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篇“ 意外抗体“的相关文章
208例RhD初筛阴性孕产妇Rh表型及意外抗体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我院RhD初筛阴性孕产妇Rh表型的分布特点和意外抗体产生的频率,为临床安全输血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预防提供保障。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手术备血或产前血型鉴定的孕产妇进行Rh分型检测、意外抗体筛选及鉴定;HDN的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 共有40 079例孕产妇进行Rh分型检测,初筛RhD阴性208例,阴性比率为0.52%(208/40 079),其中A型57例,B型72例,O型68例,AB型11例;208例RhD初筛阴性表型中,ccdee 123例,Ccdee 62例,ccdEe 12例,CCdee 6例,CcdEe 2例,3例RhD确认实验结果为D变异型,其表型为ccEe2例,Ccee 1例;意外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为5.29%(11/208),其中抗-D 8例,表型分别为Ccdee 1例,ccdee 4例,CCdee 1例,ccdEe 1例,ccEe D变异1例;抗-D+抗-C 1例,其表型为ccdEe;抗-Mur 1例;抗体无特异性1例;11例意外抗体阳性中只有1例抗-D发生了HDN。C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表型产生抗-D抗体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我院RhD阴性孕产妇表型以ccdee为主,其次是Ccdee、ccdEe、CCdee、CcdEe,意外抗体以抗-D最为常见,以E抗原阳性者比例最高。
张文丽李萍宗朋陈增生
关键词:RHD阴性意外抗体孕产妇
盐水介质试管法与柱凝集法在红细胞意外抗体检测中的比对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对比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与传统的盐水介质试管法在红细胞意外抗体检测中的效能,探索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进行抗体筛查的同时,进行盐水介质试管法抗筛的价值。方法研究分析了2014年1月—2024年12月上海血液中心进行意外抗体筛查的样本2518例。对盐水介质试管法中检出阳性的抗M、抗Le^(a)、抗Mur、抗Le^(b)、抗P_(1)、抗Di^(a)、抗Fy^(b)以及抗S等八种抗体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盐水介质试管法及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平行检测的案例进行比对研究,采用Mcnemar检验(配对卡方检验)评估差异性。结果抗体检出率:抗M,盐水介质试管法96%,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62%;抗Le^(a),盐水介质试管法60%,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97%;抗Mur,盐水介质试管法60%,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97%;抗Le^(b),盐水介质试管法84%,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70%;抗P_(1),盐水介质试管法89%,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40%;抗Di^(a),盐水介质试管法10%,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99%;抗Fy^(b),盐水介质试管法4%,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88%;抗S,盐水介质试管法16%,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99%。结论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在多数意外抗体的检出上优于传统的盐水介质试管法,尤其是在自动化程度高和操作简便性方面。盐水介质试管法仅在某些特定抗体(如抗M和抗P_(1))时仍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
高城燕龚国琴蔡晓红向东
关键词:意外抗体
一例意外抗体阳性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抗-E意外抗体阳性患者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E阳性抗原后血清学变化特点、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血清学常规方法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意外抗体筛查试验,使用PEG增强技术及酸放散试验进行意外抗体鉴定;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分群检测,分析血型抗原转换及抗体转归规律。结果患者移植前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存在抗-E意外抗体。非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供者为B型,Rh分型为ccDEE,亲缘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为AB型,Rh分型为CcDEe。患者处于血型转型期,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但通过PEG增强试验及红细胞酸放散试验均检出IgG抗-E抗体。结论对于移植前存在同种抗体的患者,在移植转型期,建议采用PEG增强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手段作为常规血清学检测的补充,监测同种抗体水平的变化,预防溶血反应,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
