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77篇“ 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章
- 镇雄县 承接产业转移 建设“家门口”车间
- 2025年
- 作为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镇雄县外出务工人员长期保持在49万人以上。近年来,镇雄县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建设了一批园区和车间,将镇雄的劳动力优势、产业发展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助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 王学勇(文/图)
- 关键词:返乡创业承接产业转移外出务工人员劳动力优势
-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
- 2025年
- 基于2003—2022年我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能够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中小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五大城市群城市以及非革命老区城市具有更高的政策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就业效应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据此,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同时结合本土优势和特色进行差异化制度创新探索,充分发挥示范区政策带来的联动效应,进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 杨仁发柏明慧
- 关键词:区域发展差距就业效应
- 双层博弈理论视角下印度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分析
- 2025年
- 作为一个国际谈判行为和策略的分析框架,双层博弈理论为剖析近年来印度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谈判进程中的策略与行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在承接产业转移谈判的过程中,印度莫迪政府是博弈的核心,其同时在国际和国内政治舞台上协调和博弈,承受来自两个层次的压力和制约。在国内,莫迪政府试图以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方式打消本国企业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经营风险的顾虑,以出台失业帮扶政策、保护工人权益的方式化解与劳工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以提供政策优惠和发展资源的方式激励地方政府参与承接产业转移。在国际层面,莫迪政府一方面抓住“政治性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另一方面,为弥补国家自身在硬件、软件上的种种缺陷,莫迪政府通过自我改革、优化国内营商条件来鼓励跨国企业加入国际谈判。莫迪政府的努力让印度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影响博弈进程的众多政治性因素使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 卢凌宇宋博文
- 关键词:产业转移国际谈判
- 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的贵州底气
- 2024年
- 4月21日,以“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共赢产业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在贵阳举行,这也是国家级产业对接活动首次在贵州举办。此次活动对扎实推进贵州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江婷婷
-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贵州新型工业化
- 承接产业转移政策能够提升转入城市经济韧性吗?
- 2024年
- 基于2007—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多维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能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创新水平、促进企业集聚和优化要素结构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强化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表现出一定的“益贫”特质,其对非资源型、胡焕庸线西侧和低市场化水平的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验证了示范区政策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经济强韧性背后的制度优势这一论断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熊彬王志伟
- 关键词:资源禀赋
- 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 2024年
-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强化豫东地区与长三角等地区产业发展互联互通,为商丘、周口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带来了历史机遇。商丘、周口两地近年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谋划,培育完善各类平台载体,建立健全招商工作机制,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在国内外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高质量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需要立足本地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和重点,大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有力有序地加以推进。
- 金东
-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集群营商环境
- 产业转移与城市人口规模——来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证据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外生政策,使用2006—2019年中国28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并进行了机制分析。主要的结论如下:(1)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使试点城市的人口规模平均增加了5.79%。(2)人口规模的变化引致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即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显著增加了试点城市的就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就业。(3)其机制包括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带来的大量企业进驻、更多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提高、吸引人口流入进而扩大城市人口规模。(4)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效果具有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政策对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5)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政策通过企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效应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 曹倩雯
-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城市人口规模
- 产业承接与内陆地区空气质量——来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的证据被引量:13
- 2024年
- 中国长期致力于开辟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承接之路能否达成政策预期?针对该问题,本文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0~2020年中国2545个县级市数据量化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后,当地的PM2.5指数下降2.53%。第二,细化研究发现,部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以显著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会提高当地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吸引清洁企业进入、倒逼污染企业退出、提高在位企业环境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产业转移特征,厘清产业承接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内陆地区构建低碳绿色的产业体系建言献策。
- 陈启斐黄必银吴金龙
- 关键词:产业转移空气质量PM2.5
- 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低碳发展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2003-2020年地级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低碳发展;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低碳发展效应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从作用渠道上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和提升政府环境关注程度来促进承接地低碳发展。
- 任亚运胡宇晨刘俊霞
- 关键词:低碳发展
-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低碳发展效应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
- 2024年
- 基于2013—2022年大湘西地区各市(州)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大湘西地区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大湘西地区的低碳发展,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和提升政府对低碳发展的关注度,有利于促进大湘西地区的低碳发展。
- 陈志刚杨琴周峥艳
- 关键词:低碳发展
相关作者
- 张建伟

- 作品数:354被引量:1,496H指数:2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 复合桩 粉土
- 潘文良

- 作品数:65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农村科普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承接产业转移 新农村建设
- 刘友金

- 作品数:233被引量:3,738H指数:35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一带一路 企业
- 张新芝

- 作品数:51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区域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工业园区 承接产业转移 综合评价
- 祁苑玲

- 作品数:46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承接产业转移 绿色食品 城市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