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影响凝聚胺试验的温度参数,确定适合检测Rh系统意外抗体的最优温度条件。方法利用凝聚胺的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的IgG型人源抗-D(原液,1∶2,1∶4,1∶8,1∶16,1∶32,1∶64)与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反应,设置不同温度(25℃、37℃),加入低离子介质的反应时间4 min,分别比较抗-D的凝集积分值和红细胞解聚时间,观察凝集反应增强的效果,以此确立增强凝聚胺法的试验温度反应条件。将同样的反应条件应用于36例含Rh系统意外抗体血液标本,与凝聚胺法及抗球蛋白法(柱凝集)比较,观察增强凝聚胺法的效果。结果基于其它条件不变时,1)加入低离子介质后的孵育温度25℃与37℃,抗-D的凝集总积分值(20.9±2.025 vs 25.5±2.635)比较有差异(P<0.05)。2)抗体稀释度1∶16时孵育温度25℃与37℃,凝集积分值分别为(3.9±0.738 vs 5.8±0.632)比较有差异(P<0.05),红细胞解聚时间(62.8±8.149 vs 90.1±10.713)比较有差异(P<0.05);稀释度1∶32时孵育温度25℃与37℃,凝集积分值(2.5±0.527 vs 4.3±0.675)比较有差异(P<0.05),红细胞解聚时间(35.4±7.792 vs 57.4±10.885)比较有差异(P<0.05),其余组内没有差异。3)36例Rh系统意外抗体标本检测,当抗体效价≤2时,增强凝聚胺法阳性率更高,当抗体效价≥4时,3种方法检出率一致。结论增强凝聚胺法温度参考条件为加入低离子介质37℃孵育4 min,此温度条件应用于Rh系统意外抗体标本可达到明显的增强效果,为救治急诊输血患者增加了输血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目的对某院住院患者血型意外抗体与疾病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精准输血方案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患者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资料,患者年龄、性别、输血史、妊娠史和疾病诊断,分析意外抗体阳性率、构成比及疾病特征。结果患者意外抗体筛查阳性率0.55%(1736/315456),女性高于男性(0.69%vs 0.44%,χ^(2)=90.107,P<0.05),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高于无输血史或(和)妊娠史者(75.69%vs 22.81%,χ^(2)=971.098,P<0.05),40~80岁患者占72.93%(1266/1736)。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占80.41%(1396/1736)。91.88%(1595/1736)抗筛阳性患者做了抗体鉴定,意外抗体以Rh血型系统41.57%(663/1595),Lewis血型系统11.22%(179/1595)和MNS血型系统6.90%(110/1595)为主,抗体特异性以抗-E[32.41%(517/1595)]、抗-Le^(a)[10.47%(167/1595)]和抗-M[6.08%(97/1595)]为主,其他抗体[35.8%(571/1595)]以未检出特异性抗体为主。结论患者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与疾病类型分析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输血科应针对长期输血患者、女性、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进行多抗原(Rh Cc DEe,Le^(a),M)匹配的精准输血,降低意外抗体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