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3篇“ 扇三角洲“的相关文章
近源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研究——以文昌A油田珠海组为例
2025年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受近源三角洲前缘多期砂体叠置影响,剩余油分布规律愈趋复杂,限制了油田的进一步挖潜。通过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探讨了近源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开展了砂体空间配置样式以及对剩余油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近源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3种成因砂体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前缘7级构型划分模型,识别出叠置型、对接型和孤立型3种砂体空间配置样式,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分析认为该油组自下而上砂体逐渐退积,体南、北两翼孤立型砂体相对较多,连通性差,水淹程度低,剩余油较为富集,为后期调整挖潜的有利区域。
孔令辉
关键词:扇三角洲储层构型单砂体剩余油分布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以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为例
2025年
砾岩作为一类特殊的油气储集层,理解其沉积成因及发育规律对于准确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至关重要。基于岩心描述、岩矿鉴定、重矿物与粒度分析等研究,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明确了准噶尔盆地玛东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砾岩的沉积特征、空间展布规律与沉积物来源,厘清了该组砾岩的沉积机制并构建了其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沉积于浅水三角洲,体发育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个亚相,包括泥石流、水上辫状河道、洪泛沉积、水下泥石流、水下主干河道、水下分支河道、砂质碎屑流、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共9种沉积微相,其中包含了10类岩相。结合研究区早三叠世由干旱转为湿润的古气候背景,确定该组砾岩为洪水诱发重力流的沉积产物,具有岩相组合复杂、事件性沉积标志显著、沉积模式受古气候主导、后期湖浪改造明显等特点。在空间上,玛东斜坡区百口泉组砾岩自下而上粒度逐渐变细,体现出湖侵的退覆式沉积序列,同时呈现出泥石流、水下泥石流和水下河道沉积多期叠置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代超康逊谭静强鲁锋连丽霞胡瑞璞
关键词:扇三角洲准噶尔盆地
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通过钻探在渤海中部海域石臼坨凸起南部陡坡带东三段发现了大型三角洲沉积,其具有储层厚度大、岩性复杂、横纵向非均值性强等特征。充分利用录井、测井、壁心和薄片等分析化验资料,对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储层特征、沉积微相特征以及储层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臼坨凸起南部C构造东三段为湖盆陡坡带的吉尔伯特型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道、远岸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微相。其中近岸水道粒度较粗,以含砾砂岩、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型储层;远岸水道粒度较细,以含碳酸盐中细砂岩为主,次生溶蚀孔隙发育,物性较好,多为中孔中渗型储层。同时根据地震层序和时频分析技术可将其砂体纵向划分为四期体,结合沉积模拟和地震属性,识别了四期体的展布范围。研究成果可为三角洲储层的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借鉴指导。
吕世聪王少鹏张汶柳佳期王西杰
关键词:陡坡带扇三角洲地震属性
一种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地层划分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地层划分方法、装置及设备,属于地层划分领域,旨在提高地层划分的准确性,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获取到的待划分地层的测井曲线,生成INPEFA曲线;基于第一INPEFA曲线,识别出待划分地层的第...
