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5篇“ 抗旱生理“的相关文章
- 一种藜科植物木地肤抗旱生理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藜科植物木地肤抗旱生理检测方法,涉及抗旱生理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样本准备与采集;S2、基因表达分析;S3、分子生物学验证;S4、数据分析与结论。该藜科植物木地肤抗旱生理检测方法,通过基因表达分析,...
- 王晓娟李娜李伟高新磊
- 不同施肥配方对云南小粒咖啡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对小粒咖啡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试验设计方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小粒咖啡1年生幼苗叶片5个抗旱生理指标(POD、MDA、Pro、SP、CAT)的影响。[结果]各施肥处理下小粒咖啡幼苗叶片POD、Pro、SP、CAT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N_(0)P_(0)K_(0)),N_(0)P_(0)K_(0)的MDA指标最高,各处理表现最好的是中等水平氮、钾和低水平磷处理组(N_(2)P_(1)K_(2));钾肥是影响小粒咖啡抗旱生理的关键因素;氮、磷、钾之间表现出互作效应,钾肥肥效的发挥依赖中等水平氮、低水平磷(N_(2)P_(1)),氮肥和磷肥肥效的发挥依赖中等水平磷、钾(P_(2)K_(2))。[结论]适宜的施肥配比可以增强小粒咖啡幼苗的抗旱能力,N_(2)P_(1)K_(2)处理小粒咖啡幼苗抗旱生理指标表现最好。
- 米方田刘娟祝永心张玲艳
- 关键词:小粒咖啡抗旱性生理指标配方施肥
- 外源甜菜碱对芒果抗旱生理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试验以台农一号芒果幼苗作为材料,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甜菜碱(100mmol/L,200mmol/L)对芒果的形态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甜菜碱起到了良好的保水能力,有效缓解芒果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同时诱导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提高了芒果幼苗的抗旱性,并且以浓度为200mmol/L的甜菜碱抗旱效果更好。本次试验数据可以为百色芒果抗旱栽培提供一定依据。
- 李佳佳
- 关键词:甜菜碱芒果抗旱性
- 黄土高原典型树种根系抗旱生理响应机制
- 2025年
-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导致黄土高原人工林生产力下降,死亡风险提高,但该区域典型树种应对极端干旱环境的生理特征变化能否提高树种抗旱性能还未可知。选取了该区域广泛分布的四个典型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丁香(Syringa reticulata)、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对象,研究各树种根系在极端干旱过程中的水力特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纹孔膜孔隙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在干旱胁迫20 d后刺槐、丁香、辽东栎和油松根木质部导水率下降至0.08 kg m^(-1)s^(-1)Mpa^(-1)、0.22 kg m^(-1)s^(-1)Mpa^(-1)、0.09 kg m^(-1)s^(-1)Mpa^(-1)和0.71 kg m^(-1)s^(-1)Mpa^(-1),栓塞程度达到97.2%、43.2%、63.1%和22.7%。(2)随着水力功能降低,刺槐、辽东栎和油松的根木质部NSC总量先增加后降低。刺槐和辽东栎根木质部内NSC总量在干旱胁迫30 d后分别比初始状态显著增加了57.9%和85.5%,但在干旱胁迫50 d后分别比初始状态增加了23.5%和47.4%。油松在干旱胁迫50 d时根木质部内NSC总量比初始状态显著增加了41.2%,在干旱胁迫70 d后比初始状态显著降低了8.2%。随着水力功能降低,丁香根木质部内NSC总量在干旱胁迫30 d和50 d时分别显著降低了20.2%和15.5%。(3)在极端干旱过程中各植物的纹孔膜由于所处的水分环境及渗透势的变化导致其孔隙先降低后增加。在干旱胁迫50 d后4个树种的纹孔膜孔隙收缩为初始状态的0.04—0.60倍,但在干旱胁迫70 d后纹孔膜孔隙增加为初始状态的0.42—1.38倍。这表明当极端干旱胁迫发生后,刺槐根木质部将首先面临水力失败的风险,丁香根木质部可能面临碳饥饿风险,而油松根能够存活最长时间。研究阐明了各植物根系对极端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为人工林的管理抚育提供科学依据。
- 徐肖阳刘青王云霞刘莹王国梁
- 关键词:导水率栓塞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
- 黄土高原刺槐解剖结构特征及其抗旱生理机制
- 全球大范围森林生态系统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已出现生长衰退的现象,但是关于干旱引起树木死亡的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深入了解植物解剖结构特征及抗旱生理机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幼龄林,<10年;中龄林,15~20年;成熟林,>...
- 刘青
- 关键词:干旱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生理代谢
- 饲用燕麦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生理研究
- 燕麦(Avena sativa L.)作为禾本科一年生优质饲草,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抗逆性强,在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及川西北高原草地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胁迫对燕麦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因此...
- 袁艺
- 关键词:燕麦抗旱性萌发期苗期
- 三十烷醇纳米制剂对冬小麦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以‘XR4347’品种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步入式气候室内开展盆栽试验,设置3种叶面喷施剂型和3个灌溉水平,剂型为市售三十烷醇微乳剂(TRIA,T1)、水滑石负载三十烷醇纳米制剂(TRIA-LDH,T2)和助剂条件对照(T3);灌溉水平分别设置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90%(充分灌溉,W1)、60%(中度水分胁迫,W2)和40%(重度水分胁迫,W3)。结果表明:(1)在相同水分处理下,喷施TRIA和TRIA-LDH对小麦叶片光合速率有促进作用。中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和TRIA-LDH的小麦地上部干质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69.9%和32.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2.2%和16.4%;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耗水量比喷施TRIA显著降低24.