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6篇“ 截骨矫形术“的相关文章
- 一种3D截骨矫形术前智能规划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截骨矫形术前智能规划方法和系统,根据骨骼畸形模型建立局部坐标系,使用模型配准模块完成骨骼远端的局部配准,利用空间范围窗体函数绘制畸形骨模型相较于重建目标模型的畸形函数图像,并大致确定畸形骨的畸形范围,完...
- 石志良廖诗旗祝少博朱佳佳汪鹏程
- 微创截骨矫形术治疗[母]外翻
- 2025年
- 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截骨矫形手术可以有效矫正畸形、缓解疼痛。近些年来,[母]外翻微创截骨矫形术因其围手术期优势(切口小、恢复快)和有效性,受到广大医患的关注。与第一、第二代外翻微创截骨技术相比,第三代微创技术具有截骨方便、矫形能力强、内固定牢固等优势,迅速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尽管如此,第三代微创技术术后仍会发生神经损伤、转移性跖痛等并发症,因此操作要点和技巧需要临床医生重视。高扭矩的动力系统、便携的术中透视设备以及合适的复位与内固定器械都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前提。微创截骨的方式为"V"形或横行(也有学者将横行定义为第四代微创截骨技术),截骨方向一般建议垂直于第二跖骨。利用撬棒等外推跖骨头时应注重三维矫形,内固定置钉时可采用"in-out-in"的方式并避开足背内侧皮神经,采用Akin截骨时应尽量保留对侧皮质的连续性,外侧内收肌的松解和内侧关节囊的紧缩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软组织平衡,术后良好的包扎与镇痛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熟练掌握微创[母]外翻矫形技术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与操作经验,只有严格控制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充分评估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 王旭滕兆麟耿翔
- 关键词:截骨术
- 3D打印联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股骨截骨矫形术1例报告
- 2025年
- 目的:报道1例3D打印联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截骨矫形术治疗双侧股骨畸形合并膝外翻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例由佝偻病导致双侧股骨畸形合并膝外翻患者,报道其病史、症状、体征、诊治过程和随访结果。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26岁,因“双下肢畸形12年,双膝疼痛2年”来我院就诊,经双下肢站立全长X线和血生化等检查提示双侧股骨畸形合并膝外翻,佝偻病。根据术前CT设计一种截骨、复位和钢板订位一体化的3D打印导板,联合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双侧股骨截骨矫形术治疗,右侧手术2个月后左侧手术,术后给予补液、抗炎、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指导功能锻炼。左侧术后4月、9月和15月随访。术中3次C臂透视;左侧术后4个月随访:X线示截骨断端少许骨痂生长,下肢力线恢复正常,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为0;左侧术后9个月随访:X线示截骨断端模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为100;随访期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3D打印联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截骨矫形术治疗双侧股骨畸形合并膝外翻,手术的精确度和准确率高,临床疗效良好,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董庆元朱晓彬杨志强谢远龙雷军蔡林
- 关键词:3D打印截骨矫形膝外翻
- 截骨矫形术用辅助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截骨矫形术用辅助设备,包括设置在外界手术床一侧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调节盘,调节盘径向截面呈圆弧状设置,调节盘上设置有用于对外界患者截骨位置进行锯骨运动或钻骨运动的运作件和用于驱动运作件朝外界患者截骨位置作...
- 吴宗艺杨雷陈伟凯
- 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脊柱畸形312例纳入本研究,观察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发生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312例患者术中发生IONM异常26例,占比8.3%。术后发生神经损伤11例,占比3.5%。IONM异常组术前MRI脊髓有无异常比率[有/无,(5/21)vs(7/279),P=0.017]、术前CT椎管有无异常比率[有/无,(8/18)vs(25/261),P=0.029]、Cobb角>110°占比[例(%),19(73.1)vs 31(10.8),P=0.011]、柔韧度<10%占比[例(%),20(76.9)vs 29(10.1),P<0.001]、截骨等级比率[≤2/≥3,(4/22)vs(193/93),P=0.005]、手术时间[(262.4±27.3)min vs(215.6±30.3)min,P=0.019]均显著高于IONM无异常组。两组年龄、性别、BMI、既往脊柱手术史、术前主弯角度、矫正率、术中出血量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柔韧度差(OR=9.824,P<0.001)、术前Cobb角度大(OR=6.751,P=0.004)、术前CT椎管异常(OR=3.343,P=0.017)、术前MRI脊髓异常(OR=3.117,P=0.021)、手术截骨等级大(OR=2.897,P=0.026)和手术时间长(OR=1.043,P=0.031)是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发生IONM异常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应高度警惕神经损伤的风险,术前核磁和术前CT三维重建检查仔细评估脊髓和椎管状况非常重要,手术中尽量减少截骨等级和手术时间,将有益于避免或减少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神经损伤。
- 张耀申海涌刘玉增周立金杨晋才苏庆军臧磊孟祥龙
- 关键词: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神经损伤
- 全麻下肢截骨矫形术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全麻下肢截骨矫形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全麻下肢截骨矫形术患者210例,根据是否发生术中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38)和非低体温组(n=17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全麻下肢截骨矫形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果210例患者中,男101例、女109例,年龄11~60岁,平均(31.6±12.4)岁;38例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越低(OR=0.860,95%CI:0.801~0.923,P<0.001)、入室时基础体温越低(OR=0.153,95%CI:0.038~0.611,P=0.008)、麻醉时间越长(OR=1.074,95%CI:1.043~1.106,P<0.001)、压力暖风毯使用时间越短(OR=0.668,95%CI:0.550~0.813,P<0.001)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该模型的准确率为0.9476,灵敏度为0.8421,特异性为0.9709,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为64,Nagelkerke R方值为0.775,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的结果为χ^(2)=1.318,P=0.995。结论体质量、入室时基础体温、麻醉时间及压力暖风毯是全麻下肢截骨矫形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其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较好。