崔建 王群会 于忠良 曹同锋 马立民 沈贵红 刘阳平 吴博然 陈少勇 杨竞旭 孙爱艳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被引量:2
2024年
在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下白垩统阿四段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阿四段发育砂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泥岩相等四大类,可进一步划分为13个小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表现为悬浮一段式、低斜两段式、高斜两段式、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4种类型,具有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平直形5种测井相标志,发育前积、丘状、杂乱状、亚平行状4种地震相。(2)研究区阿四段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和远砂坝6种沉积微相,纵向上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砂组,Ⅱ砂组和Ⅲ砂组沉积时期,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广泛,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发育;Ⅰ砂组沉积时期,湖盆范围最大,砂体变细、变薄。(3)研究区阿四段自下而上表现为水进沉积序列,发育退积型三角洲前缘,预测B51-71井区和B51-74井区发育的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为利储集相带,B51-19井区发育的河口坝为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周洪锋吴海红杨禹希向红英高吉宏贺昊文赵旭
关键词: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白垩系巴音都兰凹陷二连盆地
三角洲流体类型转换及控制因素分析——以青海希里沟三角洲为例
2024年
【目的】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及内部,具有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生储盖配置良好等特点,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然而,其流体类型转换和控制因素、沉积过程与特征仍尚不清晰。【方法】以青海希里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露头和探槽剖面的精细刻画描述,综合利用14C测年、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希里沟三角洲不同时期沉积物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等方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野外露头探槽剖面的精细刻画描述共划分出9类岩相及7种垂向组合序列,识别出碎屑流、片状洪流和牵引流共3种流体类型。根据AMS14C定年标定沉积界面、沉积物粒度、结构等方面特征,将希里沟湖三角洲划分为SI、SII和SIII共3个阶段,其中SI期为碎屑流粗粒沉积期,SII为片状洪流改造沉积期,SIII期为牵引流改造沉积期。通过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分析,在希里沟湖三角洲平面识别出3期朵叶。结合希里沟三角洲沉积地形坡度和青海湖15 ka以来孢粉浓度变化,证实了希里沟三角洲流体类型转换受控于沉积坡度与气候的变化,明确了三角洲上平原以碎屑流主导,发育碎屑流主水道、片状洪流沉积为主要的构型单元,三角洲下平原以片状洪流主导,发育以辫状水道、辫流坝以及洪漫沉积为主要的构型单元,三角洲前缘以牵引流主导,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席状砂为主要的构型单元。
冯烁李顺利于兴河付超高明轩刘倩
关键词:扇三角洲流体类型气候变化
三角洲前缘非常规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模式:以泌阳凹陷东南部古近系核三段为例
2024年
泌阳凹陷东南部位于古湖盆短轴陡坡一侧,发育牵引流驱动的三角洲前缘复杂沉积体系,不同类型砂体中裂缝的定量刻画对非常规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属典型的“凹中隆”背景下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目前对于该类沉积及构造背景下的天然裂缝发育规律的认识仍存在不足。本文以该地区核三段从Ⅱ到Ⅵ砂组非常规陆相致密油储层为例,利用大量岩心、物性、常规、成像测井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提出了该地区三角洲前缘非常规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岩性、砂体厚度、沉积作用和构造均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分布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薄层单砂体或其复合砂体中更容易发育裂缝,当单砂体厚度大于6 m时,砂体中裂缝通常相对欠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前缘、侧向加积河道单翼、河口坝和远砂坝中。将河道类型划分为均质河道和非均质河道。侧向快速堆积形成的非对称型非均质河道中砂体叠置厚度较大,可超过18 m,裂缝较为发育;对于均质河道前缘,即靠近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微相区域,其在垂向上通常发育于靠近河口坝顶部的沉积序列中,代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裂缝也较为发育。裂缝与油气聚集有密切的关系,工区核三段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系坳陷期。通过DFN离散裂缝模拟,恢复了主力小层裂缝三维空间展布。结果显示,核三段主要发育E-W和NE向两组共轭裂缝,且局部以发育其中一组为主,这些裂缝多平行或垂直于隆起构造痕线分布。天然裂缝在背斜低部位和翼部相比顶部更为发育。此外,多条共轭剪切缝相交或同走向一侧单翼裂缝相连接可形成“裂缝嵌合带”,其可能为压驱过程中长距离水窜产生的直接诱因,因而在后期压驱中要规避�
