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53篇“ 急诊危重患者“的相关文章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分级转运模式的建立
2025年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分级转运模式的建立。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人口学及临床学等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同时以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建立分级转运模式的护理对策。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各种引流管堵塞5(38.46%)、其中因呼吸系统疾病6(46.15%)需转运的患者人数最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转运时间、是否进行有效评估、供氧装置及护送人员职称均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护送人员职称及供氧装置均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转运时间、是否进行有效评估、供氧装置及护送人员职称均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根据以上因素制定规范、有效的量表测评。并分别通过转运前风险预测、转运前针对性处理、依照患者病情划分等级,并配备医护人员、所需医疗药物与器械等分级转运模式,确保患者在转运途中获得及时抢救,实现转运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以提高转运安全有效率。
黄燕霞范文珍
关键词:急诊影响因素
多学科协作流程管理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质量的影响
2025年
分析急诊危重病例转运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流程管理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源 我院;样本及样本量 急诊危重病例,82例;样本纳入时间区间 2023.5.1(起始时间)-2024.5.31(截止时间)。随机数字表划分组别 A组、B组,41例/组,前者常规干预、后者多学科协作流程管理。统计指标 转运质量、不良事件、护理缺陷、预后评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转运成功率,A组82.93%(34/41)B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24.40%(10/41)>B组-7.32%(3/41)(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A组-19.50%(8/41)>B组-4.88%(2/41)(P<0.05)。预后评分(APACHE Ⅱ),A组>B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A组-80.49%(33/41)急诊危重病例转运中,开展多学科协作流程管理可提升转运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事件发生,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
米娜瓦尔·麦麦提帕提麦·马秉成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护理缺陷
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基于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12月和2022年9—12月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将2021年9—12月流程优化前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9—12月流程优化后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BPR理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护理质量和医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和医护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急诊科停留时间、落实相关检查时间、急救措施到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PR理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急诊危重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提升医护满意度。
李志敏刘圆圆顾亮亮
关键词:危重患者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成功率
视频反馈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效与护理安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视频反馈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效和护理安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中心抢救室收治的267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4年1—3月抢救室收治的危重患者21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室护理质量控制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视频反馈法的急诊抢救室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时效、抢救室滞留时间与该时段护理安全质量的得分状况。结果实施视频反馈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效、抢救室滞留时间和护理安全质量指标得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反馈法可有效缩短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时效与抢救室滞留时间,同时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熊燕刘强李少星孙耀光司海龙田钰
关键词:急诊护理抢救室
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准确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动态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采用CGM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同时每4 h监测患者指尖血糖,比较CGM系统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52例患者,1 504对匹配的血糖对。CGM系统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的总体相关系数为0.874(P<0.001),平均绝对相对差14.50%;在低血糖范围(<3.9 mmol/L)观察到最高的平均绝对相对差(31.76%)。在指尖血糖值的±15%、±20%和±30%以内的CGM系统血糖值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65%、75.56%、94.75%。在一致性检验中,CGM系统血糖值与指尖血糖值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5,Bland-Altman图显示出可接受的临床准确性。结论 CGM系统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的总体准确性尚可,在低血糖值范围的准确性欠佳,辅助使用CGM系统是否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以及降低医疗成本需要进一步研究。
梁荫高永莉高永莉刘燕华朱玲
关键词:血糖监测危重患者急诊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针对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有效分析。方法 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60例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采用抛硬币(字面/花面)方法分组,YH组30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CG组30例-常规急救护理,对比YH组/CG组并发症情况,时间指标、急救护理质量、急救满意度。结果 并发症情况,YH组3.33%(1例喉头水肿)CG组,P<0.05;急救满意度,YH组>CG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护理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整体急救效果理想,具有较高急救护理价值。
曹婵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气管插管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3—12月急诊科收治且因诊断治疗需在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收集转运前风险评分、患者临床资料、转运护士资质、准备时间、最终护理时间以及转运过程中表征临床恶化的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评分。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39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率为28.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1~25 min转运时间与临床恶化显著相关(β=0.133,P=0.027)。以下患者症状与临床恶化的可能性相关性较高:身体部位受伤/头部受伤/烧伤/中毒(β=0.670,P=0.030)、呼吸困难/痉挛(β=0.919,P<0.001)、休克/心律失常/胸痛/出血(β=1.134,P<0.001)、昏迷/意识改变/晕厥(β=1.343,P<0.001)和心脏骤停(β=2.251,P<0.001)。病情不稳定(β=1.689,P<0.001)、转移前风险评分为8分或更高(β=0.625,P<0.001)以及由非专职转运护士转运(β=0.495,P<0.008)的患者临床恶化率较高。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临床恶化率较高。涉及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病情不稳定,转运前风险评分高,21~25 min转运时间以及由无急诊转运专职资质护士转运均与较高的临床恶化率相关。
袁乃珍沈春华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
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需院内转运急诊危重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便携式呼吸机协助院内转运,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监测。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转运后,试验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与转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转运后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均高于转运前,且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试验组SpO_(2)与转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pO_(2)低于转运前,且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联合SpO_(2)监测可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有利于确保生命体征稳定、维持良好氧合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李茜茜屈瑛瑛
关键词:便携式呼吸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干预,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2023年整个年度中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转运协助差异分为两组,呼吸机组开展便携式呼吸机协助院内转运,呼吸机+监测组开展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协助院内转运,对比两组效果差异性。结果 (1)转运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性,转运后呼吸机组各项体征指标均高于转运前,呼吸机+监测组体征指标更平稳,(p<0.05)。(2)转运前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转运后呼吸机组血氧饱和度低于转运前且明显低于呼吸机+监测组,(p<0.05)。(3)呼吸机+监测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占比8.00%,低于呼吸机组的24.00%,(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方式协助,能够提高其体征稳定性,维持良好氧合功能,该种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陆璐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便携式呼吸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全程护理,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效果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效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提升作用,同时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冀丽敏周俊凡
关键词:全程护理抢救效果

相关作者

任艺
作品数:108被引量:517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急诊抢救室 急诊危重患者 百草枯中毒 急性百草枯中毒 MEWS评分
邵旦兵
作品数:198被引量:793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诊抢救室 盐酸戊乙奎醚 急诊危重患者
孙琳
作品数:122被引量:1,083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急诊危重患者 急诊
聂时南
作品数:525被引量:1,789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急性百草枯中毒 百草枯 百草枯中毒 预后
刘红梅
作品数:189被引量:743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百草枯中毒 急性肺损伤 急诊抢救室 失血性休克 百草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