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60篇“ 慢传输便秘“的相关文章
益气开秘方介导VIP/cAMP/PKA/AQP信号通路治疗衰老模型大鼠传输便秘的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研究益气开秘方治疗气阴两虚证衰老模型大鼠传输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衰老传输便秘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墨汁推进率,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血清VIP、SOD和CAT的水平,结肠PKA、AQP1和AQP9 mRNA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率降低,肠道墨汁推进率降低,大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减少,炎性细胞增多,结肠组织p-PKA蛋白表达降低,PKA和AQ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降低,AQ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升高,血清VIP、SOD和CAT的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和益气开秘方组大鼠粪便含水率升高,肠墨汁推进率得到改善,结肠组织炎症因子减少,杯状细胞增多;结肠组织p-PKA蛋白表达升高,PKA和AQ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升高,AQ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血清VIP、SOD和CAT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益气开秘方可以改善衰老模型传输便秘大鼠的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VIP/cAMP/PKA/AQ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周鹏飞陆金根王佳雯姚一博孙琰婷
关键词: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衰老
调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传输便秘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背景调中益气汤最早用来治疗脾虚湿滞所导致的胃肠病。多年临证经验发现,调中益气汤加减可治疗老年传输便秘(STC)。目的评价调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STC临床疗效及对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银川市中医医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肛肠科、治未病中心就诊的中医辨证为气虚型STC患者100例,选用1∶1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调中益气汤煎汤口服,对照组50例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各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积分和48、72 h标记物排出率,检测胃肠激素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每周CSBM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症状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8、72 h标记物排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5-羟色胺、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低于对照组,而胃泌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31,P=0.046);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5.134,P=0.023)。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服用调中益气汤后出现腹胀,对照组4例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出现口干、恶心、头晕等,均未进行对症治疗,试验终止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调中益气汤能够改善老年STC患者中医证候、胃肠传输时间和临床症状,调节胃肠神经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动力,且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赵红波吴晓晶杨云葛志明范娴娴赵岚王宏伟
关键词:便秘慢传输便秘气虚型胃肠激素类
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传输便秘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传输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普卢卡必利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大肠内标记物排出量、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肽类神经递质(S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48 h和72 h后大肠内标记物排出量均较治疗前相同时间点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SP水平均上升(P<0.05),NO含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SP水平、NO含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通便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传输便秘效果良好。
吴健芳唐昆李明卢渔潘文琪
关键词:慢传输便秘穴位贴敷
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采用辛润法治疗老年传输便秘的经验
2024年
老年便秘的特征为大便燥结,努挣久久不出,这是由于老年人先天肾气亏虚,故迁延反复,且难以根治。“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理论为肾阳亏虚,津液敷布不能,当急投辛润之品温肾助阳,布散津液。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理论基础,老年便秘肾亏体质可以用辛润汤剂行散津液,布达全身,水至则结散,即少阴之大便以辛润之,使燥结得以润之,便秘自除。该文总结王红教授采用辛润法治疗老年传输便秘的经验,为老年便秘系统防治提供借鉴。
王雷王红魏嘉张璐韩俊泉
关键词:老年便秘辛润法
