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1篇“ 慢性失眠“的相关文章
- 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效果研究
- 2025年
- 分析麻醉睡眠平衡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慢性失眠症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方法途径。方法 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双盲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实施麻醉睡眠平衡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过度觉醒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睡眠质量评分中,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睡眠质量、宿睡症状、入睡情况、警觉及行为等各项评分明显较高,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过度觉醒评分中,研究组自省因子、反应因子以及极限个数总和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治疗效率较高,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醉睡眠平衡术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且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学蕊吴婕何园杨雪辉
- 关键词:慢性失眠症
- 疏肝活血安神方治疗肝郁血瘀型慢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 2025年
- 观察疏肝活血安神方治疗肝郁血瘀型慢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安国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相关患者参与此次研究,依据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把这些患者划分成常规组(常规西药)和研究组(疏肝活血安神方)两个组别,各3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展开评估。结果 就失眠症状的改善状况而言,研究组患者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在相关量表的得分方面,研究组患者的PSQI和SF-36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疏肝活血安神方治疗肝郁血瘀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使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明显好转,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牛园园刘彬马玉李树通李颖
- 关键词:肝郁血瘀型慢性失眠症临床疗效
- 慢性失眠症人群粪菌移植小鼠肠道菌群的特征
- 2025年
- 目的观察慢性失眠症人群粪菌移植小鼠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探讨建立慢性失眠小鼠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将C57BL/6J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失眠症组各10只,对照组小鼠采用无菌水灌胃处理,失眠症组小鼠采用慢性失眠症人群粪水灌胃处理进行菌群移植。观察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失眠症组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改变,其肠道α-多样性降低。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增高,普雷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将慢性失眠症人群肠道菌群移植到小鼠肠道中会引起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且这种变化和慢性失眠症人群一致,这为进一步建立慢性失眠小鼠模型提供了可行性。
- 郭澳李东阳马文彬
- 关键词:慢性失眠肠道菌群小鼠
- 慢性失眠症患者采用朱琏针灸治疗的睡眠改善效果研究
- 2025年
- 探究慢性失眠症患者采用朱琏针灸治疗的睡眠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共60例,随机分为朱琏针灸组和阿普唑仑对照组,各30例。朱琏针灸组采用特定穴位刺激疗法,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0.4mg。两组均治疗3个月,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朱琏针灸组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生化指标显著改善,血清褪黑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皮质醇、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结论 朱琏针灸能有效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 邱昌奇李雅彦吴海标
- 关键词:慢性失眠症睡眠质量生化指标
- 慢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与认知记忆能力、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基于MemTrax迈睦睿记忆测量程序探讨慢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自2024年4月至2024年9月收治或院内广告招募的220例慢性失眠(每周失眠≥3 d,病程≥3个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根据PSQ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失眠组(7~10分)、中度失眠组(11~15分)、重度失眠组(16~21分)。采用MemTrax迈睦睿记忆测量程序评估患者的认知记忆功能,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7(GAD-7)量表评价患者近2周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不同程度慢性失眠患者临床资料、MemTrax测试结果和PHQ-9、GAD-7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分析慢性失眠患者失眠严重程度与认知记忆功能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220例慢性失眠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失眠患者分别为54、111、55例。与轻度、中度失眠组患者比较,重度失眠组患者中年龄>50岁者占比较高,使用安眠类药物者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失眠组患者图片识别正确率[84%(78%,92%)]低于轻度、中度失眠组患者[90%(86%,94%)、88%(82%,94%)],MemTrax综合指数(76.69±17.43)低于轻度、中度失眠组患者(88.55±18.67、84.41±20.93),PHQ-9评分[12(8,16)分]高于轻度、中度失眠组患者[9(6,11)分、9(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失眠组患者比较,重度失眠组患者图片识别反应时间较长[1.04(0.90,1.15)s比1.11(1.03,1.24)s],GAD-7评分较高[6(3,9)分比7(5,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失眠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与年龄、PHQ-9评分、GAD-7评分、图片识别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图片识别正确率、MemTrax综合指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慢性失眠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与年龄、认知记忆功能、抑郁焦虑程度有关�
- 冉星雨刘雨茜孙晨罗文晰陈伟能苏凤娟徐福平裴中
- 关键词:慢性失眠焦虑抑郁
- 探讨不同剂量星状神经节阻滞剂治疗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星状神经节阻滞剂治疗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3月到2024年9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低、高浓度组分别用0.75%利多卡因5mL和1%利多卡因5mL作为星状神经节阻滞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参数、日间功能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觉醒时间和睡眠潜伏时间与治疗前比均变短,觉醒次数减少(P<0.05),且高浓度组的各个参数均比低浓度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Flinders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与治疗前比均降低(P<0.05),且高浓度组的评分比低浓度组的低(P<0.05);两组PA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高浓度组比低浓度组低(P<0.05);高浓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低浓度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失眠症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且高浓度组疗效更为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刘怡文文雅
- 关键词:慢性失眠症
