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7篇“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文章
- 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与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的比较研究
- 研究背景:自从首次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过几十年的研究,MSCs被发现其可通过多种分子作用机制介入免疫调节并在免疫调控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其他来源的MSCs相比,...
- 余怡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免疫调节
- 应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体
- 2013年
- 背景: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猴的嵌合体肝脏对研究干细胞体内增殖与分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体动物模型。方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培养至6代,使细胞量大于5×108。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后在B超引导下移植到妊娠10周的胎猴肝脏中,幼猴出生后1个月和3个月,穿刺取肝脏组织活检,切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带绿色荧光的人源细胞数量及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均发现有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存活,并发生迁移,分布趋向于集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肝脏内有表达人白蛋白的细胞存在,分布与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较为一致。提示应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猴胚胎早期能够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体,人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猴肝中分化成具有合成白蛋白功能的细胞。
- 何保丽马丽花陈丽玲刘汝文杨仁华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
- 体外诱导可分解草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体外培养并转染了产甲酸草酸杆菌(Ox-F)草酸分解基因h℃和oxe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fre—oxe),并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培养转染了草酸分解基因的P4代hMSCs,并通过含4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1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FGF)-4所组成的培养液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在分化过程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分化细胞形态变化。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Westernblot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肝细胞特异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和目的基因frc、OXC及其产物融合蛋白mye—FCOAT、flag—OCOAD的表达。成熟肝细胞L-02和转染了空病毒载体的hMSCs(hMSCs.vector)分别作为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可分解草酸的hMSCs—frc—OXC在体外可成功培养,细胞经上述培养液诱导后,细胞形态逐渐变短,变成多角形。Real—timePCR可检测在诱导组细胞中AFP、ALB、CK—18和草酸分解基因frc、OXe表达,而未经诱导细胞组AFP、ALB、CK-18则未表达,未转染目的基因的细胞组fre、oxe未见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28d后细胞可表达ALB,未经诱导细胞组ALB表达呈阴性。Westernblot技术检测诱导第14、28天细胞中AFP、CK-18表达较未诱导组明显增加(P〈0.05),与成熟肝细胞相似,并表达myc-FCOAT、flag—OCOAD,而未转染目的基因细胞组表达呈阴性。结论含有草酸分解基因的hMSCs—frc—OXC体外通过一定条件诱导可以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经诱导分化后细胞仍可成功表达frc和oxe基因及其产物。
- 朱玮袁坚雷鸣李舒珏刘向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肝细胞
- 不同方法制备的富含血小板血浆裂解液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用不同方法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裂解液,在不同体积分数下找到最适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体外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PRP裂解液制备方法。方法:抽取成人骨髓2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得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抽取静脉血80mL,分别用1次离心法、2次离心法和3次离心法制备PRP,进行血小板计数分析。-80℃冻存后,反复解冻、冻存至少3次以上获得PRP裂解液;将第2代细胞分别培养在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不同方法获得的PRP裂解液的培养液中,24、48、72、96h后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将第2代细胞分别培养在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PRP裂解液和不加PRP裂解液的成骨细胞诱导液中,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表达以及PRP裂解液对其成骨矿化的影响。结果:各组PRP裂解液均促进hBMSCs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细胞增殖在体积分数15%PRP裂解液组、72h时达到峰值,其中3次离心方法获得的细胞增殖最明显。Vonkossa’s染色观察细胞的成骨作用,各组成骨细胞数量随着PRP裂解液浓度上升而增多。3种方法获得的PRP裂解液都在培养液体积分数15%时获得的成骨细胞数量最多,其中第3种离心方法获得的矿化结节较第1种离心方法、第2种离心方法明显。结论:PRP裂解液对hBMSCs的体外增殖有促进作用,并且第3种离心法制备PRP裂解液对细胞成骨表达和成骨矿化作用最明显。
- 谭勇海姜苗苗李佳林于海勇苘志英
- 关键词:富含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成骨
- 草酸代谢基因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将产甲酸草酸杆菌(OF)草酸分解基因Frc和Oxc分别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和pBaBE-puro,共转染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使Frc和Oxc基因在hMCSs中稳定表达,并获得分...