付丽辉马春娅罗圆圆沈伟向东于洋
关键词:抗-E抗体
凝聚胺法筛查Rh系统意外抗体温度参数优化
2025年
目的研究影响凝聚胺试验的温度参数,确定适合检测Rh系统意外抗体的最优温度条件。方法利用凝聚胺的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的IgG型人源抗-D(原液,1∶2,1∶4,1∶8,1∶16,1∶32,1∶64)与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反应,设置不同温度(25℃、37℃),加入低离子介质的反应时间4 min,分别比较抗-D的凝集积分值和红细胞解聚时间,观察凝集反应增强的效果,以此确立增强凝聚胺法的试验温度反应条件。将同样的反应条件应用于36例含Rh系统意外抗体血液标本,与凝聚胺法及抗球蛋白法(柱凝集)比较,观察增强凝聚胺法的效果。结果基于其它条件不变时,1)加入低离子介质后的孵育温度25℃与37℃,抗-D的凝集总积分值(20.9±2.025 vs 25.5±2.635)比较有差异(P<0.05)。2)抗体稀释度1∶16时孵育温度25℃与37℃,凝集积分值分别为(3.9±0.738 vs 5.8±0.632)比较有差异(P<0.05),红细胞解聚时间(62.8±8.149 vs 90.1±10.713)比较有差异(P<0.05);稀释度1∶32时孵育温度25℃与37℃,凝集积分值(2.5±0.527 vs 4.3±0.675)比较有差异(P<0.05),红细胞解聚时间(35.4±7.792 vs 57.4±10.885)比较有差异(P<0.05),其余组内没有差异。3)36例Rh系统意外抗体标本检测,当抗体效价≤2时,增强凝聚胺法阳性率更高,当抗体效价≥4时,3种方法检出率一致。结论增强凝聚胺法温度参考条件为加入低离子介质37℃孵育4 min,此温度条件应用于Rh系统意外抗体标本可达到明显的增强效果,为救治急诊输血患者增加了输血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邹昕陈敏洁马思飞杨红梅
关键词:凝聚胺法温度
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专家共识被引量:8
2024年
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是指正常ABO血型中除抗-A、抗-B之外的血型抗体,其广泛存在于妊娠、输血、移植、注射免疫原性物质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可造成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并严重影响输血安全及输血疗效。本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抗体筛查细胞要求、操作规程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有效 输血提供保障。
中华预防医学会血液安全专业委员会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专家共识编写组高宏军胡雪黄雪原兰炯采刘铁梅王珏魏亚明张德梅
关键词:抗体筛查
意外抗体阳性孕妇备血策略回顾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意外抗体阳性孕妇的备血情况,探究备血策略,以提高产科用血的安全性和时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检测意外抗体的5682名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胎次孕妇的抗体阳性率、盲配血与特配血相合率、意外抗体分布以及临床用血量。结果5682名孕妇的标本中检出意外抗体阳性123例;意外抗体阳性孕妇中,一、二、三胎孕妇的阳性率分别为1.55%、3.03%、8.06%,不同胎次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配血和特配血相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意外抗体中共检出8种抗体,共39例,其中抗-E占比最高(53.85%)。123例意外抗体阳性孕妇在住院期间用血者9例,其中盲配血5例,特配血6例,共备血34 U,用血25 U。结论对于意外抗体阳性的孕妇,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盲配和特配相结合的策略,提前准备血液,保证产妇的用血安全。
唐会珍屈明利褚晓月
关键词:意外抗体抗体鉴定孕妇
西宁地区Rh(D)阴性供血者意外抗体筛选阳性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Rh(D)阴性供血者意外抗体筛查结果,探讨Rh(D)阴性供血者血液进行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00年10月—2022年12月西宁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对Rh(D)阴性供血者样本进行抗体筛选实验,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 559例Rh(D)阴性供血者中,抗体筛选阳性19例,占1.22%,抗体鉴定均为抗-D,其中男3例,占意外抗体阳性的15.79%,女16例,占意外抗体阳性的84.21%。结论:Rh(D)阴性比Rh(D)阳性供血者抗体筛查阳性率高,因此对Rh(D)阴性供血者进行抗体筛查试验,对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有重要的意义。
安娜刘蓉霞柴雪梅杨海阳
