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篇“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相关文章
- 2017-2021年宁夏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非脊灰肠道病毒病原鉴定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宁夏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流行,本研究对宁夏2017-202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NPEV进行型别鉴定和基因进化分析。按照监测方案要求采用RD细胞和L20B细胞分离病毒,分离到的病毒进行VP1区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测定、基因型别鉴定分析、系统发生学分析。2017-2021年共收到969份粪便标本,其中AFP病例标本290份,密接者标本679份。从969份标本中共分离到55株NPEV,AFP病例中分离率6.16%(9/146,以例计),密接者人群分离率6.7%(46/679)。其中53株鉴定成功,分别属于人肠道病毒HEV-A、HEV-B、HEV-C组,包含16个血清型别,其中HEV-A组24株(45.2%),5个血清型,以EV-A71、CVA10、coxsackieviruses (CV)CVA4、为主;HEV-B组28株(54.7%),10个血清型,以echoviruses(ECHO)30、CVB5、CVB3为主,HEV-C组1株为CVA24,未分离到D组人肠道病毒。宁夏地区非脊灰肠道病毒存在A组和B组肠道病毒共同循环,肠道C组较少见,每年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不同。
- 袁芳曹慜马学平马江涛马学旻陈慧
- 关键词:非脊灰肠道病毒基因型别
- 广东省汕头市2010—2019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汕头市2010—2019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为脊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Excel 2007等软件对汕头市2010—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汕头市2010—2019年共报告AFP病例273例,201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60/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19/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22/10万,报告273例均为非脊灰病例,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273例AFP病例分布于全市7个区县,病例地区分布没有明显聚集性;273例AFP病例发病年龄最大14岁,最小3个月龄,以1~<5岁组发病率较高,共有142例,占总病例的52.01%;273例AFP病例中男性170例,女性103例,男女比例为1.65∶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P<0.05);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以5月份发病最多,共31例(占11.36%),发病无明显时间聚集性;273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以上者263例(占96.34%),服苗未达3次者10例(占3.66%);273例AFP病例中有269例AFP病例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8.53%,均未分离到脊灰病毒。结论汕头市2010—2019年来的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为巩固无脊灰成果,应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强化医务人员报告意识,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
- 蔡亚军蔡子熙蔡佳欣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
- 2017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患者感染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鉴定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对2017年江苏省急性驰缓性麻痹(AFP)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进行分型鉴定。方法收集249例AFP患者粪便,分离NPEV病毒,采用多对引物RT-PCR扩增VP1区基因序列并测序,进行Blast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共分离出NPEV13株,RT-PCR扩增VP1区基因后进行测序分型,其中3株为肠道病毒A群(CVA2 2株,CVA10 1株);8株为肠道病毒B群(E6 2株,E11 2株,CVB5、E3、E5、E25各1株);2株为混合感染(A群中的CVA8+B群的E11和B群的CVB5+E6);未分离到C群和D群毒株。结论 2017年江苏省AFP患者肠道中的NPEV以HEV-B群为优势群,其次为HEV-A群,可为本地NPEV的病原谱研究提供依据。
- 戚宇华冷红英陈强吴昀郭宏雄
- 关键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分子分型
- 2012~2016年宁夏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中非脊灰肠道病毒病原鉴定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对宁夏2012~2016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进行血清型别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采用RD和L20B两种细胞对采集自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获得的毒株使用肠道病毒简并引物进行全长VP1区基因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基因型别鉴定和基因系统发生学分析。2012~2016年共收集959份粪便标本,其中采自AFP病例粪便标本426份,密接者粪便标本533份,分离到67株NPEV,除4株未鉴定出型别外,共鉴定出23个肠道病毒血清型,其中A组肠道病毒(EV-A)23株(36.51%),包括7个血清型,以CV-A4(12.69%)、CV-A8(6.35%)和EV-A71(6.35%)为主;B组人肠道病毒(EV-B)40株(63.5%),包括17个血清型,以CV-B组4、2和3为主,分别占11.11%、9.52%和7.93.%,未鉴定出C组和D组人肠道病毒。宁夏2012~2016年从AFP病例及密接者标本中分离到的NPEV以EV-B组为主要型别,占63.4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别发生了变化。
- 袁芳马江涛陈慧马学旻
- 关键词:非脊灰肠道病毒基因型别
- 大连市2006~201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大连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6~2015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大连市2006~2015年共报告AFP病例181例,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各项及时性指标均达到WHO要求。各区市县AFP病例监测敏感性尚不平衡,合格便标本采集率降低。结论:各区市县应进一步提高本辖区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积极开展主动搜索,提高合格便标本采集率。
