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84篇“ 心动过速“的相关文章
食管调搏揭示双重心动过速1例
2025年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发作心悸2月余,加重1天”入院。通过食管调搏食管导联显示的清晰P波及程序刺激程控心房率,结合P波与QRS波关系,辅助临床明确诊断室性心动过速,同时揭示室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同时存在的双重心动过速
漆星宇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
2025年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临床并不少见,一般发病急,症状重,多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若处理不及时,易进展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1])。TdP最常见的诱因是使用致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延长的药物和(或)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在心肌缺血、缺氧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应激条件下诱发^([2])。
丁绍祥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肌细胞心律失常心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与鉴别诊断
2025年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有黑矇、晕厥等症状,由此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困扰。20世纪以来,随着有关SVT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SVT已成为通过介入消融手段而治愈的疾病。本文对SVT的电生理检查与鉴别诊断进行介绍。
陶海龙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快速性心律失常黑矇晕厥SVT
婴幼儿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疗程管理及相关因素
2025年
婴幼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持续发作可能导致严重心功能不全,现有临床指南推荐长期药物治疗,但治疗周期与危险分层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具有特定临床特征的患儿群体表现出显著增高的复发风险,明确相关因素可以对患儿进行复发风险评估,并确定低复发风险的人群。对低复发风险患儿给予4~6个月短期药物干预策略,在维持等效复发控制率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陈莉杨艳峰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婴幼儿药物治疗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机制及诊治进展
2025年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大多数病例与RYR2和CASQ2基因变异有关,变异使细胞内的钙稳态严重失衡,过度钙释放产生延迟去极化,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该病常见于剧烈运动或压力相关情绪后出现晕厥,以及突发心脏骤停甚至心源性猝死的患儿,确诊主要依靠运动负荷试验及基因检测。CPVT的标准治疗依赖于β受体阻滞剂,而氟卡尼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为二线治疗,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适用于猝死高风险的患儿,同时目前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本文综述了CPVT的遗传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严格侯翠兰肖婷婷
关键词: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基因变异运动负荷试验Β受体阻滞剂基因治疗
左后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与消融策略进展
2025年
左后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LPFVT)是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亚型,多发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左心室后间隔浦肯野纤维网络的折返活动相关,随着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LPFVT的治疗策略不断优化,包括基于P1电位的靶向消融、左心室中下间隔区域的线性消融,以及靶向碎裂前传浦肯野电位(FAP)的新兴标测方法。此外,近期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假腱索及心室肌在LPFVT折返环路中的可能作用,强化了LPFVT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电解剖标测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术中精准定位的能力,为难以诱发或表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LPFVT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LPFVT的病理机制及其消融策略进行了系统性回顾,为其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丁娣
关键词:折返机制射频消融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的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PSVT患者88例,性别不限,年龄50~62岁。按照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方式,观察组采取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式进行诊断,观察不同电生理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及观察组PSVT不同类型患者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确诊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管电生理诱发持续时间及诱发频率均低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P<0.001)。结论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PSVT患者诊断准确度,且通过电生理指标可以有效区分患者PSVT类型。
魏静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
修订版瓦式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分析修订版瓦式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发作时采用标准瓦式动作复律,试验组发作时采用修订版瓦式动作复律。比较两组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平均操作次数及瓦式动作期间的心率、血压。结果试验组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操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复律前、紧张期1 s、紧张期6 s、紧张期15 s的两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释放期10 s、释放期20 s的试验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采用修订版瓦式动作的复律成功率较高,且复律时间短、平均操作次数少,可改善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
应双双朱丹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功能
优化程控对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影响
2025年
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使用优化程控模式,并且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患者随机选择我院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定期随访程控时发现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52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1月,观察结束于2024年11月,并且根据优化程控模式不同分成优化程控组与一般程控组,优化程控组采取优化程控模式,一般程控组没有实施优化程控模式,对比两组优化效果。结果 (1)优化程控组和一般程控组干预后SVT发作频率情况:优化程控组SVT发作频率低于一般程控组SVT发作频率,(t=3.709,p=0.033)。(2)优化程控组和一般程控组干预后心脏功能评分情况:优化程控组MLFHQ评分低于一般程控组MLFHQ评分,(t=4.479,p=0.026)。(3)优化程控组和一般程控组干预后运动量情况:优化程控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高于一般程控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t=5.639,p=0.014)。(4)优化程控组和一般程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优化程控组健康状态评分高于一般程控组健康状态评分,优化程控组社会职能评分高于一般程控组社会职能评分,优化程控组躯体职能评分高于一般程控组躯体职能评分,优化程控组情感状态评分高于一般程控组情感状态评分,(t=4.788,p=0.022)。结论 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使用优化程控模式效果优良,可推广。
张翠娥
关键词:起搏器室上性心动过速
镜面右位心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
2025年
右位心是指心脏位于右侧胸腔的总称,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2/10万[1]。而镜面右位心是右位心的一种,是指心脏位于右胸腔内,左、右心房和心室反位,常伴有(或不伴有)内脏转位[2]。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则是心脏畸形复杂,存在单一复杂畸形或多种畸形的组合畸形,一般病情严重,预后差[3]。国内文献报道,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自然病死率极高,新生儿期自然病死率约可达50%[4]。而镜面右位心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非常罕见,国内外也只是存在少数病例报道[5-7],在此基础上发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患者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对1例镜面右位心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速患者进行报道。
郝家亮梁晓凤
关键词:右位心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全内脏反位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关作者

王祖禄
作品数:813被引量:2,282H指数:1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韩雅玲
作品数:2,585被引量:6,874H指数:3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梁延春
作品数:574被引量:6,867H指数:1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梁明
作品数:528被引量:485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射频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方舱 冷冻
郭继鸿
作品数:1,003被引量:6,594H指数:3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