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2篇“ 感觉统合“的相关文章
- 感觉统合试验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 2025年
- 眩晕和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及疑难病,近年来其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热点。感觉统合试验是一种评估个体如何利用各感官系统以保持平衡的测试方法,通过模拟6种标准化感觉输入条件,评估个体在失衡状态下的代偿机制及平衡恢复能力。本文综述了感觉统合试验的基础概念、检查方法和机制,以及目前在临床领域中的相关应用。
- 黄静瑶王利一
- 关键词:前庭功能前庭康复
- 武术操对青少年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武术操对提升青少年的感觉统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武术操的动作多样、协调性强,能够刺激青少年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本体觉,促进大脑对输入信息的加工、处理及协调,从而增强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通过武术操训练,青少年能提升平衡感、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这有助于减少青少年感统失调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基于感觉统合能力的概念,分析了武术操对青少年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青少年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策略,以期为青少年武术操技能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 张慧文
- 关键词:青少年感觉统合能力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 研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CC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作业疗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格赛尔(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发育商(DQ)值[包括个人-社交、语言、适应性、精细运动和大运动DQ值]、粗大运动评估88项(GMFM-88)评分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WeeFIM)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的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的DQ值均增加,且研究组患儿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中的个人-社交、语言、适应性、精细运动、大运动DQ值分别为(74.39±6.10)分、(73.29±6.70)分、(74.72±6.25)分、(77.89±8.63)分、(78.06±9.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0±6.42)分、(69.03±6.43)分、(71.18±6.93)分、(70.03±7.12)分、(72.07±7.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Wee 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Wee FIM评分均增加,且研究组患儿的GMFM-88评分、WeeFIM评分分别为(43.80±3.29)分、(92.03±4.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71±3.56)分、(84.65±5.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是CCD患儿有效的康复疗法,能够改善患儿智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陈雪娟任麦青
-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感觉统合训练作业疗法智力粗大运动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在多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在多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93例多动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7)。对照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注意力[综合注意力商数(FAQ)、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O)]、行为能力[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感觉统合能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AQ、FR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等CBC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完成卡片数、正确分类卡片数及完成分类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持续错误数与随机错误数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触觉防御及情绪、大肌肉及平衡感、学习能力发展、本体感及身体协调、较大年龄的特殊问题等S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应用于多动症患儿可提高注意力和感觉统合能力评分,改善认知功能评分,以及降低行为能力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脑电生物反馈。
- 徐丹丹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多动症注意力感觉统合能力
- 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BC评分及ATEC的影响
- 2025年
-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对其孤独症行为(ABC评分)以及自闭症治疗情况(ATEC)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选择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编号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ABC评分,ATEC评分。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ATEC评分经过治疗后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能显著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玉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谱系障碍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言语-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言语-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效果及对患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训练,观察组采用言语-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感觉统合能力及神经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中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语言操作评分和语言行为评估量表(Ver-BAS)中语言接受能力、交流能力、描述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SITS)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言语-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可提升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能力,改善其感知统合能力及神经功能,提高患儿认知功能。
- 王娟张倩
-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能力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袋鼠式护理在高危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袋鼠式护理在高危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98例高危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危早产儿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袋鼠式护理),每组49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后的体格发育情况(头围、身高、体重)、感觉能力[婴儿感觉功能评估量表(TSFI)评分]、智能发育[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评分]及行为神经发育[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头围、身高、体重均大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视觉、触觉、反应、前庭刺激能力、眼动控制能力、适应性动作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射情况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袋鼠式护理能显著改善高危早产儿的体格发育,提高高危早产儿感觉功能,促进智能发育及行为神经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胡艳芳金惠芳
- 关键词:护理
-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口部运动治疗对儿童构音障碍疗效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探讨将感觉统合训练与口部运动治疗相结合对儿童构音障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本研究的所有儿童被随机分配至两个不同的组别。观察组儿童接受感觉统合训练与口部运动治疗的联合干预,而对照组儿童仅接受标准的口部运动治疗。通过构音清晰度测试、感觉统合能力评估及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评估等方法,对两组儿童的构音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和语言功能评估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构音清晰度和感觉统合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口部运动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儿童构音障碍的疗效,有助于改善儿童的构音清晰度、感觉统合能力和语言功能。本研究为儿童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星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
- 音乐疗法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及行为纠正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音乐疗法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ASD)儿童语言功能及行为纠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ASD儿童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ASD患儿的语言功能、行为纠正情况、孤独症相关症状以及感觉统合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各项指标评分在干预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心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智龄及发育商均在语言能区差异最大;两组患儿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同时,两组患儿儿童自闭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音乐疗法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ASD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偏曲行为以及孤独症相关症状,显著提升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 李倩倩韩璐
- 关键词:音乐疗法感觉统合训练ASD语言功能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3年1月到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接受感觉统合训练,n=40)和研究组(接受tDC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n=4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格赛尔(Gesell)发育量表各项评分、听觉诱发失匹配负波(MMN)的幅值、潜伏期.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CARS、ABC、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动作行为、大运动行为及适应性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听觉诱发MMN的幅值高于对照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ASD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患儿对听觉信息的加工能力,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 周祯优方维影李志敏柳蔓代珂鑫
-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感觉统合训练康复效果
相关作者
- 王玉凤

- 作品数:409被引量:3,060H指数:2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ADHD
- 郭建华

- 作品数:48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感觉统合失调 智能发育 体格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
- 顾伯美

- 作品数:36被引量:95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 精神发育迟滞 ADHD
- 尚清

- 作品数:120被引量:432H指数:1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 研究主题:患儿 儿童 孤独症 康复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 唐洪丽

- 作品数:68被引量:26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感觉统合失调 学习记忆 癫痫 血管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