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气虚型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以三焦脏腑理论为指导,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气虚型传输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2022年6月—9月收治的气虚型STC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5 mg/次,3次/d;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10 g/次,2次/d。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的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SS)评分、结肠传输实验、血清一氧化氮(NO)、乙酰胆碱(Ach)、P物质(SP)、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2%,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治疗8周后,2组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每次如厕时间、排便不成功次数及排便不尽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标记物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增多(P<0.05),且观察组标记物排出量多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ch、GAS、SP、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Ach、GAS、SP、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焦脏腑理论指导下的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内服可显著缓解气虚型STC患者便秘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董万青张欣宇张书信
关键词:穴位埋线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
口服消化道多维振动胶囊治疗传输便秘的临床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口服消化道多维振动胶囊在人体应用的安全性和传输便秘(STC)改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7~48岁,平均年龄38.00岁(标准差7.09岁);无器质性消化道狭窄、手术史。选择STC患者1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70岁(标准差11.16岁);病程26~60个月,平均病程39.30个月(标准差9.60个月)。采用无线通信和机械振动技术研制的口服消化道多维振动胶囊,通过质检机构检测。健康志愿者和STC患者口服消化道多维振动胶囊,每例按规定方法依次口服14颗消化道多维振动胶囊。观察口服该胶囊的安全排出体外时间、大便Bristol评分、1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对STC患者在口服前后进行便秘Wexner评分,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不适。结果10例健康志愿者和10例STC患者均顺利通过6周的临床观察;口服的14颗消化道多维振动胶囊均自动顺利排出体外,健康志愿者口服前和口服2周、4周、6周大便Bristol评分分别为(3.40±0.84)分、(4.70±1.16)分、(3.80±0.63)分、(4.30±0.67)分;前7颗在体时间长于后7颗,口服2周、4周、6周CSBM分别为(11.00±2.00)次/周、(10.60±1.35)次/周、(10.60±0.97)次/周,均多于口服前的(6.90±1.19)次/周,但3个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患者口服后7颗消化道多维振动胶囊在体时间明显少于前7颗,但仍长于健康志愿者;大便的Bristol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改善,6周后4例接近健康志愿者口服前水平,大便Bristol评分在口服前和口服2周、4周、6周时分别为(1.80±0.63)分、(2.00±0.67)分、(3.10±0.74)分、(3.90±0.74)分;CSBM也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有显著改善,口服前和口服2周、4周和6周的1周CSBM分别为(1.30±0.82)次/周.(2.70±0.95)次/周、(3.40±0.84)次/周、(4.90±1.37)次/周,呈逐渐增加,且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C患�
王永兵杨建明邓超明赵凯颜国正王云峰李刚陈泽旭
基于胆汁酸、TGR5受体枳术丸治疗脾虚型传输便秘疗效及机制初探
目的:研究枳术丸对脾虚型STC小鼠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枳术丸对STC的治疗作用是否与调节结肠胆汁酸、TGR5受体促进5-HT释放有关,初步探讨枳术丸对胆汁酸的影响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实现。方法:通过“灌服番泻叶水煎液+...
于爽
关键词:肠道菌群胆汁酸慢传输便秘脾虚型枳术丸
传输便秘标志微生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出了传输便秘标志微生物及其应用,根据所述标志微生物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试剂盒,包括适于检测标志微生物中的至少一种菌种的试剂,所述标志微生物由以下菌种组成:哈氏梭菌(Clostridium hathewayi)、毛螺...
郑智俊秦楠刘强
不同频率电针“天枢”对传输便秘大鼠结肠肌电及P物质、血管活性肽效应性研究
崔梦晓
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穴位埋线对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患者分为联合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各48例。联合组予电针治疗,1次/d,治疗5 d停2 d;同时进行穴位埋线,1次/2周。电针组仅予电针治疗,方法同联合组。西药组予西沙必利片,10 mg/次,3次/d,口服。3组均连续治疗8周,随访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结肠传输试验中标记物排出数及排出率、肠神经递质水平,监测3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电针组的83.33%(40/48)、西药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5.42%(41/48),高于电针组的79.17%(38/48)、西药组的62.50%(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联合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均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PAC-QOL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PAC-QOL总分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结肠传输试验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下降,P物质水平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低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P物质水平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肠蠕动,以减轻便秘症状、减少便秘复发。
杨瑞勇张桢王姗姗
关键词:电针穴位埋线慢传输便秘

相关作者

杨向东
作品数:743被引量:1,523H指数:19
供职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研究主题:便秘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PPH 慢性顽固性便秘
龚文敬
作品数:233被引量:265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研究主题:便秘 结肠瘫痪症 慢传输型便秘 PPH 发病机制
李瑛
作品数:447被引量:2,276H指数:2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
刘韦成
作品数:42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出口梗阻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 便秘患者 STARR 慢传输型
陈大帅
作品数:22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调节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治疗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