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72篇“ 抗结核治疗“的相关文章
- 喀什地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
- 2025年
- 目的:调查喀什地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1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根据其抗结核治疗依从性情况分为依从性差组和依从性好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喀什地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喀什地区11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59例(占53.64%)依从性好,51例(占46.36%)依从性差。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4.007,95%CI:2.107~7.621,P<0.001)、文化程度“初中”(OR=2.159,95%CI:1.392~3.349,P=0.001)、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OR=1.458,95%CI:1.039~2.047,P=0.029)、经济状况较差(OR=3.738,95%CI:1.453~9.614,P=0.006)、吸烟(OR=4.001,95%CI:1.481~10.808,P=0.006)、饮酒(OR=2.201,95%CI:1.133~4.277,P=0.020)、有药物不良反应(OR=5.117,95%CI:2.216~11.816,P<0.001)、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4分(OR=6.123,95%CI:3.238~11.577,P<0.001)是喀什地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喀什地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有待提升,可针对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吸烟、饮酒、药物不良反应、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等影响因素展开个体化干预。
- 吴超沙拉麦提·阿布力孜
-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降糖治疗方案与抗结核治疗的有效性探究
- 2025年
- 探讨不同降糖药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4例合并肺结核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7例,对照组37例。并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病变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降低,但对照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病变吸收率为91.89%,较对照组为67.5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联合抗结核治疗对糖尿病伴肺结核有明显的疗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增加病变吸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林永
-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有效性
- 结核特异性T细胞活化亚群在抗结核治疗及预后评估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结核特异性T细胞活化亚群在抗结核治疗前后的变化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肺结核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6个月抗结核治疗方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经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培养刺激前后CD4^(+)CD69^(+)、CD4^(+)HLA-DR^(+)、CD4^(+)HLA-G^(+)T细胞百分比。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49例)和治疗失败组(21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活化T细胞亚群百分比下降率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活化T细胞亚群百分比对肺结核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结核特异性CD4^(+)CD69^(+)、CD4^(+)HLA-DR^(+)、CD4^(+)HLA-G^(+)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69^(+)、CD4^(+)HLADR^(+)T细胞百分比高于治疗失败组(P<0.05);治愈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69^(+)、CD4^(+)HLA-DR^(+)、CD4^(+)HLA-G^(+)T细胞百分比和hs-CRP、ESR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D4^(+)CD69^(+)、CD4^(+)HLA-DR^(+)T细胞百分比下降率与hs-CRP下降率呈正相关(P<0.05);CD4^(+)CD69^(+)、CD4^(+)HLA-G^(+)T细胞百分比下降率与ESR下降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各指标联合预测预后的效能高于单一指标,AUC值为0.85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6和0.762。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结核特异性CD4^(+)CD69^(+)、CD4^(+)HLADR^(+)、CD4^(+)HLA-G^(+)T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后均下降,并且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治疗预后评估有较好的价值。
- 赵慈余何咪娜鲁笑容黄伟萍陈捷严玲利
-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预后T细胞
- 1例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疗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1例未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为临床IRI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1个多月前被诊断为肺结核,随即开始抗结核治疗;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咳嗽加重,伴发热,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异常升高,临床考虑并发细菌性肺炎,遂予莫西沙星+美罗培南治疗,但未见好转,于是来院就诊;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找到足够证据支持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甚至排除了药物热的可能,最终考虑为IRIS,随即予甲泼尼龙治疗;3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并且后续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病灶缩小、胸腔积液减少。结论:IRIS较少发生于非HIV感染患者,而其临床表现多为原有疾病的加重,加之其诊断的建立须排除其他各种可能的病因,故难度较大,对此应加强对IRIS的认识,以便及时识别IRIS和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 陈宇飞唐佩军冯彦军
-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
- 穴位贴敷辅助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疗效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辅助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疗效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月-202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实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其中穴位贴敷治疗2周。观察两组疗效,对比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分级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抗结核治疗不但能够促进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而且有助于减少和缓解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 邱伟霞徐约丹潘宁虞荷荷邱霞霞方淑佩李会娟蒋贤高
