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篇“ 技能劳动力“的相关文章
- RCEP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异质技能劳动力福利视角的研究
- 2025年
- 本文构建了包含异质技能劳动力的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RCEP扩大了大多数东部地区省份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中西部地区省份异质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则有所缩小;进一步的分解表明RCEP主要通过“好的不平等”扩大了异质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坏的不平等”的影响有限。当中国各省份间的贸易壁垒降低后,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异质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由缩小变为扩大,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省份高技能密集型行业的国内销售有所增加。最后,同时考虑劳动力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变化,降低高、低技能劳动力在不同省份间的迁移壁垒后,异质技能劳动力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表明削弱劳动力迁移壁垒是改善RCEP所导致的收入不平等的有效举措。
- 任桐瑜谢建国洪小羽
-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技能溢价劳动力流动
- 低技能劳动力技能提升的欧盟经验及启示
- 2025年
- 欧盟因社会公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与竞争力提升、劳动力市场快速变化等方面的需求,聚焦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其遵循市场价值导向下的协同决策、全方位支持与公平保障、个性化实施与多元合作等理念。从决策维度进行顶层制度设计,支持维度给予全面支撑,实施维度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构建起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框架。欧盟在此方面成效显著,我国可借鉴其成功经验,明确低技能劳动力技能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要确立系统性理念,包括形成强化协同决策、完善支持保障、推动多元合作等,以实现凝聚多方共识、促进公平发展和个性化技能提升等目的;此外,还要搭建涵盖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全面支持、落实提升路径的可行性框架,以推进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提升,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 修南
- 关键词:欧盟数字化职业教育与培训
- 人工智能应用对低技能劳动力城市流动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为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影响,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劳动力就业的应对对策,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IFR全球工业机器人数据,通过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人工智能应用对低技能劳动力在城市间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应用会降低低技能劳动力流向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概率,提升流向大城市及以下类型的城市流动概率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把握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并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及城市分类政策。
- 喻菲凡许子翔甘琳种庆
- 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劳动力就业就业流动
- 日本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能力开发的价值意蕴和经验借鉴
- 2025年
- 随着技术革新,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劳动者的需求由量变转为质变,低技能劳动力的内涵逐渐衍生拓展,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技能劳动群体的职业能力开发,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日本现行职业能力开发体系由公共职业培训、企业内部培训和委托培训构成,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生态系统。借鉴日本对低技能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经验发现:以围绕劳动力职业生涯三个关键期,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核心,探索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非学历学习成果认定转化,形成政校行企多渠道协商对话机制,以满足不同类型低技能劳动力的发展需求,进而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
- 覃子淇
- 关键词:职业能力开发
- 资质认定与技能劳动力结构——基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2025年
- 优化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不仅成为企业赢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更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201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试点政策对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实际影响和作用渠道。研究发现:(1)“小巨人”资质认定显著优化了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具体表现为高技能劳动力的创造效应。(2)机制检验表明,“小巨人”认定政策通过促进企业智能制造转型、高端创新以及动态吸收能力间接优化技能劳动力结构。(3)异质性检验发现,“小巨人”认定政策表现出强烈的地理区位、行业以及生产要素密集度异质性特征。具体来看,政策效应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更为显著。(4)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小巨人”认定政策在优化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缓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提供政策建议。
- 王素凤潘江龙
- 关键词:资质认定
- 中国高技能人才和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理被引量:9
- 2024年
- 统筹吸引高技能人才和一般技能劳动力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和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职业类型视角来界定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劳动力,利用中国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库,分析了2010—2015年全国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空间格局特征,并选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揭示了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①一般技能劳动力的跨省迁移流动性强于高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的空间分布比一般技能劳动力更分散。②东部发达省市均为高技能和一般技能劳动力主要净流入地区,中部地区均为高技能和一般技能劳动力主要净流出地区,但一般技能劳动力净迁移更活跃,东北地区和甘肃高技能劳动力的高强度净流失问题更为严峻。③高技能劳动力主要从中部、西南及东北地区迁移至广东、北京和上海,而一般技能劳动力则主要从中部和西南地区迁移至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④中国高技能和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均为经济主导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就业机会的关联匹配效应导致了不同技能劳动力迁入格局相似的“粘性”效应,而收入和房价等经济因素对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流动性的影响要强于对高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流动性的影响。子女小学教育质量是高技能与一般技能劳动力均最为重视的舒适性需求,而教育及文化服务舒适性,以及气候舒适性对高技能劳动力跨省迁移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对一般技能劳动力。
- 齐宏纲赵美风刘振戚伟
-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人口迁移
- 中国城市间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分布合理吗?——基于高、低技能劳动力互补的视角被引量:4
- 2024年
- 本文通过扩展Eeckhoutetal.(2014)的理论模型,探讨中国不同技能劳动力在城市间分布的合理性及其对加总产出的影响。结合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发现中国不同技能劳动力在城市间的分布存在扭曲。反事实测算结果表明,由于中国大城市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歧视,2010年25.01%的低技能劳动力未能流入大城市,导致加总产出损失7.74%。大城市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歧视或实施针对低技能劳动力的住房优惠政策,可优化城市间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分布并提高加总产出。
- 徐恺彭晴李杰
- 国际组织赋能低技能劳动力数字技能提升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 2024年
- 数字技术是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颠覆性技术群之一,生产力数字化驱动劳动力提升数字技能。低技能劳动力在教育与培训市场处于弱势地位,亟待营建包容性的制度体系和氛围来激活数字技能投资意愿、提高数字教育与培训参与率。国际组织赋能低技能劳动力数字技能提升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可为中国提供借鉴,具体有四个层面:制定劳动力数字技能开发的顶层设计、确保数字技能教育与培训机会公平、提供包容性的数字就业保障、面向数字工作世界的需求培养数字人才。
- 张学英张东耿旭黎炽标
- 数字经济发展会影响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吗?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数字经济的就业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迎来新的契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户籍、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低技能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能力水平和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低技能劳动力职业转换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低技能劳动力的职业层次,促进其进入高声望和中低声望职业。鉴于此,建议加强就业服务,支持自主创业,开展技能培训。
- 原新王丽晶方守林
- 关键词:数字经济创业
- 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优化被引量:2
- 2024年
- 本文使用我国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优化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表现为技术员工占比增加,该效应在高成长性企业、高附加值行业和市场化程度更弱的地区较为突出。机制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在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后,既能够增加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雇佣需求,又可以为其优化员工激励体系提供资金空间,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在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了企业整体运营状况。本文研究不仅有力支持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导向的新时代金融供给侧改革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对企业技能劳动力结构和数字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有益的拓展。
- 胡玥张涵萌
- 关键词:数字金融技能劳动力融资约束人力资本
相关作者
- 张卫国

- 作品数:267被引量:3,173H指数:29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企业 城镇化 环境税 产业结构 实证研究
- 敖荣军

- 作品数:59被引量:70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新经济地理学 县域 边缘化 劳动力流动
- 龚晓丹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高技 工资差距 技能劳动力 贸易发展 收入差距
- 刘娜

- 作品数:12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收入差距 技能劳动力 经济增速 下行 纳税人
- 陈安平

- 作品数:38被引量:70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速 联立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