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6篇“ 抗凝系统“的相关文章
- 一种CRRT体外低温抗凝系统和血液净化方法
-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RRT体外低温抗凝系统以及利用该低温抗凝系统对血液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CRRT血液净化仪(1)、控制器(2)、降温控制单元(3)、升温控制单元(4)和管路(10);在血液进入血液净化...
- 虞文魁许莹陈鸣尤勇钱雅君
- 治疗血友病的新策略:抑制抗凝系统被引量:1
- 2022年
-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罕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分别由FⅧ基因和FⅨ基因突变所致。主要表现为出血所致的肌肉和关节血肿,长期的关节出血还会导致退行性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重型患者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尽管近年来新的治疗方式不断涌现,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患者的凝血功能来改善出血症状。受到血友病患者合并FV莱顿(FV_Leiden)突变出血表型得到改善这一现象的启发,通过抑制活化蛋白C(APC)的抗凝活性重新恢复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而止血的新策略近年来受到了关注,为血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
- 李天逸江淼夏利军
- 关键词:血友病抗凝系统
- 蛇伤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系统的变化
- 2021年
- 探讨蛇伤患者凝血、纤溶和抗凝系统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41例蛇伤患者,其中46例重症患者为重症组,95例轻症患者为轻症组,选择同时期的正常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2)、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重症组和轻症组蛇伤患者的PT、D2、APTT以及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和轻症组蛇伤患者的FIB和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重症组轻症组蛇伤患者的PT、D2、APTT以及T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蛇伤患者(P<0.05),FIB和PLT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蛇伤患者(P<0.05)。结论:蛇伤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纤溶和抗凝系统的紊乱。
- 王云芳
- 关键词:蛇伤凝血纤溶抗凝
- 蛋白C抗凝系统功能及分子缺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机体内存在多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蛋白C系统是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机体凝血与抗凝相对稳态的重要成分,其发挥抗凝活性主要依靠活化的蛋白C。探讨蛋白C抗凝系统各组分的生理功能及分子缺陷有利于揭示其在机体抗凝、抗炎以及免疫应答中的具体作用。文章从蛋白C抗凝系统各组分的生理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分子缺陷进行综述。
- 程礼敏
- 关键词:蛋白C系统EPCR脓毒血症分子缺陷
- 温针灸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对蛋白C抗凝系统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创伤性脊髓损伤较常见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约占80%,可发生于脊髓损伤的围术期、康复.期和慢性期,一般损伤后2周为发病高峰[1-2]。静脉瘀滞、血液高凝和血管内膜损伤是DVT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蛋白C系统主要发挥抗凝功能,由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抑制物以及凝血酶调节蛋白组成[3]。DVT归属中医“血瘀”“脉痹”范畴,脊髓损伤为督脉受损,经络闭阻,阳气不能送达肢体,下肢血脉失去温煦,致气血瘀滞脉中而成疾病。
- 胡彩虹李小军刘莹莹
- 关键词:创伤性脊髓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温针灸
- 一种CRRT体外低温抗凝系统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RRT体外低温抗凝系统以及利用该低温抗凝系统对血液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CRRT血液净化仪(1)、控制器(2)、降温控制单元(3)、升温控制单元(4)和管路(10);在血液进入血液...
- 虞文魁许莹陈鸣尤勇钱雅君
- 一种CRRT体外低温抗凝系统和血液净化方法
-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RRT体外低温抗凝系统以及利用该低温抗凝系统对血液进行净化的方法,包括CRRT血液净化仪(1)、控制器(2)、降温控制单元(3)、升温控制单元(4)和管路(10);在血液进入血液净化...
- 虞文魁许莹陈鸣尤勇钱雅君
- 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系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2019年
-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DTV)抗凝系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分析,研究患者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该院就诊的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30名正常对比组,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器,来测定患者的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等指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与正常对比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的蛋白S和蛋白C的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的蛋白C、蛋白S均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后组蛋白C、蛋白S、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C、蛋白S、D-D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诊断与治疗检测的重要指标。
- 赵干员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抗凝系统
- 新生儿抗凝系统及血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新生儿出生后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这与其不完善的凝血及抗凝系统有关。新生儿的抗凝系统处于不断发育及成熟的过程,其生理状态的变化十分复杂。目前国内外仍缺乏大样本随机研究来建立新生儿抗凝因子的参考范围。新生儿血栓性疾病越来越常见,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凝和溶栓治疗。
- 赵瑶(综述)王琳
- 关键词:新生儿血栓抗凝系统
- 血府逐瘀汤对动脉血栓模型大鼠抗凝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不同剂量组对三氯化铁(FeCL_3)所致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后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d,第14天除空白组外,均采用FeCL_3外敷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动脉血栓模型,分别称量其血栓质量和测定血浆AT-Ⅲ和PC含量。结果模型组有明显的血栓形成,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血栓质量减轻,其中中剂量组血栓质量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府逐瘀汤不同剂量组血浆中AT-Ⅲ含量降低、PC含量升高(P<0.01)。结论血府逐淤汤不同剂量组抗凝机制可能通过与AT-Ⅲ结合而灭活凝血因子,促进了PC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 陈慧张文将唐标谭达全梁媛邓冰湘尹抗抗
-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动脉血栓抗凝牛膝
相关作者
- 纪春岩

- 作品数:210被引量:2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NOTCH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 多药耐药
- 朱媛媛

- 作品数:31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抗凝 纤溶 肺肿瘤 抗凝系统 胃肿瘤
- 胡豫

- 作品数:512被引量:2,650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静脉血栓栓塞症 CAR
- 刘海鹏

-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急性白血病 抗凝 白血病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 陈鸣

- 作品数:45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 急性肾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患者 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