关键词:供血者RH(D)阴性意外抗体抗体筛选抗-D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抗原谱构成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4年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可检测出患者体内存在的意外抗体并明确其特异性,从而选择特异性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及最适交叉配血方法,避免发生溶血或红细胞输注无效等输血反应,降低或消除延迟输血给患者造成的风险。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试验所用谱细胞质量,尤其是红细胞抗原谱构成直接相关。目前商品化的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谱细胞存在抗原谱搭配不合理致红细胞意外抗体漏检或无法确认抗体特异性,严重影响输血安全。本共识旨在推动建立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抗原构成行业标准细则,为谱细胞选择和质量评判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行业不断提高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的质量。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抗原谱构成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编写组马春娅李小飞于洋苗天红夏荣陈青
关键词:意外抗体抗体筛查抗体鉴定谱细胞
2012~2021年四川成都某医院临床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对某院住院患者血型意外抗体与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精准输血方案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和疾病诊断,分析意外抗体阳性率、构成比及疾病特征。结果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率0.55%(1736/315456),女性高于男性(0.69%vs 0.44%,χ^(2)=90.107,P<0.05),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史或(和)妊娠史者(75.69%vs 22.81%,χ^(2)=971.098,P<0.05),40~80岁患者占72.93%(1266/1736)。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占80.41%(1396/1736)。91.88%(1595/1736)抗筛阳性患者做了抗体鉴定,意外抗体以Rh血型系统41.57%(663/1595),Lewis血型系统11.22%(179/1595)和MNS血型系统6.90%(110/1595)为主,抗体特异性以抗-E[32.41%(517/1595)]、抗-Le^(a)[10.47%(167/1595)]和抗-M[6.08%(97/1595)]为主,其他抗体[35.8%(571/1595)]以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为主。结论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输血科应针对长期输血患者、女性、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进行多抗原(Rh Cc DEe,Le^(a),M)匹配的精准输血,降低意外抗体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杨俊龙张利肖洁黎欢杨鑫彭涛
关键词:血型意外抗体抗体筛查抗体鉴定
从IgG1、IgG3亚型分析红细胞意外抗体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红细胞意外抗体IgG1、IgG3亚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检测出的Rh、Duffy和Kidd 3个血型系统IgG型同种抗体进行IgG1、IgG3分型,同时对其中12例抗-E进行IgG1、IgG3效价测定及单核细胞单层试验,分析抗-E不同IgG亚型的特性。结果115例IgG意外抗体中,81例单特异性抗体以IgG1(58.02%,47/81)为主;17例混合抗体以IgG1+IgG3(47.06%,16/34)为主。在单核细胞单层试验中,IgG1和IgG3单独存在的抗体中吞噬率和抗体效价均呈正性相关,而在IgG1+IgG3复合型的抗体中,主要与IgG3相关,其抗体效价越高,吞噬率越高。在抗-E效价均为32时,IgG1+IgG3复合型的吞噬率最高,IgG3单独的吞噬率次之,IgG1单独的最低。结论意外抗体中的单特异性抗体以IgG1为主,混合抗体以IgG1+IgG3为主。MMA结果表明IgG1+IgG3复合型引起的免疫反应更严重。因此当抗-E等抗体合并其他抗体存在时,即使效价低,引起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会严重,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李竹李丹红刘子豪赵珺杨程茹王守梅丁香
关键词:意外抗体IGG亚型IGG1IGG3抗体效价

相关作者

史丽莉
作品数:44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ABO血型 基因分型 基因测序 ABO基因 ABO亚型
朱红芹
作品数:31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者 采供血机构 血液中心 献血者 室间质评
吴亚玲
作品数:30被引量:179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献血人群 献血者 抗-HCV HBSAG ELISA
马春会
作品数:42被引量:243H指数:10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心血站
研究主题: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 输血 孕产妇 胎儿
伍伟健
作品数:52被引量:346H指数:10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心血站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血小板输注无效 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