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13篇“ 急性毒性“的相关文章
- 急性毒性生物传感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急性毒性生物传感器,具体涉及毒性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上设有两个检测头,所述传感器主体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量杯,两个量杯顶部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两个检测头分别固...
- 刘勇徐艺草袁德羽徐杰张国杭朱亚东
- 硫酸铜对日本沼虾急性毒性试验
- 2025年
-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名青虾,隶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ae),沼虾属(Macrobrachium),其分布广泛,可生活于淡水和低盐度河口水域,常栖于湖泊、池塘和江河中。因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经济物种[1]。硫酸铜水溶液中的二价游离铜离子,可破坏各类寄生虫体内的氧化还原酶系统的活性,阻碍虫体生理代谢,从而导致鱼类体表的寄生虫死亡,或抑制虫体的大量增殖。同时硫酸铜对水体中的真菌及某些细菌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且价格低廉,可得性好,故生产中将其作为传统的杀虫、杀菌渔药和水质净化剂,应用广泛[2]。由于硫酸铜是一种化学药剂,若使用剂量不当,会造成生产损失。现开展硫酸铜对日本沼虾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北方地区日本沼虾养殖中安全使用硫酸铜提供参考。
- 杨立军李霞綦天华赵宁
- 关键词:十足目硫酸铜急性毒性试验日本沼虾
- PFOS及其替代品对摇蚊的急性毒性研究
- 2025年
- 全氟辛烷磺酸(PFO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全球范围内已被限制生产和使用,世界各国已加紧PFOS替代品的开发和评价。为了评估PFOS及其替代品对底栖生物的急性毒性,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摇蚊急性活动抑制试验》(OECD No.235)方法,开展PFOS及其替代品6:2氟调聚物磺酰胺(6:2 FtSaAm)、6:2氯代多氟烷醚磺酸(F-53B)、6:2氟调聚物磺酰胺烷基甜菜碱(6:2 FTAB)和6:2氟调聚物磺酸盐(6:2 FTS)对本土物种花翅摇蚊(Chironomus striatipennis Kieffer)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 Tokunaga)一龄期幼虫的48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PFOS及其替代品对花翅摇蚊和黄色羽摇蚊的48 h急性毒性大小排序均为6:2 FTAB≈6:2 FTS急性毒性,其对花翅摇蚊48 h-LC_(50)(95%置信限)分别为9.11 mg·L^(-1)(6.83~12.4 mg·L^(-1))、14.2 mg·L^(-1)(11.4~17.5 mg·L^(-1))和14.4 mg·L^(-1)(12.5~16.4 mg·L^(-1)),而对黄色羽摇蚊48 h-LC_(50)(95%置信限)分别为48.6 mg·L^(-1)(42.1~56.6 mg·L^(-1))、27.4 mg·L^(-1)(22.5~32.8 mg·L^(-1))和25.6 mg·L^(-1)(21.1~30.6 mg·L^(-1))。相比之下,6:2 FTAB和6:2 FTS对2种摇蚊均无显著急性毒性效应,48 h-LC_(50)均大于100 mg·L^(-1)。与黄色羽摇蚊相比,花翅摇蚊对PFOS敏感性更高。此外,6:2 FTAB和6:2 FTS对2种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均低于PFOS,而6:2 FtSaAm和F-53B对2种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与PFOS接近。
- 刘亚楠陈文静沈璐刘敏陈晓倩
- 关键词:PFOS急性毒性
- 柳蒿芽脂溶性成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柳蒿芽脂溶性成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初步判断用药的安全范围,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只SPF级KM小鼠,雌雄各半。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柳蒿芽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柳蒿芽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柳蒿芽脂溶性成分30.0、15.0、7.5 g/kg;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玉米油。14 d内观察小鼠的外观、体重、耗食量,14 d后处死小鼠观察重要器官有无出血、水肿现象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全部存活,无毒性表现;各组小鼠体重呈正常增长趋势,耗食量与饮水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小鼠的脑、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及肠道等重要器官,颜色、形态、质地均正常,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柳蒿芽低、中、高剂量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7.5~30.0 g/kg的剂量范围内,小鼠未出现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开发及转化奠定基础。
- 华谦徐艳华王青虎郝俊生那仁朝克图孙鑫颖乌云嘎梁静
- 关键词:柳蒿芽脂溶性成分急性毒性小鼠
- 藏药裂叶独活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药食同源裂叶独活的总提取物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以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通过预实验的给药组数与剂量,对裂叶独活总提取物进行LD 50和MTD的测试;实验组分别以80.80 g/kg、68.68 g/kg、58.38 g/kg、49.62 g/kg、42.18 g/kg的剂量进行灌胃给药,空白组以双蒸水灌胃。结果:得出裂叶独活的总提取物在不引起死亡的最大耐受量(MTD)为42.18 g/kg,半数致死量为LD 50=61.30 g/kg,发现95%置信区间为56.54~66.46 g/kg(通过改进寇氏法计算)。结论:此实验得出裂叶独活的总提取物属于微毒或无毒物质,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有较高的安全性,为国家药食同源安全使用及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索朗欧珠占堆魏荣锐靳贵林
- 关键词: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
- 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试验
- 2025年
