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8篇“ 战略文化“的相关文章
- 战略文化视角下印度尼西亚国家安全战略分析
- 2025年
- 印尼战略文化为其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深入理解其文化逻辑有助于洞察印尼在地区及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定位与行为逻辑。分析印尼战略文化形成,可以从地理特征、社会文化和历史记忆三个维度入手,而群岛观念、协商包容的社会文化以及独立自主的战略传统是其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构成的战略文化共同塑造了印尼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即以同心圆体系为核心的多层次战略目标,敏锐的环境感知,地区大国、防御力量和软实力强国的战略定位,以及外交优先的战略手段。中国应充分理解印尼战略文化的内涵,通过深化合作、加强协作,推动中国和印尼关系行稳致远。
- 张婷薛松
- 关键词:战略文化国家安全战略
- 战略文化视角下印度的近邻政策及其限度
- 2025年
- 印度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经略南亚,莫迪政府更是提出了主要针对南亚近邻的“邻国优先”政策。莫迪政府的“邻国优先”政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明显的限度。这种限度主要体现在与邻国缺乏互信带来的“共同体困境”,未能有效推进地区一体化造成的“一体化困境”,以及在南亚地区联美遏华导致的“阵营化困境”。从战略文化层面看,导致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方面主张“印度至上”的等级秩序观、追求科学边疆的绝对安全观和将中国视作对手的错误敌友观。南亚是中国和印度的“共同周边”,印度有必要与中国联手在南亚推进“中印+”合作,如此才能真正推进“邻国优先”而非“印度优先”。
- 楼春豪
- 关键词:战略文化中印关系
- 印度的战略文化及其演变
- 2025年
- 本文从西方与印度在战略文化概念上的语境差异入手,在探讨战略文化的共同内涵、特征及其分类框架的基础上,利用这一框架来分析印度战略文化的演变,以揭示其发展轨迹和变化逻辑,进而深入理解印度战略文化的历史演变。本文认为,印度战略文化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古代印度战略文化总体上呈现出防御性,但其内在的进攻性因素在历史进程和关键事件的推动下被激发,塑造了当前印度战略文化的进攻性特征。这一变化既涉及外部因素的催化,也包含内部因素的影响。其中,英国殖民征服是印度战略文化历史演变中最大的外部因素。它不仅改变了印度独立后战略文化的复杂结构,也激发了冷战后印度战略文化的进攻性特征。
- 黄云松李林杰
- 关键词:战略文化
- 自修、德怀与义战——儒家战略文化如何影响对外决策
- 2025年
- 儒家战略文化对古代中原王朝的对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考察先秦儒家典籍,可总结出儒家战略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四夷咸宾”为目的,在手段偏好中,自修与德怀优先于武力,在武力使用中讲求慎战与义战原则。然而,儒家战略文化内部也存在一定张力,在后期发展中,出现了“王者不治夷狄”的论调,并逐渐成为主流。王朝周期论、权力政治论和单极稳定论对对外决策的影响是战略文化影响的主要竞争性解释。依据西汉、北宋和明朝三个主要中原政权对外决策讨论的文本,能够发现儒家战略文化对对外决策的影响大于除单极稳定论之外的其他竞争性解释:当决策者及其时代受“四夷咸宾”较强影响时,其政策主张更积极,而“王者不治夷狄”有较强影响时,其政策主张较为消极。在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偏好方面,自修与德怀优先于武力。此外,慎战与义战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遵循,但“四夷咸宾”论和义战原则在某些时候会削弱慎战原则。
- 逄锐之
- 关键词:自修
- 战略文化视角下冷战后新加坡对华对美的战略调整
-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界认为新加坡对经略新中、新美两个双边关系(本文将其简称为新加坡的中美战略)的战略调整偏离了对冲战略或均势外交战略路线,这表明传统的均势主义、对冲战略研究视角难以解释新加坡外交的灵活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
- 何玉婷
- 关键词:战略文化冷战后
- 战略文化视阈下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策略与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太平洋岛国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美国例外”“有限干预”和“战略拒止”为特征的战略文化。基于“美国例外”,美国提出需保持对“自由联系国”的“绝对权威”;基于“有限干预”,美国寻求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机制化合作关系;基于“战略拒止”,美国对域外国家介入太平洋岛国事务保持高度警惕。在战略文化的驱动下,美国积极改善与南太平洋区域组织的政治外交关系,加强顶层设计,由美国国际开发署统筹对太平洋岛国的对外援助事务,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树立美国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并将太平洋岛国纳入伙伴关系网络,在太平洋岛国及周边地区扩大军事部署。即便如此,由于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发展问题缺乏认知,忽视双方历史、文化差异并与太平洋岛国存在现实利益分歧,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战略文化辐射效果有限。
