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36篇“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相关文章
分析PDCA循环在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急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分析PDCA循环在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急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以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集7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应急急救能力培训,并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综合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8.68%,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6%(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应急急救理论和技能水平,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和认可。
刘丹
关键词:PDCA循环急诊科护理人员
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改善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供客观证据。方法采用随意抽样法,2023年7—8月采用一般资料量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职业紧张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西安市6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184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84名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评分为(8.26±2.19)分,职业紧张评分为(344.53±68.39)分,职业倦怠评分为(62.52±14.41)分;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专业职称、婚姻状况、月收入及月值班数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专业职称、婚姻状况、月收入及月值班数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专业职称、月收入及月值班数的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84名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608、0.582,均P<0.01),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紧张呈正相关(r=0.512,P<0.01);184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在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为0.231,总效应占比41.70%。结论184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紧张可直接促进职业倦怠,职业紧张在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可缓解工作场所暴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巩丽红赵宝宝张義義唐冰冰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
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82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给予叙事护理,研究组给予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共情疲劳、工作投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工作倦息、继发性创伤两个维度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专注、活力、奉献三个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感、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可以降低共情疲劳,提高工作投入,改善患者自我效。
吴玲艳杨雪琴巫亭亭危丽华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应激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压力源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描述性方式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112名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压力源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应对量表,以发现急诊护士心理问题,寻求有效应对策略。结果①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包括护理工作与专业、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护理以及管理与人际关系共五方面;②急诊护士由于压力过大易出现抑郁、强迫、焦虑、恐惧以及心理疾病;③针对急诊护士的心理问题,实施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后,发生不良心理问题情况明显降低,与实施应对策略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减轻急诊护士压力,缓解由于应激源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构建室支持系统,以减轻压力,促进急诊护士健康发展。
程明雪张琳张长敏
关键词:急诊科职业应激心理问题负性情绪
急诊科护理人员正念水平与疲乏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正念和疲乏水平现状,为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3月10日至20日某医院162名急诊科护理人员,使用多维疲乏量表、正念五因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正念水平总分为128.27±8.44,疲乏水平总分为61.31±8.19;性别、学历、子女情况是正念和疲乏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子女情况对疲乏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正念和学历对疲乏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预测力达77.3%。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疲乏水平较高,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正念水平,从而降低护理人员的疲乏度。
韩玲玉孙秋菊何艳玲
关键词:疲乏急诊科护士
层级进阶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层级进阶管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巨野县人民医院的24名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5月—2023年5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2023年6月—2024年5月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沉浸程度。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观察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预检分诊能力、急救意识、急救技能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心理能力评分为(95.87±3.36)分、心理品格评分为(92.69±3.97)分、自我适应评分为(93.95±3.56)分、环境适应评分为(92.06±3.49)分、心理动力评分为(90.80±3.71)分,均高于管理前的(81.19±4.11)分、(85.83±4.62)分、(80.27±4.43)分、(82.64±4.35)分、(80.45±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7、5.517、11.792、8.274、8.164,P均<0.05)。管理后,护理人员自身动力、专注当前任务、行动与意识融合、工作目标能随时间改变、控制工作进度、任务工作沉浸程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法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改善其工作沉浸程度。
张向红王蕊蕊吕迎春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
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研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研能力、研需求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及问卷调查法抽取7所三级甲等医院728名急诊科护理人员,对其研能力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所调查医院护理人员研能力总分为3~120(44.77±24.99)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论文写作、文献查阅、研实践、资料处理、研设计、问题发现;不同岗位、职称、基础学历、最高学历、职务、研认知、研意愿、研行为的护士其研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高学历、研意愿、研认知能显著正向预测急诊科护士研能力(P<0.05)。急诊科护士对研培训需求较大,培训需求最多的是研选题(77.7%),培训方式倾向于优秀论文或课题分享(73.4%)。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研能力处于中低水平,应针对不同学历、研意愿、研认知的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线上+线下综合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能力培训。
王晓洁邓先锋冯霞贺巧玲张新丽
关键词:急诊科影响因素
PDCA 循环在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急 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综合分析PDCA循环在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急急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1月于我院急诊科工作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实施常规急诊科管理的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实施急诊科PDCA循环管理的设为观察组。从急救效率、急救熟练度、健康知识宣传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出发,比较两组的应急急救能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其对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各方面的应急急救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较对照组的33.33%更低(P<0.05);观察组对管理的总满意度为100%,较对照组的77.78%更高(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具有显著价值,能够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急救能力,并可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
心理干预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精神情况影响的临床分析
2024年
研究给予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对于他们抑郁以及焦虑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的急诊科护士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106例,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将给予基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士的不良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工作人员干预之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CL-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带来的影响,更加侧重于急诊科人员的工作特点以及心理压力,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改善工作人员的各种心理状况,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与发生,值得应用与推广。
黄淑梅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焦虑抑郁
急诊科护理人员对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知与实践研究
2024年
进行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对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知与实践的研究,分析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们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8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由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则由常规人员诊治。结果 分析表1,观察组的抢救时间(30.45±1.72min)、进出诊时间(40.41±2.75min)以及住院时间(10.36±1.1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显示在时间上有了大幅度的优化;而从表2来看,观察组抢救后的VAS评分随时间递减,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出观察组患者疼痛感有所缓解;表3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7.06%)在护理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24%)。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对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知与实践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和诊疗时间,提高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马雪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关作者

李继平
作品数:305被引量:6,365H指数:3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护士 护理 护理人员 护理管理 影响因素
孟宪东
作品数:35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急诊科 地震 护理人员 急诊 工作满意度
王琦
作品数:27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固体垃圾 急诊 急诊科 护士 刺激性气味
陈祥燕
作品数:9被引量:5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和谐护患关系 优质护理 急诊科护理 急诊护理 满意度
蒋颖
作品数:1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理状况 急诊科护理人员 急诊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