- 关键词:穴位贴敷抗结核治疗肺结核胃肠道不良反应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112例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A组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常规护肝治疗,B组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常规护肝治疗+抗乙肝病毒(HB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HBV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肝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A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3.1±3.6)μmol/L、(102.6±11.7)U/L、(124.5±15.4)U/L,治疗4周后分别为(26.8±4.1)μmol/L、(141.7±13.5)U/L、(156.7±21.3)U/L;治疗2周后,B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14.5±2.8)μmol/L、(69.5±10.1)U/L、(72.3±13.2)U/L,治疗4周后分别为(17.1±3.7)μmol/L、(71.6±11.1)U/L、(89.6±12.8)U/L;治疗2、4周后,B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的HBV-DNA载量为(3.1±0.2)lg copies/ml,明显低于A组的(5.9±0.5)lg 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肝损伤发生率8.9%、不良反应发生率16.1%明显低于A组的39.3%、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抗HBV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对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肝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余佳平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恩替卡韦抗结核
- 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43.0 (32.5,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2.33 (1.96,2.34) mg/L;第2周为2.32 (1.90,3.28) mg/L;第4周为2.07 (1.83,3.09)mg/L;第8周2.71(2.14,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何张玙璠阮巧玲杨欣平普琳梅邵凌云张文宏张云桂杨清銮
- 关键词:依非韦伦利福喷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微波热凝及局部照射治疗对喉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及局部照射治疗对喉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的喉结核病人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2HRZE/4HR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热凝及局部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2、3、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的炎症指标[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3、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32.50%、55.00%、95.00%比12.50%、32.50%、77.50%,P<0.05);观察组声音嘶哑[(9.50±1.26)d比(10.85±1.69)d]、咽部不适/疼痛[(5.88±1.30)d比(7.73±1.50)d]、咳嗽症状改善时间[(11.50±2.26)d比(13.25±2.31)d]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IFN-γ、TNF-α、IL-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热凝及局部照射辅助治疗喉结核能显著缩短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痰菌转阴率,降低机体炎症指标水平,且安全可靠。
- 刘建光康丽菲赵杰
- 关键词:微波热凝照射炎症
- 结核病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及肺部损伤分析
- 2025年
- 分析结核病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对其抗结核治疗效果及肺部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录2022.1——2024.8期间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200例,治疗后分析结核病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对其抗结核治疗效果及肺部损伤情况的影响。结果 200例结核病患者中,治愈的有153例,未治愈的有47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合并高血压者11例,合并肝病者30例,合并肾脏疾病者16例,合并胆囊疾病者5例;77例合并症患者的未治愈率为32.47%,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未治愈率19.51%,P<0.0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患者的治愈率低于未合并患者的治愈率,P<0.05;患者有无合并肝病、胆囊疾病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有合并症的结核患者单/双侧肺损伤、空洞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症患者,P<0.05;有合并症结核患者的肺部载菌量高于无合并症患者,P<0.05;患者有无合并症的积液、结节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会对患者的抗结核治疗产生消极影响,且会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肺部损伤,临床应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控制措施,来提高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的治愈率。
- 鲍娟
- 关键词:结核病基础疾病肺部损伤
- 结核病防治医务工作者开展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工作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调查结核病防治医务工作者(tuberculosis health-care workers,TB-HCWs)开展预防性抗结核治疗(tuberculosis preventive treatment,TPT)工作的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我国进一步推广TPT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方便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我国11个省(自治区)的综合医院、慢性病防治院、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病防治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机构中自愿参与的TB-HCWs进行开展TPT工作意愿、筛查方法、治疗方法的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模型对开展TPT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291名被调查者中,13176名(92.20%)TB-HCWs有意愿开展TPT工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下、大专、大学学历者开展TPT工作的意愿均高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为OR=1.782,95%CI:1.196~2.626,P=0.004;OR=1.866,95%CI:1.291~2.657,P=0.001;OR=1.841,95%CI:1.295~2.577,P<0.001);基层医疗机构和其他工作单位人员的意愿均高于疾控中心人员(分别为OR=1.542,95%CI:1.140~2.077,P=0.005;OR=2.745,95%CI:1.699~4.589,P<0.001);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TB-HCWs的意愿高于非定点医疗机构(OR=1.217,95%CI:1.043~1.423,P=0.013)。愿意开展TPT工作的前三位原因包括能够降低结核病发病率[97.24%(12813/13176)]、可以保护高危人群[81.32%(10715/13176)]和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指导[71.33%(9398/13176)],不愿意开展的前三位原因包括担心TPT会造成获得性耐药[75.41%(138/183)]、会造成不良反应[72.68%(133/183)]和无法完全保证疗效[65.03%(119/183)]。52.25%(6885/13176)愿意开展TPT的TB-HCWs曾参与过TPT,其中,使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抗原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作为筛查方法的TB-HCWs分别占94.89%(6533/6885)、62.02%(4270/6885)和57.60%(3966/6885),采用3HR、6~9H、免疫预防、3HP和4R作为治疗方案的TB-HCWs占比分别为74.09%(5101/6885)、64.71%(4455/6885)�
- 李锦浩胡冬梅徐彩红
- 关键词:结核预防和防护用药干预性研究
相关作者
- 雷建平

- 作品数:124被引量:460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病 卡介苗 抗结核 抗结核治疗 抗结核药物
- 谭守勇

- 作品数:407被引量:2,3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肺结核 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 邓国防

- 作品数:146被引量:75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病 肺结核 结核病患者 抗结核药物
- 卢水华

- 作品数:180被引量:86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研究主题:结核病 结核 儿童 儿童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 唐神结

- 作品数:412被引量:3,261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 耐多药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