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10篇“ 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相关文章
- 一种急诊重症监护室用输液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重症监护室用输液装置,涉及输液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输液盘,所述输液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固定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底...
- 王飞宇
- 基于云计算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云计算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护理管理领域,所述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系统包括:管控模块,用于对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指令进行编辑与执行;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患者的个人信息,采集体质数据、动作...
- 张力邵竞天程梓铭
- 干扰治疗计划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干扰治疗计划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身体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EICU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基于医护人员经验的身体约束管理,观察组根据干扰治疗计划进行身体约束管理。比较护士干预前后的身体约束知信行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身体约束情况(总约束时间、采取身体约束比例)、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以及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对身体约束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约束率为26.53%(13/49),对照组为46.94%(23/49),观察组患者身体约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治疗计划可提高护士的身体约束知信行水平,减少患者身体约束比例和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身体约束时间,且不增加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 张伟丹俞秋燕
-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
- 2025年
- 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段在改善急诊室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作用。方法 在2021至2024年之间到本院急诊室就诊后进入危重症监护室的患者50例进行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常规危重症监护护理措施给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健康情况评分、护理感受等。结果 在经过相关手段接入后,可以看到预见性护理能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带来更多的优势,并发症出现率比对照组低,患者健康情况估量和接受护理的感受均是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 对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一定程度上控制并发症发生的机会,减低监护室感染情况发生,提升患者身体状况,增强护理体验感。
- 热依拉·热哈木吐拉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并发症
- 基于卡拉杰克矩阵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研究
- 2025年
- 目的:基于卡拉杰克(Kraljic)矩阵构建急诊重症监护室(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探究其在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Kraljic矩阵构建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依据自身价值和市场供应风险两个分类维度,建立对高价值高风险战略类物资、高价值低风险杠杆类物资、低价值高风险瓶颈类物资和低价值低风险常规类物资的针对性分类管理指标体系。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急诊ICU在用的51台心电监护设备,按照管理模式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5台)和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26台)进行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运行管理规范度、安全风险发生情况和设备管理水平;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30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人员进行设备分类管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的26台设备使用操作、消毒灭菌、维修保养和故障维修规范度百分率均值分别为(91.58±4.33)%、(92.14±3.28)%、(91.49±3.54)%和(92.58±3.32)%,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37、15.706、14.196、18.946,P<0.05),设备压力性损伤、电气损伤和体液外渗平均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54±0.87)%、(3.02±0.82)%和(1.29±0.65)%,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5、17.453、24.424,P<0.05)。30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人员对采用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的流程合理性、制度规范性和质量有效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26±3.54)、(92.57±4.36)和(91.87±3.69)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2、13.991、13.551,P<0.05)。分类管理模型管理模式的26台设备合理放置率、规范记录率及设备完好率分别为92.31%、92.31%和88.46%,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52、10.398、11.338,P<0.05)。结论:急诊ICU心电监护设备分类管理模型能够提高医院急诊ICU设备管
- 唐茜曾婷邓旺生杜艳华刘奥邓玉泉孟金凤齐晓贵吴丽丽朱婉蓉
- 关键词:急诊
- 肠内营养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 2025年
- 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 与2023年10月-2024年10选取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两组,即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肠外营养护理的参照组,各组45例。统计护理情况并比较。结果 研究组护理前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均与参照组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肠内营养护理进行急症重症监护室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采纳价值。
- 姜佳灵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效果
- 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接收的112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血糖管理,观察组病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效果、血糖变异性及预后情况。结果:转出重症监护室时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日间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少(P<0.05),且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平均值、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重症监护室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血糖监测模式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病人中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变异性,并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 赵莉莉
-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血糖预后
-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1)和对照组(n=186)。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的治疗信息以及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基本病情与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合并脊柱或下肢功能障碍、昏迷及住院期间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合并脊柱或下肢功能障碍、昏迷以及住院期间接受机械通气均是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病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合并脊柱或下肢功能障碍、昏迷以及住院期间接受机械通气,临床实践中可以参考这些危险因素评估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
- 白钰高文慧邢正涛李颖李力卓桑红凤
-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深静脉血栓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研究
- 2025年
- 研究分析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策略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76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VAP发生率、肺部感染指数评分、血气指标以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借助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进行评估,结果 显示在干预后观察组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相对优于对照组(P<0.05);最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E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相对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E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预防VAP,并可改善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 姜佳灵
-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与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为了明确营养评分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43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在院治疗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98例)和死亡组(13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各个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mNUTRIC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padua静脉血栓风险评分、慢性肾衰竭比例、肺炎比例、C反应蛋白、乳酸浓度、中性粒细胞均高于存活组,预后营养指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白蛋白比值、淋巴细胞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NUTRIC评分[OR=1.254,95%CI(1.109,1.417)]、C反应蛋白[OR=1.004,95%CI(1,1.007)]、肺炎[OR=1.82,95%CI(1.017,3.257)]是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NUTRIC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3,95%CI(0.623,0.742),mNUTRIC评分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49.3%,C反应蛋白的AUC为0.602,95%CI(0.533,0.671),肺炎的AUC为0.582,95%CI(0.516,0.647)。【结论】mNUTRIC评分是急诊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 李水仙唐俊鹏杨正飞刘婉弟王鹏飞
- 关键词:脓毒症营养
相关作者
- 赵文静

- 作品数:101被引量:38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急诊 护理 急诊科 ICU 误服
- 魏雪莹

- 作品数:10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诊重症监护室 呼吸衰竭患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患者 急诊
- 李炳流

- 作品数:32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 李聪

- 作品数:6被引量:22H指数:1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诊重症监护室 急性胰腺炎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
- 王来成

- 作品数:74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血药浓度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