肌腱外露,再次行双层人工真皮移植修复后愈合。所有创面自然上皮化时间平均为(60.1±8.8)d。术后随访均超过6个月,创面愈后指腹饱满,色泽良好,皮肤感觉良好。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显著改善[(3.8±1.1)mm,(2.5±0.9)mm,P<0.001]。[结论]双层人工真皮一期修复指端 合并骨外露缺损 创面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可靠。 王琳 边洪琳 赵大龙 何旭 陈君关键词:人工真皮 指端缺损 骨外露
相关作者
芮永军 作品数:403 被引量:2,898 H指数:2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修复 皮瓣 陈逸民 作品数:139 被引量:219 H指数:9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 创面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瓣修复 周晓 作品数:106 被引量:698 H指数:16 供职机构:无锡市手外科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穿支 指损伤 岛状皮瓣 付尚俊 作品数:129 被引量:165 H指数:8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 创面 穿支皮瓣 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杨晓东 作品数:272 被引量:360 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 游离移植修复 浅动脉 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