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83篇“ 抗HIV-1活性“的相关文章
扶芳藤提取物{1}-1活性及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探究扶芳藤提取物(Euonymus fortunei extrac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1}-1)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研究与开发传统中草药资源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1}-1_(bal)细胞模型,通过CellTiter-Glo法检测扶芳藤提取物对PBMCs的细胞活性影响,通过{1}-1p24原检测测定提取物对{1}-1_(bal)的抑制活性;通过time-of-addition实验及{1}-1关键酶活性抑制实验,探究扶芳藤提取物的{1}-1作用机制。结果在PBMCs-{1}-1_(bal)细胞模型中,扶芳藤提取物在最高实验浓度下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半数中毒浓度(median 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_(50))>40μg/mL,在无细胞毒性浓度范围内,随着扶芳藤提取物浓度升高{1}-1 p24水平降低,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0.084μg/mL,选择指数(selection index,SI)>476.19。Timeof-addition实验发现扶芳藤提取物在与病毒同时加入细胞时对{1}-1IIB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在第2小时对{1}-1活性的抑制率下降,在第18~24小时逐渐失去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已知{1}进入抑制剂恩夫韦肽(enfuvirtid,T-20)具有类似的抑制模式。{1}-1关键酶活性实验发现扶芳藤提取物对{1}-1逆转录酶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1}-1整合酶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升高,{1}-1整合酶活性下降(IC_(50)=0.18μg/m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提取物可抑制{1}-1蛋白酶活性(IC_(50)=39.18μg/mL)。结论本研究发现扶芳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1}-1活性,可能通过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和抑制整合酶活性发挥{1}-1作用,在{1}-1多靶点新药研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覃秋珍蔡丹昭温奇龙刘洁叶力李雪花梁浩刘欣
芒果叶提取物体外{1}-1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芒果叶提取物的体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1}-1)活性,为研究与开发传统中医药资源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ATP)法评估干预药物对TZM-bl细胞和MT-2细胞活性的影响。构建TZM-bl-{1}-1_(ⅢB)、MT-2-{1}-1_(ⅢB)两种细胞-病毒感染模型,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检测病毒活性,评估干预药物的{1}-1活性。观察MT-2-{1}-1_(ⅢB)细胞系统中芒果叶提取物对细胞病变效应(CPE)的抑制情况。计算芒果叶提取物的半数毒性浓度(CC_(50))、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选择指数(SI)。结果在TZM-bl-{1}-1_(ⅢB)和MT-2-{1}-1_(ⅢB)两种细胞-病毒感染模型中,芒果叶提取物均显示出{1}-1活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TZM-bl-{1}-1_(ⅢB)模型中,芒果叶提取物的CC_(50)为(320.00±29.44)μg/ml,IC_(50)为(8.86±0.26)μg/ml,SI为36.14。在MT-2-{1}-1_(ⅢB)模型中,芒果叶提取物CC_(50)为(174.13±22.36)μg/ml,IC_(50)为(15.23±9.99)μg/ml,SI为11.44。结论芒果叶提取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小,{1}-1活性显著,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王倩叶力叶力周波覃秋珍詹妤婕刘欣刘洁梁浩
关键词:细胞毒性抗HIV-1活性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1}-1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提高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酯衍生物的稳定性,本文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的酰胺替代酯键,设计合成了24个DB02氨基酸酰胺衍生物2a~2x。采用MTT法及合胞体计数评估了其体外{1}HIV-1活性。研究发现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1}HIV-1活性,其中活性最佳的5个化合物2d、2i、2l、2s、2w的{1}病毒效果均优于先导化合物DB02,且具有优良的治疗指数(TI>1000.00)。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为DB02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金轩余乐杨玉卓罗荣华何严萍郑永唐
关键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抗HIV-1活性构效关系
