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50篇“ 护患纠纷“的相关文章
- 在B超护理中采取有效沟通对心理状态、护患纠纷发生率、满意度的作用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沟通在B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100例接受B超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护理过程中强调有效沟通。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在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优于对照组的结果,P<0.05。讨论 有效沟通在B超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结果 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借鉴并推广应用。
- 叶丽
- 关键词:B超有效沟通
- 护理预期管理在预防儿科护患纠纷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探讨护理预期管理在预防儿科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者制定合理的护理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名儿童一般数据,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0人)和护理预期管理(研究组40人),在调查完成后,调查儿童健康状况,判定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护理预期管理措施对儿童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工作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预期管理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防止护患纠纷,使儿童的病情得到全面的康复,增强了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从而为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 张慧敏
-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纠纷
- 护士长管理干预对提高护理质量及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研究
- 目的:探讨护士长管理干预在临床中对护理质量和护患纠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内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用护士长管理干预)各30例,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及护患纠纷...
- 袁燕燕
- 关键词:护理质量护患纠纷
- 血透护理中诱发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 2024年
- 深入分析血透护理过程中诱发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 对100例血透室进行就医的病人(2022年1月-2023年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讨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找出可能导致医护人员与病患之间产生纠纷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对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护理原因以及缺陷,制定相应预防措施。100例接受血透护理的病人风险事件、投诉事件以及护患纠纷依次为3例、4例、2例,发生率达9%(9/100),且100例接受血透护理的病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依次为40例、51例、9例,护理满意度达91.00%(91/100)。结论 在血透护理领域,护患纠纷因素主要与病人本身和护理人员有关。因此,相关科室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力度,以大幅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服务意识,进而减少护患纠纷的频繁发生,并提高临床满意度。
- 张芳
- 关键词:护患纠纷
- 目标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护患纠纷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分析目标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护患纠纷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急诊科患者(80例)设置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组(抽到单数入对照组、抽到双数入研究组),各纳入40例,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予以目标护理。比较组间急诊护理质量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科应用目标护理措施可大幅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具有一定预防护患纠纷的作用,值得应用。
- 焦艳华
- 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护患纠纷护理满意度
- 急诊小儿静脉输液行预见性护理对预防渗漏及护患纠纷的影响分析
- 2024年
- 探析急诊小儿静脉输液中行预见性护理的影响。方法 样本来源:本院急诊科;采集病例:静脉输液患儿;采集样本量:78例;采集起-止时段:2023.5(起)-2024.5(止)。78例患儿,按照随机数表分组:A组、B组,39例/组,护理方案分别常规性、预见性。指标统计:输液渗漏发生情况、不良输液事件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家属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输液渗漏发生率:A组20.51%(8/39),B组5.12%(2/39),后者较前者低(P<0.05)。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A组23.08%(9/39),B组5.12%(2/39),后者较前者低(P<0.05)。疼痛评分(Wong-Baker、FLACC):A组vs B组,后者较前者低(均P<0.05)。家属满意度,A相较于B组,后者显著更高(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A相较于B组,后者更低(P<0.05)。结论 急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发挥积极作用,能够使患儿疼痛程度减轻,并预防渗漏及其他不良输液事件发生,患儿家属认可度较高,急诊护患纠纷少。
- 王艳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输液渗漏护患纠纷
- 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在急诊护士护患纠纷应急处理培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在急诊护士护患纠纷应急处理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急诊护士38名对其实施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比较护士入组时及培训结束后护理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护士护患纠纷应急处理能力总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基于三维目标达成理论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护理管理质量及护患纠纷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预防护患纠纷。
- 袁海霞
- 关键词:目标教学急诊护士护理管理质量护患纠纷
- 某医院护患纠纷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护患纠纷事件下护士的压力负荷、负性情绪与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FSSB)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某儿童医院儿科遭遇过护患纠纷事件的96名护士,采用压力负荷量表(SO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FSSB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儿科护患纠纷事件下护士的压力负荷、负性情绪(抑郁/焦虑)、FSSB的相关性,同时验证FSSB在儿科护患纠纷事件下护士压力负荷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对象的压力负荷总均分(73.59±12.48)分;抑郁总均分(55.32±9.51)分,无抑郁35.4%、轻度抑郁43.8%、中度抑郁19.8%、重度抑郁1.0%;焦虑总均分(53.84±11.12)分,无焦虑36.5%、轻度焦虑33.3%、中度焦虑24.0%、重度焦虑6.3%;FSSB总均分(12.09±3.39)分。儿科护患纠纷事件下护士压力负荷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P<0.05),与FSSB呈负相关(P<0.05)。压力负荷负向预测FSSB、正向预测抑郁/焦虑(P均<0.05);FSSB负向预测抑郁/焦虑(P<0.05)。以抑郁为因变量、压力负荷为自变量,以FSSB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测,显示中介效应显著,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7.1%,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2.9%;以焦虑为因变量、压力负荷为自变量、FSSB为中介变量构建模型的中介效应显著,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63.3%,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6.7%。结论儿科护患纠纷事件下护士的压力负荷能够直接或通过FSSB间接影响负性情绪。
- 王亚楠翟士芬王雪静刘丽丽
- 关键词:儿科护患纠纷护士负性情绪
- 专项培训在防范急诊科常见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专项培训在防范急诊科常见护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77名医护人员,并于2021年1月对其开展为期1年的专项培训,比较受试人员2020年至2021年与2021年至2022年的职业素养水平、风险意识水平,选择两个时间段内的各300例患者,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NSNS)量表评价不同时期的患者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在2021年至2022年的各项职业素养指标评分均高于2020年至202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医护人员在2021年至2022年的各项风险意识指标评分均高于2020年至202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至2022年期间的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2020年至2021年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至2022年期间的急诊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为9.67%(29/300),低于2020年至2021年的15.33%(4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P<0.05)。【结论】专项培训能够明显增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与风险意识,同时可提高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 乔蕊于晓洁
- 关键词:护士病人关系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院感控制率及护患纠纷率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对院感控制率及护患纠纷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2.1-2023.12月,2年内接受住院治疗的7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2.1-2022.12月为对照组(38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23.1-2023.12月为观察组(380例,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护理管理期间需详细相关的护理情况,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护理责任心、操作规范、服务意识)、院感防护能力(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个人防护、常规消毒)、院内感染发生率(泌尿感染、皮肤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合并感染)、护患纠纷发生率(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能低下、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能力差)、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通过统计学分析科学判断护理效果。结合数据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客观评价管理效果,进而提高院感控制效果,全面预防护患纠纷发生。结果 常规护理管理的作用有限,很难满足医院提高护理质量的要求,但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后有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质量、院感防护能力、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有效增强院感防护能力,进一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从而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有较高应用价值。
- 郭姗姗马丽
-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
相关作者
- 刘霞

- 作品数:45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护士长 护患纠纷 心理护理 肺肿瘤
- 杨晓媛

- 作品数:95被引量:5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护理 护理管理 地震 地震伤员 救治
- 廖亚明

- 作品数:11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护患纠纷 护患关系 门诊工作 心理护理 护理
- 曹力

- 作品数:35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整体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 医院管理 护患纠纷
- 张晓杰

- 作品数:95被引量:29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康复护理 护士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