- 【背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其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控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其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是使用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以避免对幼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的】研究4种常用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为仿刺参育苗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规格一致的仿刺参幼参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试验法开展4种常用水产消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各消毒剂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以评估其毒性效应。【结果】当采用二氧化氯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97、2.06、1.56和0.96 mg/L,安全浓度为0.43 mg/L;当采用过硫酸氢钾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9.66、6.53、5.50和5.07 mg/L,安全浓度为1.32 mg/L;当采用二溴海因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2.80、7.84、7.01和6.02 mg/L,安全浓度为1.44 mg/L;当采用聚维酮碘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1.95、9.30、8.51和8.13 mg/L,安全浓度为2.17 mg/L。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表现出最强的急性毒性,其LC_(50)值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表明其对仿刺参幼参的毒性作用迅速且强烈。相比之下,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及聚维酮碘的毒性依次减弱。【结论】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苗的毒性依次为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结合不同消毒剂的抑菌能力,可优先选用过硫酸氢钾作为消毒剂。
- 李慧耀梁一帆杨求华李昭杰葛辉吴建绍
- 关键词:仿刺参消毒剂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 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 2025年
- 为了解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探讨其安全的使用剂量,在水温(25±0.6)℃,pH值7.43±0.33,溶解氧含量>6.56 mg·L^(-1)的条件下,开展了3种药物对体长(2.68±0.24)cm、体重(1.97±0.23)g的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对斑鰶幼鱼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282、8.984和7.004 mg·L^(-1),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9.577、7.545和6.551 mg·L^(-1),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199、7.400和6.031 mg·L^(-1),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3、7.063和5.900 mg·L^(-1),3种渔药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0.706和0.590 mg·L^(-1)。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亚甲基蓝属于低毒药物,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属于中毒药物。
- 李安马建忠单乐洲任鹏邵鑫斌
-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半致死浓度
-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动物急性毒性和主动过敏试验
- 2025年
-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的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考察疫苗安全性。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评价疫苗的急性毒性;采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评价疫苗的致敏性。结果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1.50 mL/只的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大鼠,未见与供试品相关的毒性反应,最大耐受量为1.50 mL/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分别以0.05 mL/只(低剂量)和0.50 mL/只(高剂量)皮下注射致敏3次,并在末次致敏后14 d以0.10 mL/只(低剂量)和1.00 mL/只(高剂量)静脉注射激发,可导致豚鼠发生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动物皮下接种后,毒性反应和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符合动物安全性评价要求。
- 祁春华乔建周兴田小凤张威曾帅马春喜武传东
-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
- 痛风金黄凝胶贴膏对皮肤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痛风金黄凝胶贴膏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实验给予家兔痛风金黄凝胶贴膏贴敷给药[0.5001g/(cm~2·d)],给药14天,观察家兔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刺激性实验中家兔敷贴痛风金黄凝胶贴膏[0.5001g/(cm~2·d)],连续14天,观察敷药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反应评分和刺激强度评价;过敏性实验中豚鼠于第1、7、14、28天敷贴痛风金黄凝胶贴膏[0.5001g/(cm~2·d)],观察皮肤过敏反应及全身性过敏反应。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家兔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未见明显异常,也无死亡发生;刺激性实验,家兔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未见异常,第3天开始给药局部出现轻微红斑,在去除药物24h后红斑逐渐消失,皮肤未出现水肿;过敏性实验,该贴膏对豚鼠无皮肤过敏现象,致敏率为0。结论:痛风金黄凝胶贴膏经皮给药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患者可在临床医师指导下安全使用痛风金黄凝胶贴膏。
- 卢勇赵松梅杨亚郑泽连章斌
- 关键词:经皮给药急性毒性刺激性
- 一种降低汽车制造废水生物急性毒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汽车制造废水生物急性毒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第一类涂装废水经过第一物化混凝槽处理后,得到第一类涂装废水处理水;第二类涂装废水经过第二物化混凝槽处理后,得到第二类涂装废水处理水;第三类涂装废水经过第三物化混...
- 宋力宋伟潘明亮高品王宇晖
相关作者
- 孙蓉

- 作品数:424被引量:3,240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小鼠 肝毒性 急性毒性 不同组分 毒性
- 赵学平

- 作品数:286被引量:1,532H指数:22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急性毒性 农药 毒性 毒死蜱 抗药性
- 梁剑平

- 作品数:664被引量:1,35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金丝桃素 喹胺醇 大青叶 贯叶连翘 苦马豆素
- 张继瑜

- 作品数:653被引量:1,38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氯 混悬液 伊维菌素 动物 六茜素
- 吴声敢

- 作品数:184被引量:1,220H指数:21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急性毒性 毒性 稗草 草莓 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