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9篇“ 成土作用“的相关文章
江西省信江盆地上白垩统塘边组红色砂岩作用特征及地质意义
2025年
壤是研究古气候的重要载体。目前针对作用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行为和演化过程等方面,但对作用表现形式的相关报道却很少。江西省信江盆地上白垩统塘边组以发育大型交错层理红色砂岩为特征,是华南白垩纪温室气候陆地沉积的典型代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运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信江盆地白垩系塘边组的红色砂岩开展作用研究,探究晚白垩世信江盆地的古气候特征。研究区塘边组红色砂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长石砂岩。塘边组沉积物普遍经历了作用,其主要识别特征包括发育于碎屑颗粒边部的黏膜、微晶—亮晶碳酸盐胶结物和潜育作用。化学蚀变指数(CIA)分布在50.20~83.30之间(平均值58.08),反映该套红色砂岩处于弱化学风化水平。微量元素分析以及作用的识别,共同指示研究区砂岩形于干旱—炎热的古气候,这种干旱—炎热的古气候可能与中国东部晚白垩世高大沿岸山系阻碍古太平洋湿润水汽向华东南内陆地区的流入有关。
丛云燕刘娜高福红张松旭
关键词:成土作用古气候信江盆地晚白垩世
滑坡体作用早期影响生物有效磷(Bio-P)含量的主要因素
2024年
生物有效磷(Bio-P)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关系到植物的生长态势和生产力水平,在壤发育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其释放、吸收及固定过程受到母岩类型、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和降水状况)、壤微生物活性及其酶促作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制约。然而,这些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早期Bio-P循环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阐释。本研究选取了川西地区14个年龄为5~30 a的滑坡堆积体,通过研究壤微生物群落、母质特性及气候条件对Bio-P含量的影响,旨在探究早期影响Bio-P浓度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滑坡堆积体体Bio-P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大渡河泸定段与岷江上游地区的Bio-P浓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U=48,p=0.0012),前者质量浓度区间为41.18~60.02 mg·kg^(-1),显著高于后者的27.88~44.19 mg·kg^(-1)。(2)在影响Bio-P含量变异的诸多因素中,气候、母质及微生物的贡献各不相同,其中气候条件在壤磷循环调控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解释度达到57%。温度是决定Bio-P浓度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权重为0.24。温度不仅直接通过调控壤中磷的化学过程(涵盖溶解、吸附与沉淀等)影响Bio-P含量,还间接通过增强壤微生物活性发挥作用,且其直接效应值0.49明显高于间接效应值0.30。(3)在生态系统管理与恢复实践中,应将温度调控作为早期调控壤Bio-P浓度的基本策略。本研究果可为壤恢复和制定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何晓丽何俊波吴艳宏
关键词:岷江上游生物有效磷
云南典型气候带壤磁性特征及其与作用的关系研究
壤磁测技术具有快速、非破坏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第四纪地质学、壤学、沉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云南高原壤具有纬度地带性与垂直梯度带明显的优势,是研究不同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壤磁性特征及其与过程关系的理想场所。...
李峰锐
关键词:磁化率磁性特征气候成土作用
广西龙州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中Cd元素的行为研究
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是喀斯特地区最常见、最基本的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壤较母岩存在重金属元素镉(Cd)的富集现象。本文以广西龙州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区,以碳酸盐岩、壤、铝矿...
王振耀
关键词:碳酸盐岩土壤剖面CD含量淋溶实验
壤动物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及作用研究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有机质贮存和养分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壤动物对凋落物的分解作用因气候条件、凋落物性质等因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差异性,开展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壤动物和凋落物分解...
张明江
关键词: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养分释放成土作用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暗棕壤作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作用过程是表生带元素的地球化学再分配和分布过程,受因素影响,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这里分布着广泛的暗棕壤.在暗棕壤过程中岩石风化和作用不同程度地...