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因此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3.6%。(2)中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喷施TRIA处理显著增加2倍,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的小麦叶片SOD活性比喷施TRIA处理显著增加1倍,表明喷施TRIA-LDH比喷施TRIA对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更好。(3)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LDH与TRIA的小麦叶片ABA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21.8%和30.9%,表明重度水分胁迫下外源施用三十烷醇可通过降低叶片ABA含量有效缓解水分胁迫对于植株生长的抑制。(4)重度水分胁迫下,喷施TRIA的小麦叶片保卫细胞Ca^(2+)大量外流,而喷施TRIA-LDH的叶片保卫细胞Ca^(2+)内流,可见植物对TRIA-LDH的吸收利用效果更好。在水分胁迫下,三十烷醇纳米制剂增强了植株的抗旱能力,提高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水滑石纳米载体可用于负载三十烷醇,实现三十烷醇对植物高效、可持续的调控。
- 张鑫王崇李丽王超马海洋邢佳伊王耀生
- 关键词:三十烷醇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 外源脱落酸(ABA)对桑树抗旱生理及生长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解广西用于种植桑树的土地灌溉条件较差、干旱缺水对桑蚕业稳定发展的影响,对桑树苗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并对其进行干旱胁迫,测定桑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施用30μmol·L-1外源脱落酸能对桑树苗抗旱生理及生长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桑树苗的抗旱性。
- 韩素蒙农艳丰廖艳艳李健
- 关键词:桑树脱落酸抗旱性
- 水分胁迫对油松抗旱生理特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主要造林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在水分胁迫下的抗旱生理特性,为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分别为对照组(CK)、轻度胁迫(RE25%)、中度胁迫(RE50%)和重度胁迫(RE75%),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后油松幼苗的生长特性、水力功能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CK相比,经过20个月的RE50%和RE75%处理后油松地上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19.1%和37.0%,地下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3.7%和23.9%。(2)CK、RE25%、RE50%和RE75%处理后油松幼苗新枝的抗栓塞水势阈值分别为-1.43,-2.04,-0.91,-0.58 MPa。(3)与CK相比,经过RE50%和RE75%处理后粗根内的可溶性糖分别显著增加123.3%和121.9%,淀粉分别显著增加15.0%和58.0%,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总量分别显著增加104.0%和83.2%。与CK相比,经过RE75%处理后新枝内脯氨酸显著降低43.0%,K^(+)显著降低23.7%。(4)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各器官内渗透调节物质对水力功能变化的贡献依次为NSC、淀粉、可溶性糖、K^(+)、管胞汁液内的脯氨酸和管胞汁液内的可溶性糖。[结论]轻度水分胁迫提高新枝的抗栓塞能力,而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油松幼苗通过增加根内碳储存维持油松的生长代谢。油松各器官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细胞浓度,降低渗透势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研究结果加深对油松抗旱机制的认识,为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刘青徐肖阳王云霞曾岩冒吉荣刘莹王国梁
- 关键词:油松水分胁迫抗旱生理
-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抗旱生理影响的研究
- 2024年
- 为探讨不同外源激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抗旱生理的影响。以中黄3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共10个处理组,分别为干旱+水(CK)、干旱+褪黑素150μmol/L(T1)、干旱+褪黑素200μmol/L(T2)、干旱+褪黑素250μmol/L(T3)、干旱+水杨酸40 mg/L(S1)、干旱+水杨酸80 mg/L(S2)、干旱+水杨酸120 mg/L(S3)、干旱+赤霉素300 mg/L(C1)、干旱+赤霉素400 mg/L(C2)、干旱+赤霉素500 mg/L(C3),处理后测定大豆根长,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大豆抗旱性筛选及评价。结果表明,喷施外源激素后,大豆的根长,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POD,SOD活性有所增强,MDA含量有所减少,说明外源激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对大豆的损害。根据熵权TOPSIS法得到大豆抗旱性排序为S3>S1>T2>T3>T1>C3>C1>S2>C2,其中喷施浓度为120 mg/L的水杨酸S3处理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与方法可以为大豆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 樊丽王怀正蔡荣靖陈悦陆丽
- 关键词:大豆干旱胁迫外源激素生理特性熵权TOPSIS法
相关作者
- 张俊

- 作品数:95被引量:48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花生 花生品种 不同种植方式 对花 胁迫
- 臧秀旺

- 作品数:146被引量:70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花生 花生品种 花生新品种 小麦 花生生产
- 刘娟

- 作品数:116被引量:609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花生 花生品种 对花 不同种植方式 生育后期
- 陈明

- 作品数:280被引量:86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编码基因 氨基酸残基 相关蛋白 小麦 植物育种
- 单长卷

- 作品数:125被引量:1,020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干旱 冬小麦 生理特性 干旱胁迫 玉米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