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7篇“ 手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章
-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镜像运动疗法及电针结合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分析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镜像运动疗法及电针结合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镜像运动疗法及电针结合的康复疗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ARAT评分、患侧手最大捏力、最大握力及掌屈、背伸活动度均明显增加(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的ARAT评分、患侧手最大捏力、最大握力及掌屈、背伸活动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时,采用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镜像运动及电针结合的康复疗法能取得显著疗效,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患侧手运动功能,而且还能显著提升其患侧手最大捏力、握力及腕关节活动度,具有临床价值。
- 史金辉
- 关键词:电针康复疗法脑卒中手功能障碍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探究新型联合治疗方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应用积极性和推广价值。方法 纳入2023.01-2024.12期间治疗的80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为2组(40例/组),常规治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机器人治疗)分别引入对照组、观察组,探究干预差异。结果 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的患侧MEP皮质潜伏期、波幅指标均更好(P<0.05),观察组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的上肢FMA评分、上肢患侧MI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 新型联合治疗方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机器人)具有较大的干预优势,其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侧电生理指标,显著恢复手功能,也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者的生活状况,并显著提升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 许晓吉
-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机器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上肢功能
- 系统性硬化症病人手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 2025年
- 对系统性硬化症病人手功能障碍评估工具、原因、影响及康复策略4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周宇王英陈妍伶庄琳丽周爱萍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手功能
- 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 2025年
- 手是人体最为精细、复杂的器官之一,脑卒中患者常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手功能的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为了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手的恢复,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脑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康复领域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康复策略和技术。本文将从康复技术发展的角度,包含经典和现代康复治疗的应用,概述脑卒中患者手部功能康复的研究与进展,并对其进行讨论与展望,为后期的临床实践提供方向和帮助,促进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 张雨琴谢强阳叶邓紫刚
-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功能障碍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的RA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程、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疾病活动指标、关节放射学评估指标和手功能评估指标,手功能评估包括握力和斯坦福健康评估问卷自我报告的手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手功能相关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079例RA患者,年龄(53.0±12.6)岁,72.6%(783/1079)的患者有握力下降,57.2%(617/1079)双手握力同时下降,左、右手的平均握力较正常值分别下降16.3%和14.1%;39.9%(430/1079)的患者有自我报告手功能障碍。老年RA(年龄≥65岁)患者185例(17.1%),有握力下降的患者比例[89.7%(166/185)]及握力下降程度(左手:-35.3%±30.6%,右手:-32.6%±32.3%)均高于年轻RA患者[69.0%(617/894),左手:-12.3%±38.6%;右手:-10.3%±42.1%](均P<0.001),且有自我报告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也明显升高[53.0%(98/185)比37.1%(332/89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R=1.375,95%CI 1.020~1.854)是老年RA患者握力下降的独立相关因素,28个压痛关节数(OR=1.151,95%CI 1.063~1.246)和医生总体疾病活动度评估(OR=1.381,95%CI 1.171~1.628)是自我报告手功能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RA尤其是老年RA患者有明显的手功能障碍,并且与疼痛、关节压痛和医生总体疾病活动度评估相关,提示应重视RA患者疼痛的管理。
- 邹耀威杨迎欧阳志明潘婕贾霈雯杨葵敏郑湖伟吴滔林建子马剑达莫颖倩戴冽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老年人手功能
- 面向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手部交互检测及重建方法研究
-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以RGB图像为代表的手部姿态估计方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交互感知能力,在众多研究领域都已经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具体在手功能康复领域,当前脑卒中等神经性疾病导致的手功能障碍...
- 石豪
- 关键词:虚拟现实手功能康复
- 脑机接口结合外骨骼机器手对脑梗死患者手功能障碍的闭环康复效果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基于闭环干预理论的脑机接口结合外骨骼机器手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并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和内在运动想象能力对脑机接口识别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项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接受脑机接口闭环康复训练。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WOLF运动功能评定(WMFT)和腕指屈肌肌张力的改良Ashworth评分(MAS)。干预前使用心理旋转测试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判断观察组患者基线内在运动想象能力和认知能力,分析影响脑机接口闭环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FMA-UE、ARAT及WMFT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腕指屈肌MAS评分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此外,脑机接口识别通过率与心理旋转试验正确率、MoCA认知功能评分呈正相关(P <0.05),与心理旋转试验反应时间呈负相关(P <0.05)。结论 基于闭环干预理论的脑机接口结合外骨骼机器手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上肢和手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进行脑机接口干预前应对患者的内在运动想象能力以及认知功能进行筛查,以筛选适合接受训练的患者。
- 邹贵娣陈小凯谭卉虹李翊李楠曹叶凡王鹤玮
- 关键词:脑梗死脑机接口手功能障碍
- 智能手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智能手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2022-01—2023-01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诊治的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智能手康复训练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对照组(48例,常规康复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评价组间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上肢功能测试评分(UEFT)、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手握力测试、Lindmark上肢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评分、UEFT评分、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手握力测试、Lindmark各单项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UEFT评分、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手握力测试、Lindmark各单项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MA评分[(29.57±5.69)分比(22.59±5.02)分]、UEFT评分[(54.66±11.78)分比(41.49±10.59)分]、偏瘫手功能测试分级[(5.51±1.75)级比(3.75±0.73)级]、手握力测试[(18.54±4.52)kg比(14.02±3.56)kg]、Lindmark各单项评分[手指:(20.77±4.25)分比(16.89±2.56)分;腕关节:(8.44±1.98)分比(5.29±1.03)分;上肢:(20.73±3.96)分比(16.74±4.87)分]、改良Barthel指数[(56.78±8.72)分比(43.26±8.97)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手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轻度脑梗死伴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手及上肢功能,还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效果更为显著。
- 戴训刚吴琼瑛张博洋王金桂
- 关键词:脑梗死手功能障碍
- 手功能障碍矫正工具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功能障碍矫正康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手功能障碍矫正工具,其包括:矫正套,所述矫正套的一侧设置有绑腕,所述绑腕的外侧安装有弹力绑带,所述弹力绑带上缝接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矫正套的一侧开设有指孔,所述指孔内运动设...
- 李慧君吴江玲苏会萍汪翠燕郑姗
- 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在治疗前、20次训练后第2次(治疗7周后)、40次训练后第3次(治疗14周后)评估两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偏瘫手功能分级以及Lindmark腕手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7周后,两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周后,试验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7周后,两组偏瘫手功能分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周后,试验组偏瘫手功能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7、14周后,试验组Lindmark腕手功能评分分别为(10.68±3.30)、(17.48±5.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0±2.58)、(14.75±4.89)分,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手功能。
- 许加云周丽萍
- 关键词:手功能障碍
相关作者
- 赵展

- 作品数:314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筷子 下肢运动障碍 下肢 紧身 气囊
- 徐秀林

- 作品数:350被引量:4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下肢 筷子 小腿 减重 下肢运动障碍
- 贾杰

- 作品数:284被引量:2,140H指数:2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 脑卒中后 脑卒中患者 手功能
- 沈夏锋

- 作品数:2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电动轮椅 手功能障碍 截肢 轮椅 残缺
- 张智豪

-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电动轮椅 手功能障碍 残缺 截肢 两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