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8篇“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相关文章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液中CatK与PTH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液中组织蛋白酶K(CatK)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相关性,寻找预测此类人群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新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3个月的CAPD患者114例作为CAPD组,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化学发光法检测PTH,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atK,腰椎侧位平片评估腹主动脉钙化(AAC)积分。分析CAPD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数据,并根据CatK、PTH水平对CAPD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并比较各组间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CatK、PTH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影响CatK、PTH的共同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CatK对PTH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①CAPD患者的PTH、Cat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CAPD患者CatK与PTH、BALP、CRP呈正相关,与活性维生素D呈负相关。与PTH达标患者相比,PTH未达标患者CatK水平更高(P<0.05)。③CatK预测PTH未达标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5%CI:0.67~0.86,P<0.05);当CatK取865.56 pg/ml为预测切点时,灵敏度为71.90%,特异性为70.73%。结论CAPD患者血清CatK与PTH、BALP、CRP、活性维生素D独立相关。血清CatK可作为预测CAPD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生物标志物。
- 莫祖荣黄雯静谭鹤长
- 关键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组织蛋白酶K甲状旁腺激素
- 323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授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2024年
- 目的调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授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月—2023年2月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3例CAPD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腹膜透析简化授权量表及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APD患者授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323例CAPD患者腹膜透析简化授权量表得分为(21.82±3.26)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543,P=0.030)、文化程度(β=2.631,P=0.012)、就业状态(β=-3.021,P<0.001)、主要照顾者(β=-3.301,P<0.001)、透析龄(β=2.498,P<0.001)、24小时超滤量(β=1.373,P=0.004)、主要并发症(β=-2.440,P<0.001)、生活质量(β=1.527,P<0.001)影响患者的授权能力水平,可解释总体变异度的62.0%。结论CAPD患者授权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对于高龄、文化程度低、无业、主要照顾者为非家庭成员、低透析龄及超滤量、发生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应当引起医护人员重视,采用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授权能力水平,使患者主动参与管理疾病。
- 张瑛施学芝管玉香郑静王超许娟
- 关键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生活质量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因梗阻性脓肾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通常由于接触污染或者出口处感染引起。也有少部分腹膜炎起因于肠道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肠道穿孔、缺血性肠病和胆囊炎等。因梗阻性脓肾引起的腹膜炎极为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72岁男性腹膜透析患者因梗阻性左肾积脓引起的继发性腹膜炎,行左肾盂造瘘引流术和左肾切除术,最后未拔除腹膜透析管而继续腹膜透析治疗。随访8个月未再次发生腹膜炎。本研究报道了国内首例因梗阻性脓肾引起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合并继发性腹膜炎的病例,以提醒临床医生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可能的病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 吴晓凤黎渐英黎渐英李剑波林建雄林建雄
- 关键词: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梗阻性肾积脓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
- 目的 评估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现状,探讨其PAH的相关因素,为CAPD患者早期预防肺动脉高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
- 朱颜
- 关键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肺动脉高压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镁浓度与腹主动脉钙化的关系
- 目的:尿毒症期患者血管钙化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查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血清镁浓度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
- 马得诏
- 关键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腹主动脉钙化临床预后
-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95例初次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基线MLR预测患者CAPD第1年全因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基线MLR的最佳截断值,据此将患者分为高MLR组和低ML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终点事件为死亡(全因死亡和CVD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转为肾移植或随访至2020年3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的生存差异。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CAPD患者全因死亡及CVD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495例患者的年龄为(43.79±12.16)岁,男性308例(62.22%),透析龄中位数为17(10,30)个月。截至随访终点,495例患者中有61例(12.32%)患者死亡,51例(10.51%)转为血液透析,28例(5.66%)转为肾移植。在61例死亡患者中,36例(59.02%)死于心血管事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截断值为38.24%,因此高MLR组(MLR>38.24%)患者有246例,低MLR组(MLR≤38.24%)患者有249例。低MLR组和高MLR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6.83%和17.89%,CVD病死率分别为3.21%和11.3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MLR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MLR组患者(全因死亡,Log-rankχ^(2)=18.369,P<0.001;CVD死亡,Log-rankχ^(2)=16.142,P<0.001)。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低MLR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5%、89.4%、79.9%,中位生存时间为64个月;高MLR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68.3%、49.6%,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以CVD死亡为终点事件,低MLR组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5%、95.2%、91.2%,中位生存时间为69个月;高MLR组�
- 马爽张丽洁丁芮仵远远蒲薪羽赵占正肖静
- 关键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腹膜透析死亡率
- 健康信念模式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 2022年
-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腹膜透析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信念模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和比较采用腹膜透析饮食知识问卷;采用肾脏病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评价并比较采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两组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的评价和比较采用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饮食知识掌握情况、饮食依从态度及饮食依从行为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信念模式后,观察组患者饮食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依从态度和饮食依从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通过挖掘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中存在的问题,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腹膜透析饮食知识,分享饮食不依从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促使患者规范饮食,提高了患者对膜腹透析饮食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态度、饮食依从行为,延缓疾病进展有着积极意义。
- 江瑶瑶
-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饮食管理
- 维持性血液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比较被引量:20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20例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透析治疗前及连续透析治疗3个月后,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钙、磷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2组患者连续透析治疗3个月后血清钙、磷达标率及透析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动静脉内瘘闭塞、感染、低蛋白血症及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钙、磷及MDA、SOD、MP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与透析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显著低于透析治疗前(P<0.05)。透析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钙达标35例(58.33%),血清磷达标16例(26.67%);观察组患者血清钙达标38例(63.33%),血清磷达标31例(51.67%);2组患者血清钙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磷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869,P<0.05)。透析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中MDA、MPO水平显著高于透析治疗前(P<0.05),SOD水平显著低于透析治疗前(P<0.05)。透析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DA、MP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 鲁冰任东升陶雅非王建刚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钙磷代谢氧化应激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估该院门诊随访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92例CAPD患者,采用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估营养状况,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收集一般资料、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透析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营养良好51例(55.4%),营养不良41例(44.6%,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38例,重度营养不良3例),两组间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蛋白质摄入量(DPI)、残余尿量、腹膜透析超滤量、透析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清蛋白、DPI、高敏C反应蛋白为CA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AP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血浆清蛋白、DPI、高敏C反应蛋白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加强患者个体化管理,制订精准化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 王冰朱媛媛
- 关键词:腹膜透析营养状况影响因素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液中组织蛋白酶K与甲状旁腺激素相关性研究
- 目的和意义: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液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K,Cat K)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
- 莫祖荣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K腹膜透析甲状旁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