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6篇“ 感应电能传输“的相关文章
- 双边LCC补偿恒压输出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 2025年
- 恒压CV(constant-voltage)输出双边LCC补偿感应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存在轻载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优化CV输出双边LCC补偿IPT系统轻载效率,基于求解近似最优解思想,提出1种双边LCC补偿拓扑的参数设计方法。分析了CV输出时零相位角ZPA(zero phase angle)条件及松耦合线圈损耗,通过搭建6.6 kW的实验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补偿参数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效率,尤其是轻载效率,6.6 kW满载效率为95%,1.32 kW轻载效率可达93%。
- 樊龙海许建平任胜何澍泽
-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参数优化
- 混合钳位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抗偏移恒流-恒压充电研究
- 2025年
- 在电池充电中,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通常需要实现恒流(constant current,CC)和恒压(constant voltage,CV)输出。同时,IPT系统的线圈偏移是难以避免的,因此系统同时需要具有抗偏移能力。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钳位拓扑的IPT系统,利用钳位电路实现CC到CV的自动切换,通过四线圈结构的混合拓扑提高系统的抗偏移性能,简化系统控制复杂性。最后,搭建一个400 W的原理样机,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载在5~100Ω范围变化时,系统在X轴方向偏移达52.5%和Z轴方向偏移为17.5%的情况下,CC模式下的输出电流和CV模式下的输出电压波动始终小于5%。
- 李峥张泽恒杨斌王甜甜麦瑞坤陈阳
-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
- 一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异物检测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异物检测装置和方法,涉及感应电能传输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组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对,所述感应线圈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感应线圈对包括第一感应...
- 田劲东杨海亮田勇向利娟
-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能量双向传输切换控制策略分析
- 2024年
- 阐述双向传输切换控制对副边线圈电流产生的影响。在双向传输切换控制中,改变副边变流器所输出的电压,可以更好地控制感应电能传输的双向切换。
- 申鑫韩力
-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多并联拾取模块电流和输出功率均衡方法被引量:1
- 2024年
- 大功率感应电能传输系统通常采用多并联拾取模块结构。然而,多并联拾取模块参数不一致,会导致各个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不均衡,从而降低系统效率,严重时会因模块过流而造成系统故障。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并联拾取模块补偿电容器的多并联拾取模块电流和输出功率均衡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与所提出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拓扑的特性。然后,分别分析了互感、拾取线圈自感及内阻对电流分布和系统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4个并联拾取模块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时多并联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基本一致,并且相比传统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效率最高提升了2.21%。
- 杨继鑫史黎明殷正刚殷正刚李耀华
-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补偿电容器
- 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抗偏移方法
- 2024年
-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线圈错位难以避免,造成的耦合变化会导致系统的传输功率不稳定。为了保证IPT系统的供电灵活性,系统需具有容忍线圈宽范围偏移的能力。为此,该文借鉴模态切换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IPT系统,用于增强系统抗偏移性。与传统多模态切换的IPT系统相比,该系统中的钳位电路可根据耦合变化自适应地导通或关断,以调节工作模态,从而实现近乎恒定的功率输出,该方法无需耦合识别、输出检测及反馈通信等辅助手段。该文对系统不同工作模态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并结合系统设计相关约束条件,提供一套参数化设计方法。最后设计并搭建一套500 W的实验装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耦合度为0.205~0.42的情况下,输出功率稳定在470~505 W之间,效率为83.29%~90.21%。
- 张滨山张泽恒杨斌麦瑞坤麦瑞坤
- 关键词:钳位电路参数化设计
- 一种感应电能传输金属异物检测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应电能传输金属异物检测系统和方法,涉及感应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第一线圈组和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第一线圈组包括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对,感应线圈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感应线圈对包括第...
- 田勇张妍田劲东向利娟杨海亮
- 一种应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待机模式切换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 本发明涉及感应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待机模式切换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系统电路拓扑结构的感应电能传输主电路包括:松耦合变压器,LCL‑S补偿拓扑,全桥逆变电路,不控整流桥以及滤波电容C<Su...
- 游江程连斌张镠钟彭辉王芳瑞刘刚张春雷
-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的耦合无关恒压输出型LCC/S补偿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传统完全谐振参数设计方法的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只有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完全耦合时才能表现出最佳性能。实际的IPT系统多为变耦合系统,耦合系数变化可能导致输出电压大范围波动和效率降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的补偿拓扑参数设计方法,在耦合系数和负载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相对恒定的输出电压且能够高效运行。首先,利用基波近似分析法建立LCC/S补偿IPT系统的系统方程。其次,以补偿参数为优化变量,以减小输出电压波动、提升系统效率为优化目标,以电感最大通过电流、电容最大承受电压和零电压开关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求解所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得到Pareto最优解集。最后,根据实际需要,从Pareto最优解集中选择合适的补偿方案,并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的电压波动率(VFR)约为传统方案的45%,且优化方案的最低传输效率(87.5%)仍大于传统方案的最高传输效率(86.3%)。该方法可用于优化满足耦合和负载无关恒定输出、高效率、零电压开关等特性的补偿拓扑。
- 焦超群杨旭杨俊峰魏斌吴晓康
-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PARETO解集
- 感应电能传输发射器和系统
- 一种感应电能传输发射器,包括:多个用作电流源的并联子电路,每个子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逆变器,以及配置为从逆变器输出提供电流源输出的调谐网络,其中并联子电路输出耦合使得它们各自的输出电流相加,并且发射器线圈子电路耦合到并联...
- 于立军郝浩
相关作者
- 麦瑞坤

- 作品数:300被引量:771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无线 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电能传输 高频逆变器 补偿电容
- 孙跃

- 作品数:545被引量:1,330H指数:21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 无线电能传输 电场耦合 参数设计
- 何正友

- 作品数:926被引量:5,472H指数:40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无线 电能传输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 高速铁路
- 戴欣

- 作品数:363被引量:878H指数:18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电能传输 无线 电场耦合 参数设计
- 王智慧

- 作品数:453被引量:750H指数:18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电能传输系统 无线 无线电能传输 电场耦合 参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