- 张颖于鑫洋
-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战略文化
- 儒家战略文化的现实影响力
- 2024年
- 在对古代东亚区域秩序的研究中,儒家战略文化的有效性受到质疑与挑战。通过检视其历史实践发现,儒家战略文化塑造的王道政治为古代王朝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对穷兵黩武的对外政策具有软性约束力。儒家战略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内化作用,在和谐共生的体系下维护了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儒家战略文化以差序格局理解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构建注重角色伦理的天下秩序。儒家战略文化具备现实的战略影响力,并且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思想资源。
- 王泳树杜进
- 关键词:儒学战略文化
-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战略文化视角的考察
- 2024年
- 世界已进入文明竞合的长周期,各个文明体既竞争又合作。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该地区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一些国家为了平衡中国的影响力,推出各自的“印太战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复活就是一个典型。美国推行“印太战略”有三大原因:强调对抗性的基督教一神论价值观、根深蒂固的力量平衡战略理念、充当离岸平衡手战略原则。澳大利亚在战略上同样强调对抗性、谋求力量平衡与充当离岸平衡手,但依据自身的综合实力水平以及地理位置有所变通。日本的战略文化不像基督教那样强调对抗性,而是强调对外来事物的吸纳与改造,在力量平衡与离岸平衡两方面同样展示了日本特色。印度教则在深层次上塑造了印度的战略文化:强调战略自主性、推行力量平衡的印度模式、构建第三极并发挥领导作用的印度式离岸平衡。尽管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近年发展很快,但难以发展为“印太版北约”,“印太联盟”更是难以形成。
- 薛力
- 关键词:战略文化
- 灵活追随:东南亚国家战略文化及其对地区秩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着灵活追随的战略文化。这一战略文化包含以下三个关于武力使用的基本假设:第一,东南亚国家不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国家间战争应予避免;第二,国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来自于国家内部,是非军事的;第三,军事力量在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方面的效用有限。在操作层面,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偏好体现出灵活追随的特点,获取大国援助和实现战略自主是两个同时被渴求但又相互矛盾的目标,保持灵活性则是东南亚战略精英调和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灵活追随的战略文化对东南亚国家的战略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在这些国家的战略行为中得到不断建构。这一战略文化进而影响了东南亚国家对于地区秩序的偏好,东南亚国家更易于接受多元、动态的霸权秩序。在中美战略竞争升级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对大国的灵活追随也将导致东盟中心地位的下降。
- 查雯
- 关键词:战略文化地区秩序
-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以《战略文化黑客》翻译为例
-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择了《战略文化黑客:塑造企业文化的框架》一书,它主要阐述了文化黑客在塑造企业文化方面的关键作用和积极影响,并具体分析其实际应用,...
- 梁晶晶
-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企业文化
相关作者
- 杨新

- 作品数:27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战略文化 战略思维 军事战略
- 李晓燕

- 作品数:16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战略文化 多边主义 决策者 文化安全 主导文化
- 宋德星

- 作品数:76被引量:3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地缘政治 大战略 地缘战略 现实主义 战略文化
- 喻锋

- 作品数:24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欧盟 欧洲安全战略 战略文化 国际法 主权
- 周丕启

- 作品数:21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战略文化 政治合法性 国家大战略 军事战略 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