丹皮酚的{1}-1活性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国内艾滋病流行现状,以丹皮酚菌消炎、调节代谢、调理免疫、肿瘤、病毒等药理活性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丹皮酚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活性,为新型HIV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TZM-bl-HIV-1IIIB细胞系统,设计细胞毒性实验及病毒活性实验,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TZM-b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丹皮酚的毒性及HIV-1活性。结果在细胞毒性实验及病毒活性实验中,细胞存活率及HIV-1IIIB活性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且通过Graphpad Prism 5软件计算出丹皮酚对TZM-bl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oncentration of cytotoxicity 50%,CC50)为208.00μM,丹皮酚对HIV-1IIIB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IC50)>48.14μM,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为4.32。结论多酚类化合物已在近年研究中被发现具备HIV的生物活性,丹皮酚属植物多酚类药物,既往研究表明其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机制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本次实验中其表现出病毒活性强兼自身毒性弱的特点。可见丹皮酚具有一定的HIV-1活性,能为研发HIV-1药物提供新参考,促进HIV-1药物的研制。
杨剑霜班磊王浦丁张曼曼刘洁梁浩叶力刘欣
关键词:丹皮酚抗HIV-1活性细胞毒性多酚类化合物
(E)-N′-芳基亚甲基-4-(4-苯基嘧啶-2-基氨基)苯甲酰肼衍生物作为CDK9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1}-1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设计合成(E)-N′-芳基亚甲基-4-(4-苯基嘧啶-2-基氨基)苯甲酰肼衍生物,并对其{1}-1活性进行研究。方法4-氨基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5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采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了合成化合物对于{1}-1转录抑制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对于{1}-1的转录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p活性最优,在2μmol·L^(-1)浓度下{1}-1转录抑制率为(73±0.05)%,在20μmol·L^(-1)浓度下{1}-1转录活性为(90±0.01)%。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7p以浓度依赖性在NH1和NH2细胞中抑制{1}-1的转录活性以及下调RNA聚合酶ⅡCTD二号位丝氨酸磷酸化。最后,分子对接表明化合物7p与CDK9有很强的结合作用。结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好的{1}-1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祝科宇赵胜贤何凤明郑筱翔阳学文章昭琳胡鸿雨
关键词:抗HIV活性
吲哚席夫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1}-1活性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抑制剂,以3-吲哚甲醛衍生物为原料,在碱催化下与芳香胺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34个吲哚席夫碱类化合物。采用FTIR、^(1)HNMR、^(13)C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在MT-4细胞内的{1}HIV-1病毒株的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吲哚席夫碱类化合物对HIV-1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1-(5-溴-1H-吲哚-3-基)-N-(2-甲氧基苯基)甲亚胺[31,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0.06μmol/L]展现出了最强的{1}HIV-1ⅢB活性,与阳性药物地拉韦啶(DLV,EC_(50)=0.057μmol/L)相当;同时,化合物31(EC_(50)<0.09μmol/L)还对病毒株Clade A(92UG029)、Clade B(92US657)、Clade C(93IN101)和Clade E(93TH051)也表现出了抑制活性。化合物31具有低的毒性,其选择指数(SI)高于2500.0,明显高于DLV(SI=1209.3)和依法韦仑(EFV,SI=321.0),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唐文强高艳蓉仝红娟朱周静刘斌张怡
关键词:吲哚席夫碱衍生物芳香胺医药原料
基于假病毒技术探讨黄芩苷{1}-1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基于假病毒技术探究黄芩苷{1}-1活性作用。方法:利用{1}-1骨架质粒NL4-3 mCherry Luciferase、{1}-1包膜蛋白质粒pCMV-VSV-G和人胚肾细胞HEK-293T构建{1}-1假病毒药物筛选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和安全性验证。测定黄芩苷对293T细胞活性、{1}-1假病毒活性、{1}-1逆转录酶(RT)活性、RNA依赖的DNA聚合酶(RDDP)活性以及核糖核酸酶H(RNase H)活性的影响。将黄芩苷分别与{1}-1 RT的晶体结构(2ZD1)、RNase H的晶体结构(3QIN)进行分子对接,探讨黄芩苷与{1}-1 RT、RNase H的相互作用及结合性能。