田密王志华白荣杰孙淑梅
关键词:暗棕壤成土作用
长白山区暗棕壤作用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以代表性暗棕壤垂直剖面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长白山区特定的森林景观条件下过程中元素的分异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风化过程中主要以CaO、Na2O、Sr淋溶为主,有机酸淋溶过程中SiO2、Al2O3、K2O部分被淋溶,部分游离铁下渗到体中下部氧化铁锰胶膜;微量元素在风化过程中被次生黏矿物吸附,不同程度地富集,在腐殖质积累过程中Cd、Zn、Pb、Mo、Hg、Co、Mn、Cr等亲生物元素进一步富集于表层壤,Ce、Ni、Sb、Ti、V、Y、Zr在表生环境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残留富集于壤表层。母质层继承和保留了基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基本特征。
田密王志华白荣杰孙淑梅王大勇
关键词:暗棕壤地球化学
江西九庐公路红剖面的磁学特征及其反映的风化作用被引量:19
2011年
南方第四纪红是研究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采自江西九江的九庐公路红剖面进行了详细的环境磁学研究,拟探讨多项磁参数在提取南方红古环境信息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红剖面上段的弱风化层,磁化率随着作用的增强而增大,反映了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导致的磁化率增加;而在剖面下段强风化的网纹红层,表现为磁化率和退磁参数S比值下降但硬剩磁显著增加,反映强风化作用下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的富集.与单一磁化率指标相比,多项磁学参数的综合运用可以在南方红古气候重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胡忠行朱丽东张卫国叶玮
关键词:磁性特征成土作用南方红土
壤磁性矿物的多元因——作用因与人为污染因磁性的区分被引量:7
2010年
对黄高原古壤和上海市城市壤磁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和区分壤磁性的多元因。结果表明,黄高原古壤磁化率(χlf)平均值为108×10-8m3kg-1;频率磁化率(χfd%)平均值为11·4%,且χlf与χfd%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风化作用超细顺磁颗粒(SP)是其磁性增强的主要原因。χlf与游离态铁(Fed)、铁游离度(Fed/Fet)和黏粒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也说明古壤磁性增强与风化作用有关。上海城市壤χlf异常增强,变化范围为127~1959×10-8m3kg-1,χfd%<2·0%,表明其不含SP,磁性增强并非由于风化作用,应与人为污染有关。非滞后剩磁(χarm)、非滞后剩磁/饱和等温剩磁(χarm/SIRM)、非滞后剩磁/磁化率(χarm/χlf)和饱和等温剩磁/磁化率(SIRM/χlf)等参数及组合的研究表明,城市壤磁性矿物占主导的是多畴(MD)和稳定单畴(SSD)颗粒;而古壤磁性矿物中占主导的是SP颗粒。软等温剩磁(SOFT)、硬等温剩磁(HIRM)、软磁百分含量(SOFT%)、硬磁百分含量(HARD%)、IRM300mT/SIRM(F300mT)等磁性参数的研究表明,城市壤矫顽力低,软磁组分高,以铁磁性矿物为主导;黄高原古壤也以铁磁性矿物为主导,但HARD%通常高于城市壤。用磁学参数及组合,能较有效分辨壤磁性的风化作用因或人为污染因。
潘赟胡雪峰
关键词:磁性矿物
碳酸盐岩作用及其上覆因的讨论
国内外关于碳酸盐岩上覆层的物质来源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碳酸盐岩自身的特性和不同的研究地点有关。在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多种证据有力证明了碳酸盐岩原地风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也说明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不仅可以残留形上覆层,而...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
关键词:碳酸盐岩成土作用

相关作者

白荣杰
作品数:22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研究主题:土壤 成土作用 地球化学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碳储量
李景阳
作品数:64被引量:424H指数:1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碳酸盐岩 红土 风化壳 岩溶 红土风化壳
彭汉兴
作品数:64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坝基 大坝 水质 大坝坝基 渗流
李明琴
作品数:46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地质意义 矿床成因 成矿作用 岩溶石漠化 地球化学
王朝富
作品数:3被引量:113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工学院
研究主题:碳酸盐岩 成土作用 风化壳 碳酸盐岩风化壳 岩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