- 谢磊阮俊杰姜华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术的体位护理
- 2024年
-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术的体位护理效果。方法 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自我管理、社会生活评分为87.43±0.36、88.43±0.23、89.57±0.50、88.32±0.09,优于对照组81.32±0.54、82.54±0.64、83.65±0.43、82.98±0.43;观察组在体位护理、服务态度、健康宣教评分为91.23±0.54、90.32±1.21、92.43±0.67,优于对照组85.22±0.34、84.43±1.33、85.55±0.53。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术的体位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 唐璐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截骨矫形术体位护理
- 股骨近端转子间旋转楔形截骨在髋臼周围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转子间旋转楔形截骨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2-2023年西安市红会医院风湿免疫关节矫形科收治的发育性DDH患者共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30.12±6.58)岁。5例患者均为单侧手术。术中先行PAO术,待螺钉固定后,透视假斜位,见股骨头的前覆盖仍不足,遂考虑行减少股骨颈前倾角的股骨近端截骨术(proximal femoral osteotomy, PFO)。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ral edge angle, LCEA)、髋关节假斜位上的前侧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ral edge angle, ACEA)、Tonnis角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国际髋关节功能(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 iHOT-12)评分。结果 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6±1.14)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时,X线片示截骨处均已完全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髋关节LCEA、ACEA、Tonnis角、髋关节Harris评分、iHOT-12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均>90分,iHOT-12评分均>85分。结论 PFO术中采用股骨近端转子间旋转楔形截骨的手术技术,可以相对简单地矫正DDH患者较大的股骨侧畸形,辅助PAO使髋臼对股骨头的包裹更加充分。
- 郭海涛宫先旭刘曙光梅玉峰彭侃李军
- 关键词:前倾角股骨近端转子间
- 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探讨Scarf截骨矫形术在拇外翻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骨正筋柔”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中医学认为“筋”与“骨”是有机统一体,筋柔则骨正,骨正则筋柔,二者相互依附,互根互用,维持筋与骨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保证人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拇外翻是一种不可逆的足部畸形疾病,主要表现为拇趾外翻、第1跖趾关节的脱位,其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的主流治疗方式是以Scarf截骨矫形术为代表的手术治疗配合软组织松解术,从而达到快速矫形、止痛,恢复正常的足部生物力线的目的,其治疗原则符合中医学的“骨正筋柔”理论,故笔者以“骨正筋柔”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Scarf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治疗原理,为拇外翻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顾启帆朱付平
- 关键词:拇外翻中西医结合疗法
- 先天性颈胸段侧凸后路截骨矫形术后远端侧凸的再进展与翻修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颈胸段侧凸患者在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术后发生远端侧凸严重进展的危险因素及翻修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55例接受后路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术治疗的先天性颈胸段侧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28例、女27例,初次手术年龄(8.5±3.6)岁(范围3~15岁),Risser征为(0.7±1.4)级(范围0~4级),融合节段为(6.9±1.6)个(范围4~10个),初次手术后随访时间为(38.7±18.9)个月(范围9~94个月)。根据术后远端侧凸进展的严重程度分为未进展、轻度进展与严重进展,后两者统称为进展。统计术前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的比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胸段侧凸Cobb角、T1倾斜角、冠状面平衡、颈部倾斜角、锁骨角、头部倾斜角、头部偏移及术后上端固定椎倾斜角和下端固定椎倾斜角,在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并计算术后截骨区Cobb角改善率。比较进展组与未进展组患者影像学测量参数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远端侧凸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远端侧凸未进展组38例、轻度进展组11例、严重进展组6例。进展组相较于未进展组术前冠状面失平衡更严重,冠状面平衡分别为(35.6±22.3)mm和(11.6±7.1)mm;颈部倾斜和头部偏移更大,颈部倾斜角分别为17.4°±8.3°和12.4°±6.9°、头部偏移分别为(22.8±17.7)mm和(13.9±9.8)mm;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的比例更大,分别为65%(11/17)和34%(1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展组相较于未进展组表现为更严重的冠状面失平衡,分别为(17.3±12.7)mm和(9.6±8.1)mm;更明显的残留畸形,颈部倾斜角分别为9.4°±4.6°和6.4°±5.3°,头部偏移分别为(14.7±7.4)mm和(9.1±5.9)mm;更小的截骨区Cobb角改善率,分别为40.1%±15.2%和50.3%±19.9%;更明显的上、下固定椎倾斜,上端固定椎倾斜
- 毛赛虎孙凯李松周杰朱奕同刘臻史本龙孙旭乔军王斌俞杨邱勇朱泽章
- 关键词:半椎体
相关作者
- 邱勇

- 作品数:1,460被引量:4,199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 王斌

- 作品数:1,958被引量:5,935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后凸畸形
- 钱邦平

- 作品数:589被引量:1,94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后凸畸形
- 俞杨

- 作品数:406被引量:1,391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腰椎后凸畸形
- 朱泽章

- 作品数:953被引量:2,6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