- 慢性失眠障碍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强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比较常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与强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nhanc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 Plus)对慢性失眠障碍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148例慢性失眠障碍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92例,年龄18~65(35.08±10.3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将被试者按照1∶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常规CBT-I组(54例)和CBT-I Plus组(94例),CBT-I Plus组在CBT-I的基础上增加对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治疗内容。治疗时间共8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及第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_(17))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分数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处理偏倚变量的影响。结果(1)CBT-I组在治疗后PSQI、HAMD_(17)、HAMA的总分显著低于基线总分[(14.15±2.54)分比(7.50±3.35)分,t=13.25;(14.70±4.09)分比(7.40±4.61)分,t=9.33;(14.94±4.11)分比(5.56±3.67)分,t=12.38],CBT-I Plus组在治疗后PSQI、HAMD_(17)、HAMA的总分低于基线总分[(14.87±3.01)分比(7.19±3.86)分,t=18.75;(16.84±3.91)分比(6.84±4.79)分,t=17.42;(15.57±3.93)分比(6.10±4.57)分,t=1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在控制药物使用情况和HAMD_(17)基线分数后,PSQI、HAMD_(17)、HAMA分数变化的组间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3)PSQI的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87,P<0.01)。结论CBT-I Plus对慢性失眠障碍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睡眠状
- 罗鑫李静茹卢静芳葛方梅张洁张晶孙莞绮赵文清师彬彬苑成梅
- 关键词:焦虑抑郁认知疗法失眠
- 基于络虚补通法治疗社区心肾不交型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络虚补通法治疗社区心肾不交型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科的88例心肾不交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为A组和C组,各44例。A组采用天王补心汤合交泰丸加减,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络虚补通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失眠症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睡眠质量。结果:C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A组的75.00%(P<0.05);C组失眠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A组的79.55%,治疗后C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A组(P<0.05);治疗后C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基于络虚补通法治疗社区心肾不交型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周迎欢
- 关键词:天王补心汤睡眠质量
- 调枢安神法针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调枢安神法针刺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9例)和西药组(29例)。针刺组采用调枢安神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及双侧神门、三阴交、本神,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西药组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每次1 mg,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5-HT、DA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针刺组患者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及总分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延长(P<0.05),睡眠潜伏期(SL)和入睡后清醒时间(WASO)缩短(P<0.05),睡眠效率(SE%)、非快速眼动睡眠第3期百分比(N3%)、快速眼动睡眠百分比(REM%)、血清5-HT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非快速眼动睡眠第1期百分比(N1%)、非快速眼动睡眠第2期百分比(N2%)、血清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患者TST长于西药组(P<0.05),SL和WASO短于西药组(P<0.05),SE%、N3%、REM%、血清5-HT含量高于西药组(P<0.05),N1%、N2%、血清DA含量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调枢安神法针刺可能通过调节血清神经递质5-HT、DA含量,进而改善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
- 刘恋鄢天涯陈壮志康贞李梦瑶高琼珏覃佐爱文业成刘未艾付中应
- 关键词:慢性失眠症针刺艾司唑仑神经递质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失眠患者失眠和认知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干预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失眠和认知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的前瞻性研究,对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36例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进行tDCS干预。tDCS的治疗参数包括2 mA的刺激强度,每次持续20 min,每周5次治疗,连续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当天及治疗后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量表(PSQI)、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N200的潜伏期及波幅对患者进行睡眠和认知评估。记录治疗期间受试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13.20±2.39)分]相比,tDCS治疗后当天及tDCS治疗后4周的PSQI总分分别为(7.40±3.44)、(7.20±1.79)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治疗前[(2.80±0.45)、(2.40±0.55)分]相比,治疗后当天和治疗后4周PSQI总分中的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1.40±0.55)、(1.20±0.45)分,睡眠效率评分分别为(0.60±1.34)、(0.60±1.34)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经tDCS治疗后当天和治疗后4周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P300波幅、N200潜伏期、N200波幅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1例患者在首次接受治疗时,出现轻微的头皮刺痛症状。结论经tDCS治疗后,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失眠情况较治疗前好转,以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提高为著,且疗效可维持到治疗后4周;患者的认知功能在tDCS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tDCS治疗无明显副作用,患者耐受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
- 郭芳边志杰张拥波谢聃
- 关键词:慢性失眠事件相关电位
相关作者
- 蒋晓江

- 作品数:294被引量:1,460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脑出血 慢性失眠症 失眠症 失眠 认知行为治疗
- 陈贵海

- 作品数:240被引量:9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衰老 失眠 小鼠 慢性失眠 记忆
- 薛蓉

- 作品数:239被引量:92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脑卒中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 睡眠障碍 社区脑卒中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 顾平

- 作品数:328被引量:1,203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抑郁
- 何金彩

- 作品数:337被引量:1,073H指数:1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失眠 失眠患者 抑郁 心理健康 甲基苯丙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