- 肖丹张玫杨月
- 关键词:免疫规划疾病控制
- 2004-2013年贵港市港南区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 2016年
- 目的评价港南区2004-201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本地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港南区2004-201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等信息,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卫生部AFP病例监测指标评价港南区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42例,其中非脊灰AFP病例42例,无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82/10万;48h内调查率100.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7.62%,标本7d内送达率100.00%。分离结果28 d内反馈率100.00%,随访表75d内送达率100.00%。结论港南区2004-201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可为本地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可靠数据。
- 莫桂琼
- 关键词:急性驰缓性麻痹
- 深圳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行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广东省深圳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质量。方法通过分析监测数据、专项调查等方法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简单性、数据质量、敏感性、及时性和可接受性等5项指标。结果 2009—2012年深圳市共上报AFP病例136例,14种常见AFP诊断中,多神经病、单神经炎、神经丛炎、肉毒中毒和短暂性肢体麻痹被认为不易判断;有23.5%的AFP病例个案信息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就诊情况、部分体征指标、服苗情况等信息不详;深圳市2009—2012年<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依次为1.8/10万、2.2/10万、4.8/10万和4.6/10万;病例被诊断为AFP前就诊1、2、3和4次者分别占56.6%、30.2%、3.7%和2.9%;有93.8%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100.0%的医院防保科人员和94.1%的医院监测科室人员认为现行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AFP病例。结论深圳市AFP监测系统整体运行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 周志峰周洁梅树江汪武新张顺祥卢紫燕刘刚
- 关键词:监测系统
- 青海省2008-2012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与健康人群病原学监测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病毒分离及鉴定,脊灰病毒株型内鉴别,确定疫苗株或野病毒株。结果青海省2008-2012年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782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2株,分离率为0.26%,其中脊灰I型疫苗株1株,脊灰混合型疫苗株1株,无脊灰野病毒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162株,分离率为20.72%。结论我省2008-2012年无本地脊灰野毒株病例流行,阻断了脊灰本地野病毒的传播,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 范丽霞巴卓玛赵生仓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病原学监测
- 1991-2010年江都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1991-2010年江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病例个案病例报告及随访病例报告情况,为评价AFP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1-2010年AFP个案病例资料及随访病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2010年全市AFP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个案67例,病例相对集中分布在仙女镇,无明显季节分布,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67例病例中有62例采集到双份粪便标本;67例病例均进行了60 d后的随访;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的总报告发病率为4.26/10万,达到1/10万的指标要求,其余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指标要求。结论江都市近20年来一直维持无脊灰状态,病例个案报告为维持AFP监测系统及时性敏感性提供了保证。
- 陈艳赵锦玲胡炳
- 关键词: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驰缓性麻痹临床及电生理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HFMD合并AFP患儿79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综合康复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上肢瘫痪29例,单侧下肢瘫痪26例,单侧肢体瘫痪7例,双下肢瘫痪11例,四肢瘫痪6例。影像学检查结果示病变多位于第2~7颈椎和(或)第12胸椎至第1腰椎。周围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示上、下肢神经损伤最多。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瘫痪预后下肢好于上肢,单下肢好于双下肢,四肢瘫痪者预后最差。结论:对于HFMD合并AFP患儿,进行MRI和周围神经功能检测可对其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早期预测及评估,以便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减少瘫痪的发生,降低致残率。
- 吕楠李明超冷洁
- 关键词:手足口病急性驰缓性麻痹电生理
相关作者
- 张振国

- 作品数:158被引量:6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监测分析 麻疹
- 陈玫

- 作品数:68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分析
- 郭玉

- 作品数:87被引量:195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分析
- 宋慧军

- 作品数:46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监测分析
- 郑焕英

- 作品数:165被引量:93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