- 阳旭明
- 关键词:高草酸尿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琼脂糖凝胶电泳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甲状腺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8
- 2011年
- 背景:促甲状腺素、胰岛素或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对甲状腺细胞的发育分化、特异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的产生等起着重要作用,故实验模拟甲状腺的体内胚胎发生过程逐步加入以上刺激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诱导。目的:探讨在特定环境下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甲状腺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促甲状腺素、胰岛素等试剂进行诱导。利用倒置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诱导组培养第3天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不规则形生长,边界欠清晰。从第8天开始可见贴壁的胚胎体逐渐呈扁平状。诱导培养第7天可见分化细胞中有甲状腺细胞的特有基因如TSHr的表达;第9天检测到分化细胞中甲状腺细胞标记物TTF-1的表达。结果初步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甲状腺细胞,是研究甲状腺疾病组织工程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
- 张勤刘东源
- 关键词:甲状腺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甲状腺素胰岛素
- 引产儿与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 2011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同时可参与免疫调节反应,而成人及引产胎儿骨髓均是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目的:通过引产儿与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增殖活性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比较,揭示二者生物学特点的差异。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引产儿与正常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传3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MTT比色法检测其增殖活性以及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引产儿组和正常成人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表型相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引产儿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成人。提示引产儿与正常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增殖活性有差异外,其余生物学特点相似,引产儿可以为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提供新的骨髓来源。
- 程月爱刘瑞风张永翠张开明
- 关键词: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点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研究表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细胞周期、分化潜能等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目的:进一步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CD34、抗CD1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选第3代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超薄切片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未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5,不表达CD34。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质发出绿色荧光,绿色荧光主要集中于细胞核周围的胞浆内,远离细胞核的胞浆内荧光强度逐渐减弱。相对于未标记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较多,而线粒体相对较少;另外,脂滴和"空泡"样结构也多一些。结果证实绿色荧光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状的影响较为局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标记示踪剂。
- 马丽花赵熠蔡学敏邓永丽潘兴华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干细胞
- CDMP-1促进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最佳诱导浓度。方法分离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CD105表达。采用含0、10、50、100 ng/ml CDMP-1的软骨诱导液诱导培养BMSCs 21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CDMP-1组细胞Ⅱ型胶原和Aggrecan表达;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番红O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表达。结果成人BMSCs呈梭形漩涡状生长,CD44、CD105表达阳性,CD34呈阴性表达。CDMP-1诱导7 d后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向多边形、多角形转化。不同浓度CDMP-1诱导21 d,Ⅱ型胶原表达量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grecan的表达CM组和10 n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阳性,阿利新蓝和番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含100 ng/ml CDMP-1软骨诱导液能有效促进成人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
- 张波杨述华张宇坤夏天孙志博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分化
- 糖皮质激素对血清剥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RS细胞亚群的保护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剥夺(SD)导致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祖细胞群(hMSCs)中成熟MSC(mMSC)和快速自我更新细胞(RS细胞)亚群凋亡、坏死及糖皮质激素(GC)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无血清体外培养hMSCs为模型,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核变化及活性/凋亡率变化。结果:SD 12h后hMSC皱缩变圆、染色质固缩,出现凋亡各阶段形态特征;与对照组相比mMSC及RS活性明显降低并且凋亡率升高(P<0.01),与血清剥夺组相比添加10nM DXM后细胞活性显著提高(P<0.01);并且RS细胞亚群对SD环境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与mMSC亚群相比存活率提高2.75倍,凋亡率降低近三分之一,并在糖皮质激素的保护作用下继续保持良好增殖。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干细胞自我保护能力,并且RS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调节机制。
- 原高明王海峰赵勇刚史保中
- 关键词: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