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6篇“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相关文章
AcoStream器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5年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系统治疗的26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LI)患者。探讨AcoStream器械血栓清除治疗ALL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疗效评价的主要结果是手术的技术成功,其定义为成功取出闭塞段血栓而无需辅助导管溶栓治疗主干闭塞血管。临床成功的定义是急性肢体缺血相关症状在术后得到缓解。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踝肱指数(ABI)及并发症。结果显示患者平均栓塞长度为(182.1±55.1)mm,其中12例患者使用了Solitaire取栓支架辅助取栓。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达到临床成功,96.2%(25/26)的患者达到了技术成功。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间无截肢生存率为100%。患者术前ABI为0.19±0.10,术后为0.82±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提示使用AcoStream装置进行器械血栓清除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导管溶栓的需求,为ALLI患者提供一种具有潜力的再通治疗手段。
黄昊顾建平陈亮周阳逸陆照璇史亚东齐文翔苏浩波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外周血管疾病
血栓真空抽吸导管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血栓真空抽吸导管(thrombus vacuum aspiration catheter,TVAC)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38例AL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VAC组(20例)与CDT组(18例)。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以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评估肢体血供变化,以Cooley疗效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TVAC临床技术成功率为95.0%(19/20),CDT为88.9%(16/18)。TVAC组患者住院时间较CDT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5±1.93)d比(11.72±3.78)d,P<0.001]。术后6个月随访,TVAC组有1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患者无下肢缺血性溃疡、坏死、截肢事件,两组患者TIMI分级及Cooley疗效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AC治疗ALLI的短期疗效不劣于CDT,可有效缓解症状。
赵敬熊李晓强李文东王炜孙莉莉陈弘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内膜剥脱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病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内膜剥脱术用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病变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基础组(30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内膜剥脱术治疗)与试验组(30例,行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凝血功能、血栓清除情况、下肢动脉通畅情况、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基础组,住院时间短于基础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术前,且试验组患者血清FIB、D-D水平低于基础组,PT长于基础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栓清除情况优于基础组,下肢动脉通畅率高于基础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指数(ABI)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基础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内膜剥脱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病变安全有效,可有效清除血栓,恢复下肢血流,缓解临床症状,且通畅率较高。
农昌铭冯毅朱庆华伍际琪钟宏
关键词:内膜剥脱术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患者凝血功能、纤溶活性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39例ALI患者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组(联合组,n=22)与CDT治疗组(CDT组,n=1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凝血功能、纤溶活性、血管内皮功能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均低于CDT组,住院费用高于CDT组(P<0.05)。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及术后12个月下肢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APTT、TT、t-PA、eNOS水平均高于CDT组,血清Fbg、D-D、PAI-1、ET-1水平均低于CDT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联合CDT治疗,有利于减少ALI患者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与纤溶活性指标,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冯毅梁彦邓捷农昌铭郑贵雄岑兴强曾超钟宏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I)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重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造成下肢缺血性坏死,导致截肢,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目前临床常用的治...
何超杰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踝肱指数
永存坐骨动脉瘤伴血栓形成导致急性下肢动脉缺血1例被引量:1
2022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左下肢疼痛伴发凉7 h”于2020年4月18日入院。12年前患者曾因胸主动脉夹层在外院行腔内支架修复术,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前血压控制良好。体格检查:左下肢皮温发凉,皮色苍白,左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腘动脉、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为31.8μg/mL,血肌红蛋白、血肌酐、血钾均正常。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左侧股浅动脉变细,左侧腘动脉血栓形成。胸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提示:胸主动脉支架植入,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夹层,左侧臀下动脉管腔增粗,其内血栓形成,左股浅动脉、腘动脉管腔闭塞。
万嘉侯毅侯丽娟杨国凯李国剑马振桓杜玲娟李兆祥杨镛
关键词:血栓形成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腔内治疗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应用AngioJet的疗效及预后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疗效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科收治的74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其中40例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PMT组),34例接受单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CDT组),比较两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相关并发症和术后1个月内通畅率及病死率发生情况,SF⁃36评分表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均为100%。CDT组、PMT组的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37.41±47.02)×10^(4)、(58.35±39.83)×10^(4)U,溶栓时间分别为(35.85±11.60)、(22.30±11.82)h,住院时间分别为(10.31±2.9)、(8.55±2.11)d,住院费用分别为(3.32±1.12)×10^(4)、(5.22±0.89)×10^(4)元,出血及穿刺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7.6%、2.5%,SF⁃36评分中,术后两天躯体疼痛分别为(53.86±13.89)、(63.02±10.39),情感职能分别为(58.04±10.32)、(63.61±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两组中术后1个月内通畅率(88.2%vs.90.0%)、病死率(3.0%vs.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中,AngioJet在保证与CDT具有相同疗效的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出血以及穿刺点血肿、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刘洋何春水张丽峰曾伟林瑶耿彩娟王科王奇奇黄伟魏海军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疗效
持续高流量血液滤过在重度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初探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高流量血液滤过(high-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在重度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32例卢瑟福分级Ⅱb级或以上的重度下肢动脉缺血患者(34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比较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未进行HVHF治疗的18例患者(非HVHF组)和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进行HVHF治疗的14例患者(HVHF组)的围术期存活和保肢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患者均成功取出血栓,下肢动脉血流开通。HVHF组围术期死亡率为7.14%,明显低于非HVHF组的38.89%;HVHF组保肢率为86.67%,明显高于非HVHF组的5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VHF组和非HVHF组患者发生足下垂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5%vs 50.00%,P=0.593)。结论重度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在围术期尽早开始HVHF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保肢率有重要意义。
方昌文徐国雄俞靖凡许晨金一琦张志轩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乳酸酸中毒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0
2021年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指病程短于2周,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下肢动脉灌注不足。AL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患者截肢或死亡的严重后果,其年发病率为1.0‰~1.5‰[1],30 d截肢率为10%~30%,30 d死亡率为15%[2]。一旦确诊为ALLI,需要尽可能快速恢复下肢动脉血流灌注[3]。
徐欣周思远方刚
关键词:下肢动脉灌注不足截肢率ISCHEMIA血流灌注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88位患者(93例患肢)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流分级Ⅰ级19例(20.4%),Ⅱa级59例(63.4%),Ⅱb级15例(16.1%)。37例(39.8%)闭塞部位开始于膝关节以下,56例(60.2%)开始于膝关节以上。患者接受导管抽吸取栓,如果未能恢复理想血流,则额外接受机械血栓切除装置治疗。原则上优先选择顺行通路,如果闭塞段血管距离穿刺点过近(<10 cm),则通过对侧股动脉入路。结果93例患肢中85例(91.4%)取得技术上的成功。90例(96.8%)通过常规导管抽吸取栓。33例(35.5%)通过机械血栓切除装置取栓。88例(94.5%)患肢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9例(9.6%)患肢出现远端异位栓塞,此为主要并发症;5例(5.3%)被不同程度截肢;1位患者在早期随访中死亡。结论介入取栓术是治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
林亚超冯广森许立国余海彬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相关作者

顾建平
作品数:512被引量:2,928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造影术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杨镛
作品数:233被引量:735H指数:1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微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静脉曲张
张纪蔚
作品数:209被引量:1,45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下肢 腔内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治疗
万嘉
作品数:121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并发症 静脉曲张
李国剑
作品数:115被引量:297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微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