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2篇“ 感染并发症“的相关文章
- 一种急性胰腺炎感染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或预测生物标志物
- 本发明涉及一种急性胰腺炎感染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或预测生物标志物,本发明评估了血浆KA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IPN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KA预测验证集患者发生IPN的AUC达到了0.805,超出了APACHE II和IL‑10的...
- 彭奕冰董丹凤毛恩强王道盛孙思磊赵千里赵冰
- 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4年0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一般情况、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出率、感染预防措施实施率、环境监测情况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家属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感染率为15.09%高于干预组3.77%(P<0.05)。对照组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8.87%高于干预组5.66%(P<0.05)。对照组佩戴口罩、手卫生以及无菌技术的执行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物体表面和空气培养病原菌的合格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为84.91%低于干预组96.23%(P<0.05)。结论基于5M1E分析法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恢复进程,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加强院感管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预防措施执行率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周静静
- 关键词:护理管理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满意度
-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对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与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对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92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96例。两组均应用PICC,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维护间隔时间、间歇期体温、激素应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置管时间≥3个月、间歇期体温≥38℃、维护间隔时间≥7 d、使用激素为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期间给予全程护理对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有所影响,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推广与应用。
- 林智敏陈玉叶
- 关键词:肿瘤化疗PICC全程护理并发症常规护理
- 围手术期营养筛查与管理对老年退变性脊柱畸形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营养筛查与管理模式对老年退变性脊柱畸形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开放性后入路胸腰椎融合手术的老年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通过迷你营养评估简表(MNA-SF)筛查保留139例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规范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患者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输血及输白蛋白等指标。结果139例患者中,男96例,女43例,年龄(70.72±8.21)岁。最终对照组70例,干预组69例,两组术前基线和术中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1%(7/69)和22.9%(16/70)(P=0.044)。术后第3天,干预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40±3.58)比(30.72±3.17)g/L、37.85±4.23比35.87±4.57,均P<0.05]。干预组术后输白蛋白率低于对照组[31.9%(22/69)比48.6%(34/70),P=0.045]。结论围手术期营养筛查与管理方案对接受开放性后入路胸腰椎融合术的老年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安全有效,可减少存在营养不良或风险的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李俊韩迪鲁世保
- 关键词:营养管理
- 术中标准化感染预防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感染并发症和疼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研究术中标准化感染预防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感染并发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及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中标准化感染预防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 (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3)术后1 d、5 d及出院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采用术中标准化感染预防护理可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减少其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疼痛。
- 杨卫娟王艳蕾吕印香
- 关键词:术后康复手术后并发症
- 全方位护理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影响
- 2024年
- 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接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以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免疫能力、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长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可有效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 闫雨晴
-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并发症
- 14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发症及入ICU监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因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住院的患者在院期间出现并发症和在重症监护室(ICU)监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OMSI患者14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长、系统性疾病、体质指数(BMI)、感染来源和累及部位数目、并发症以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等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OMSI患者中,52例(36.1%)出现并发症,其中34.6%伴有气道梗阻症状;54例(37.5%)转入ICU监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值高(OR=1.005,95%CI:1.000~1.011,P=0.048)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出现并发症(OR=5.249,95%CI:1.644~16.754,P=0.005)、住院时间>10 d(OR=1.166,95%CI:1.049~1.295,P=0.004)、间隙累及数目多(OR=2.719,95%CI:1.658~4.460,P<0.001)、BMI值高(OR=1.262,95%CI:1.050~1.515,P=0.013)是影响ICU监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BMI值高和感染累及间隙数目多与患者出现并发症和ICU监护密切相关,需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治疗过程中综合考量,避免不良预后发生。
- 张银银朱岩岩丁嘉慧孙玉华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发症ICU预后
- 呼吸机相关感染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菌分布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事件第2个等级——呼吸机相关感染并发症(IVAC)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以期为IVAC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预防控制IVAC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重症监护室2个综合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大于或等于4 d的成年患者6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发生IVAC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684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事件62例,其中IVAC 33例,包括单纯IVAC 15例和疑诊肺炎18例,IVAC发生率为4.82%(33/684);5.15每千机械通气日,病死率为30.30%(10/33)。IVAC患者建立人工气道至机械通气第4天昏迷、平均每天液体正性平衡大于或等于50 mL、平均每天胃潴留大于或等于200 mL、床头未抬高时间大于或等于4 d,以及机械通气第1~4天应用镇静剂、应用肌松药物比例均明显大于非IVA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人工气道至机械通气第4天平均每天液体正性平衡大于或等于50 mL、床头未抬高时间大于或等于4 d、平均每天胃潴留大于或等于200 mL均是IVAC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22.95、17.83、9.46)。结论IVAC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有效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以降低IVAC发生率,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刘纪张生雷茅一萍
- 关键词:病原菌
- 肾盂积水密度与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肾盂积水密度与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S)后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URS的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on-contrast CT,NCCT)测量肾盂积水密度。严重感染并发症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OR值和95%CI。结果URS术后感染组肾盂积水密度、女性例数、体质量指数高于未感染组,结石密度、积水程度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混杂变量后,比较肾盂积水密度最低四分位数患者,最高四分位数患者的OR(95%CI)为47.67(5.55,99.59)。输尿管结石患者肾盂积水密度与URS后严重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呈正向线性相关(P<0.01)。肾盂积水密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95%CI为0.8693(0.8033,0.9353)(P<0.01)。截断值为12.0 HU,灵敏度为79.62%,特异度为81.2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肾盂积水密度与URS后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呈正相关,这有助于临床制定输尿管镜碎石围手术期治疗决策。
- 张凯淇李志远白松费翔
- 关键词:肾盂积水CT值输尿管镜碎石术尿路感染
-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术后24 h乳酸变化趋势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术后24 h乳酸水平变化趋势对感染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7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n=117)和重度组(n=50),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24 h内乳酸水平。另外,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n=119)和有并发症组(n=48),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构建联合模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术后24 h乳酸水平的变化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术后24 h乳酸水平与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log-binomial模型分析并发症种类对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乳酸水平之间的风险效应。结果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术后8、16及24 h的乳酸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轻中度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均低于重度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乳酸水平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乳酸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显示术后24 h乳酸水平每纵向增加1 mmol/L,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4%;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术后24 h乳酸水平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感染并发症中以4.22 mmol/L为剂量-反应关系改变的截点值;log-binomial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乳酸≥4.22 mmol/L时,有并发症组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腹腔感染的风险最高,调整因素前后的风险比(95%CI)分别是无并发症组的2.09(1.25,2.64)、2.16(1.28,2.05)和2.20(1.32,2.63)倍,不同乳酸水平的风险比显著性调整前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溃�
- 王丽杰周倩云
-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乳酸感染并发症
相关作者
- 姚咏明

- 作品数:909被引量:6,708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烧伤 脓毒症大鼠 调节性T细胞
- 朱明炜

- 作品数:317被引量:2,19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营养风险 肠内营养 营养不足
- 崔红元

- 作品数:145被引量:72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肠外营养 营养风险 营养状态 营养支持 营养不足
- 曹式丽

- 作品数:163被引量:82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肾脏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医药疗法 肾疏宁
- 侯晓军

- 作品数:61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毒素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编码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