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20篇“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章
慢性硬膜下血肿被引量:2
1999年
程玉钟震宇王宝山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因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治疗经验
2025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一般难以自愈,绝大部分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康复,但存在术后易复发及术后感染等问题。亦有不采取手术,选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但效果不佳。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药辨证论治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一定优势。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运用利水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损伤,恢复脑循环,保护神经功能。文章分析总结了运用利水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经验,旨在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周宇杜向阳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活血化瘀
慢性硬膜下血肿中西医治疗临床进展
2025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威胁到患者性命,故而在医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深入,其临床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对疾病认识的深化上,更在于治疗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与优化。本文将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影像应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论等内容进行综述。
李非张帆徐巧梅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
蛛网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2025年
目的:探讨蛛网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及伊犁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蛛网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例,其中1例患者行开颅囊肿剥除 +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另1例患者行神经内镜囊肿切除 +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最后1例患者行单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且结合文献(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进行总结。结果:选择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与神经内镜囊肿切除 +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两例患者为儿童,术后随访2年,蛛网囊肿与血肿均无复发;1例行开颅囊肿剥除 +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为青年男性,术后复查CT存在少量血肿,经引流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通过文献复习蛛网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IAC合并CSDH少见,通常发生于青年人,常发生于囊肿的同侧,外伤、剧烈运动是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诱因;蛛网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一般选择钻孔引流术;对于囊肿或者血肿复发的患者,无需急于再次钻孔或者急于行针对囊肿的手术,可随访观察;对于出血前囊肿就有症状或者囊肿反复出血的患者,可以在血肿清除同时切除囊肿。结论:蛛网囊肿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外科治疗包括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囊肿切除 + 硬膜下血肿清除、显微镜囊肿切除 + 硬膜下血肿清除,可以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arachnoid cyst combined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Methods: Review analysi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zhou university neurosurgery and Yili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
孙明哲翟伟伟虞正权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外科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及复发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血肿的进展原因、转化为慢性的过程有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术,但存在需要再次手术的复发风险,目前术后复发率约9%~37%。目前所认为的血肿复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钻孔术后血肿依旧存在,血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未被阻断。为降低术后复发率,目前对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已用于新的治疗方法——脑中动脉栓塞术(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 MMAE)。还需要大量研究以确定脑中动脉栓塞术是否能成功停止血肿进展过程,从而控制和缓解cSDH。本文就cSD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纤溶亢进等关键过程以及cSDH复发机制和降低复发率的手术方式进行综述。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 is a common neurosurgical disease, mostly seen in the elderly. The progressive, chronic course of the disease has its own complex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treatment. Currently, the main treatment for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is drilling and drainage, but there is a risk of recurrence requiring reoperation, with current recurrence rates of approximately 9%~37%. The main reason for hematoma recurrence is that the hematoma envelope remains after drilling, and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ematoma formation has not been blocked. To reduce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has been used in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zation (MMAE). Numerous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MMAE is successful in stopping the process of hematoma generation and thus controlling and alleviating cSDH.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key processes of angiogenesis,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hyper
皇甫慧源周妍刘展会张西安豆涛涛范阳刘立承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
青年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总结青年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临床诊疗特点,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难治性CSDH患者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探讨此类CSDH诊治策略。结果本例青年患者在通道穿刺术后血肿复发,然后依次行脑中动脉栓塞术(middle meningeal artery embolism,MMAE)和钻孔引流术后,短期症状改善不佳,经药物保守治疗后血肿逐渐吸收。结论青年难治性CSDH患者首选药物保守治疗或传统术式治疗,MMAE治疗青年CSDH患者有待进一步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验证疗效。
王晓洋何建霄李薪阳毛明利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慢性青年人难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单纯钻孔引流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120例经单纯钻孔引流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影像学分型、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影像学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男105例,女15例,年龄(68.83±13.45)岁。114例为单侧,6例为双侧。105例为均匀型,3例为分隔型,6例为片状型,6例为分层型。拔管前残留血肿厚度(11.12±13.45)mm。随访时间(3.3±2.6)个月,复发率为26.2%,均为影像学复发,均无症状。术后无感染、再出血、肺炎、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拔管前最后1次CT残留血肿密度高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OR=4.980,95%CI:1.123~22.088)。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仅行单纯钻孔置管,术后尿激酶注入促进血肿排出的简单手术策略,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拔管前的最后一次CT显示残留血肿高密度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何斌孙冬冬孙远召渠敬峰刘玲王彦王轩王大成颜丙超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尿激酶复发
阿托伐他汀联合激素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分析
2025年
探讨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应用激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影响。方法 选定研究时段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间,在本院选取了60名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激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BI)、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来评估疗效。结果 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ADL-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ADL-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结论指出,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上,虽然存在多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激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使用尤为关键,其长期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胡洋洋
关键词:激素阿托伐他汀钙片慢性硬膜下血肿
他汀类药物--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新选择
2025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20年12月9日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中指出[1]: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全球居民第1位死因(占比16%),卒中(脑血管意外)居第2位(占比11%)。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1位死因(占比40%以上)[2]。相关研究表明[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造成动脉粥样化的最重要因素,而动脉粥样化是导致CVD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控制LDL-C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全身动脉血管,尤其对于功能重要的心、脑、肾血管的保护极为重要,以预防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在逐渐改变。
郭涛马元施宋世冬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血管意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全球卫生肾血管他汀类药物
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皮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隧道组在术中经皮隧道引出引流管,对照组在术中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血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皮隧道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血肿侧别、血肿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隧道组手术时间[(27.68±4.1)min vs.(27.50±4.02)min、住院时间[(7.39±1.04)dvs.(7.42±1.04)d]、拔管时间(24.30±4.82)h vs.(25.37±5.02)h]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隧道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vs.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7,P<0.001)。随访6月时,皮隧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11例出现血肿复发,皮隧道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vs.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P=0.042)。结论将皮隧道法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的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技术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李军军史罗宁肖祎王玫杨亚林杜昌旺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皮下隧道预后

相关作者

陶志强
作品数:55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急性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血肿
佘晓春
作品数:70被引量:252H指数:10
供职机构:如东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微创穿刺术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穿刺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出血
曹德茂
作品数:41被引量:227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 阿托伐他汀 尿激酶 颅内感染
江荣才
作品数:145被引量:529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脑损伤 胶质瘤 创伤性脑损伤 颅咽管瘤
杨国平
作品数:61被引量:240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内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