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9 篇“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的相关文章
CTA对冠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侧支通道分型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CTO)侧支通道(CC)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ICA证实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76例(共91支血管),均于来院后先行CTA检查后1个月内做ICA检查。侧支通道根据ICA结果分为三型:闭塞 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无明显连续性连接为CC0型;闭塞 血管与侧支血管之间存在细线样连接为CC1型;闭塞 血管与侧支之间有连续的边支血管样连接为CC2型。以ICA所示的CC分型作为金标准,比较CTA在CC分型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基于CTA的总体CC分型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90.1%,82/91,Kappa=0.848,P<0.001),CTA在CC0、CC1及CC2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33/33)、81.1%(30/37)、90.5%(19/21)。另外,CTA对评价供血侧支血管来源也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84.5%,49/58),其中在诊断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时诊断效能较好,准确率分别为88%(44/50)和2/2,但是当侧支通道来自间隔支时诊断效能较低,结果为3/6。结论:CTA在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的CC分型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且在对心外膜侧支及桥侧支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高于室间隔支侧支,可以给介入医生术前提供侧支路径的评估。 俞璐 唐辉 周华 林涛 袁明远 吴启源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CT血管成像 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CTO)病变 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条主要冠状动脉存在CTO病变 的患者30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entrop标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n=109)和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n=19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TO病变 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脂蛋白(a)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显著低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水平升高(OR=1.004,95%CI:1.003~1.006)、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OR=1.546,95%CI:1.038~2.301)均与CTO病变 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独立相关(P均<0.05)。结论:SII、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独立相关,可能是CTO病变 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临床预测指标。 王一华 张锦 张锦 门冰欣 胡娜娜 张亚苹关键词: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侧支循环 炎症指标 心脏磁共振在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CTO)为冠状动脉造影的常见发现,发生率在15%~25%。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仍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适当的术前评估和患者选择有助于术者采取更加合理的治疗策略,提高PCI成功率。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作为复杂心血管疾病评估的重要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对于准确判断CTO再血管化手术的适应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CMR的优势及局限性、CMR与CTO患者心肌存活、CTO-PCI及预后4个方面对CMR在CTO诊疗中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TO患者的正确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黄常镜 刘志东 李友钱 钟炜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心脏磁共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C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新发CTO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DES)(52例)治疗组和DCB(48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冠脉造影数据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指标。结果DCB组和DES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分析表明,与DES组相比,DCB组患者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MLD)较小(P<0.001),直径狭窄(DS)程度较高(P<0.05)。随访期间,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晚期管腔丢失(LLL)直径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即刻,DCB组有1例患者出现夹层,接受了支架补救性治疗;随访期间,DCB组7例(14.58%)患者发生再狭窄,DES组5例(9.62%)患者发生再狭窄,两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的选择对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ES相比,DCB治疗新发CTO病变 具有相对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在晚期管腔丢失方面优于DES。因此,DCB可以作为新发CTO病变 介入治疗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策略。 刘恒道 张豫彬 刘婷 辜和平 邢军辉 赵俊伟 宋瑞捧 赵妍妍 陶海龙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CTO)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这2种治疗方法在实现完全 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86例CTO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3)和B组(n=43)。A组给予CABG治疗,B组实施PCI治疗。比较2组术后完全 血运重建情况[搏动指数(PI)、血管血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1 d与术后7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血管血流量、住院费用均高于B组,住院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高于术前1 d, LVEDD、LVESD均小于术前1 d, 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LVEF、LVEDD、LVESD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和PCI在治疗CTO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较为一致,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CABG在实现完全 血运重建方面更具优势,而PCI则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并减轻经济负担,二者在临床应用中均具有推广价值。 王锡峥 杨毅 齐弘炜 赵建刚 陈楠 袁彪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心功能指标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 段近端形态、闭塞 血管长度、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 血管长度、闭塞 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 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 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 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 ,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 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 段近端钝形、闭塞 血管长度、闭塞 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 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 血管长度、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 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 血管长度、闭塞 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吴晓明 王波 崔晓剑 舒锦尔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显著改善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 目的对于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CTO)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冠心病患者,评估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否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2022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CTO患者,并将其分为LVEF≥50%(A组,n=889)、50%>LVEF>35%(B组,n=353)和LVEF≤35%(C组,n=170)3组。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采用SF-12量表和EQ-5D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收集手术资料以及1月和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LVEF≥50%组(A组)相比,在50%>LVEF>35%组(B组)和LVEF≤35%组(C组)中:C组年龄增加(P<0.01)、C组高血压比例低(P<0.05)、B组和C组既往心梗史比例高(均P<0.01),B组冠脉搭桥术比例高(P<0.05)、B组和C组空腹血糖高(均P<0.05)、B组血肌酐高(P<0.01)、B组和C组eGFR低(均P<0.01)。与50%>LVEF>35%组相比,LVEF≤35%组年龄增加(P<0.01)、收缩压降低(P<0.01)、高血压病史比例低(P<0.05)、左主干病变 比例高(B组P<0.05,C组P<0.01)、C组左前降支病变 比例高(P<0.05)、B组和C组左回旋支病变 比例高(均P<0.01)、B组和C组多支病变 比例高(均P<0.01)。在1月随访时,三组患者分别有810例(98.06%)、316例(97.23%)和144例(96.64%)完成随访,在1年随访时,分别有752例(91.04%)、293例(90.15%)和139例(93.29%)患者完成随访。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月和1年时SF-12量表PCS维度和EQ-5D量表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三组间术后1月随访及1年随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术后1月和1年随访时CTO合并LVEF≤35%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1),且其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相似。结论成功PCI显著改善CTO合并LVEF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赵帅 孙盼盼 王刚 杨易 朱惠莉 周健 汪雅莉 朱伯达 陈焱 禹天同 王嘉仪 高好考 廉坤 李成祥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介入治疗研究现状 2024年 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 一直困扰着介入医生,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CTO病变 发生率为15%~20%,临床证据表明成功开通闭塞 的血管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各种理念、技术、器械的发展层出不穷,使CTO病变 介入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国内外多项最新研究,总结CTO病变 的诊疗现状,同时结合相关共识指南,对CTO病变 的介入治疗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邹子良 余海 王迪 褚泰运 李驹 钱宝堂关键词:冠状动脉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再通 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介入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 2024年 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CTO)病变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非常普遍,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目前的临床终点获益尚不明确。本文总结了CTO-PCI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介绍了近些年最新的PCI器械和管理策略,以期为CTO-PCI提供全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曾秋棠 彭昱东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青少年冠状动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1例 2024年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 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与中老年人有明显的不同。其病因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尚可见于大动脉炎、川崎病后遗症等。现报道1例由川崎病后遗症导致的冠脉慢性 完全 闭塞 病变 ,以提高临床对于此疾病的认识。 田卫东 潘昱 赵林关键词:大动脉炎 川崎病 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作者
韩雅玲 作品数:2,585 被引量:6,874 H指数:3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荆全民 作品数:921 被引量:2,667 H指数:2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马颖艳 作品数:458 被引量:1,169 H指数:1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王耿 作品数:410 被引量:794 H指数:15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王守力 作品数:549 被引量:1,515 H指数:1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