结果:成功构建出了具有双报告检测基因的{1}-1假病毒药物筛选体系,该体系只有单轮感染活性;黄芩苷对293T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黄芩苷在100μmol·L^(-1)浓度以下对293T细胞的活力影响较小(P>0.05);黄芩苷对{1}-1假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给药浓度越高,其相应的萤光素酶基因和红色荧光基因表达则越低,在100μmol·L^(-1)高浓度下其抑制率可达60%左右;黄芩苷对{1}-1 RT活性和RNase H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分别约为58.4μmol·L^(-1)、78.4μmol·L^(-1);但黄芩苷对{1}-1 RDDP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弱,其IC;约为1.686 mmol·L^(-1);黄芩苷与{1}-1 RT、RNase H蛋白的结合区域均为对应的酶活区域,其分子对接打分值分别为|-10.991|、|-8.485|;黄芩苷能够与{1}-1 RT酶蛋白的LYS101、ILE180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作用,与TRP229氨基酸残基形成π-π作用,与VAL106、TYR181、TYR188、VAL108等氨基酸残基形成多个疏水作用;黄芩苷结构母核上的苯环可以与RNase H酶蛋白中的一个Mn;形成一个阳离子-π作用,黄芩苷还能与GLY444、ASP498、GLN500、TYR501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作用。结论:黄芩苷在体外具有较好的{1}-1活性,其主要的作用靶点为{1}-1 RT和{1}-1 RNase H。
庞晓军黎东旺陈丽华
关键词:黄芩苷逆转录酶分子对接
NF1菌多糖体外{1}-1活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NF1菌多糖的体外细胞毒性和{1}-1活性,并初步分析{1}作用的潜在靶点,为寻找新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F1菌多糖对GHOST细胞毒性,采用假病毒系统检测其{1}-1活性,用时间递加分析试验对NF1菌多糖体外{1}-1活性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NF1菌多糖对GHOST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760μg/m L,对R5型毒株JR-FL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4.67μg/m L,治疗指数(T1)为162.7;对X4型毒株HXB-2的IC_(50)为6.75μg/m L,T1112.6。时间递加分析实验显示NF1菌多糖是一种入胞抑制剂。结论:NF1菌多糖毒性小,{1}-1活性明显,在{1}感染的早期具有抑制作用。
王芹朱莹刘卉胡静静
关键词:细胞毒性抗HIV-1活性
匹伐他汀联合用药体外{1}-1活性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体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1}-1)活性并评价匹伐他汀与其它{1}药物联合使用时的病毒活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他汀类药物对C8166细胞的毒性作用;合胞体计数检测他汀类药物对实验株{1}-1_(IIIB)诱导C8166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1}-1 p24原检测他汀类药物对实验株{1}-1_(IIIB)急性感染C8166细胞中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以及匹伐他汀与其它{1}药物联合用药的联合效应。结果他汀类药物中匹伐他汀具有显著体外{1}-1活性,匹伐他汀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和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和达芦那韦)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协同作用;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曲韦林)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拮作用;与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雷特格韦和度鲁特韦)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相加作用。结论匹伐他汀除与依曲韦林联合时药物间呈现拮作用外,与其它{1}药物联用均呈现相加或协同作用。
杨金轩罗荣华陈欢郑永唐
关键词:他汀匹伐他汀抗HIV-1活性联合用药
CCR5定点突变对塞拉维诺体外{1}-1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CCR5具有广泛的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人种差异。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CCR5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这些突变位点可能导致蛋白构象变化,而使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塞拉维诺是国内首个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CCR5拮...
方浩
关键词:CCR5拮抗剂抗HIV-1活性

相关作者

庄道民
作品数:94被引量:403H指数:10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HIV-1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抗HIV药物 HIV
陈鸿珊
作品数:135被引量:94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 抗艾滋病 HBEAG
李天一
作品数:23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HIV-1 抗HIV药物 HIV 艾滋病 感染者
常帅
作品数:10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艾滋病 多肽 抗HIV药物 抗HIV-1活性 活性成分
李林
作品数:139被引量:547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HIV-1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胸腺 人免疫缺陷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