尹帅张子阳张星星王景辰胡伟丁文龙李虎
关键词:泌阳凹陷
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及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乍得D油田PⅠ油组为例
2024年
乍得Bongor盆地D油田PⅠ油组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具近源快速堆积、沉积碎屑颗粒粗、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资料,划分研究区岩相及组合类型,识别单砂体构型单元类型及特征,分析不同构型单元空间组合样式,建立三角洲前缘构型模式及其随基准面演化特征,探讨单砂体构型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10种岩相、5种岩相组合及4种主要构型单元类型。砂体侧向拼接样式主要有4种类型,单砂体垂向接触类型可分为切叠型、叠加型、孤立型三大类10小类叠置样式。在长期基准面上升时期,单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先由切叠型转变为叠加型,后转变为孤立型,砂体发育规模不断收缩变窄。不同构型单元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特征差异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21.31%和1 276.92×10^(-3)μm^(2)。单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单一构型内部砂体所处位置和沉积韵律对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砂体物性从对应箱形曲线韵律的水道中部主体向对应钟形曲线韵律的两侧边部变差;叠加型接触的砂体较切叠型接触砂体非均质性更强。该结果为乍得D油田及类似油田勘探开发及井网部署提供参考。
贾瀛袁新涛袁新涛肖康李隆禹王玥李新龙李庆
关键词:扇三角洲前缘储层质量
基于沉积过程分析的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例
2024年
洪水类型与流量变化是影响三角洲地貌形态与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但不同类型洪水作用下三角洲沉积单元发育规律研究薄弱。论文以滦平盆地桑园剖面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例,通过剖面测量和岩相划分,恢复了沉积流体类型、沉积过程及其沉积响应单元,建立了不同洪水作用下三角洲沉积模式。根据岩相组合将该剖面的主控沉积过程解释为碎屑流、洪流与片流3种洪水,分别对应于碎屑流建造期、洪流建造期与片流建造期。结合沉积过程与砂砾岩沉积形态特征,将目的层解释为8种沉积单元,具体包括三角洲平原环境的陆上碎屑流舌状体、洪流主控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的水下碎屑流舌状体、高密度浊流水道、牵引流水下分流河道、高密度浊流朵体、水下片流朵体及滑塌体。在三角洲碎屑流建造期,发育多期垂向上叠置的、向湖盆进积的碎屑流舌状体;在洪流建造期,平原中形成洪流主控辫状河道,而进入湖盆后洪流转化为高密度浊流,发育高密度浊流水道与朵体;在片流建造期,则以水下快速沉积形成的水下片流朵体为特征。洪水期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快速沉积和沉积物坡失稳易于形成滑塌体,而间洪期则以平原上辫状河道和前缘中低流态水下分流河道的发育为特征。基于洪水类型及其沉积过程的三角洲沉积规律的研究,深化了对其砂体形态与结构规律的认识。
张文淼鲜本忠季汉成马国福肖文华田荣恒陈思芮杨百智
关键词:扇三角洲滦平盆地
断陷湖盆陡坡带三角洲—滑塌复合体的沉积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以中非地区Melut盆地A凹陷白垩系为例
2024年
【目的】三角洲—深水滑塌组成的复合体作为断陷盆地陡坡带重要的粗粒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其展布范围、演化期次、成藏模式等一直是湖盆沉积和成藏研究的热点。【方法】以中非地区Melut盆地A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岩心观察、层序划分、地震反射特征与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对三角洲—滑塌复合体的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结论】发现研究区复合体的沉积相类型包括三角洲和重力流成因的滑塌,滑塌具有两类形貌特征,第一类为受坡折控制的线状供源滑塌,第二类为受较陡地形坡度控制的单点供源多级滑塌。白垩系研究层段刻画出五期体,单期复合体内部具有退积特征,多期复合体具有“先进积、后退积”的垂向演化特征,其中下白垩统Renk组沉积末期复合体规模最大,达到148 km^(2)。复合体演化主要受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和物源供给,以及相对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供给充足、短轴构造隆升幅度大的时期,复合体规模更大,相对湖平面下降初期和上升初期滑塌最为发育。提出A凹陷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发生沉积格局转换的新认识,明确了断陷期陡坡带三角洲-滑塌复合体的勘探潜力,指导了勘探部署。
陈彬滔马轮洪亮史忠生庞文珠薛罗王磊代寒松赵艳军
关键词:白垩系扇三角洲成藏模式

相关作者

于兴河
作品数:349被引量:3,806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 成岩作用 扇三角洲
李维锋
作品数:105被引量:657H指数:15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唐勇
作品数:277被引量:3,317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凹陷 风城 三叠系 二叠系
张昌民
作品数:442被引量:2,599H指数:29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珠江口盆地 准噶尔盆地 储集层 凹陷 砾石
陈世悦
作品数:328被引量:3,231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渤海湾盆地 凹陷 东营凹陷 孔二段 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