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篇“ 德国文学思想“的相关文章
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
本书论述了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历程的主要文学思想: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的文学思想,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具体论述了新康德主义文学思想的卡西尔的符号诗学:人是符号的动物与符号诗学,文学是符号的创...
张玉能作
诗性空间与思想证言——读《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
2016年
就汉语学界的德国文学研究而言,虽然我们自蔡元培改革北大时代就有了自觉的学统建构意识,德文系甚至也培养出了日后对该学科具有重要贡献的商承祖、张威廉、冯至等先生,但至今为止,恐尚不能说形成了良好的学统;而学术之所以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则端在学者使命之自觉,伦理意识之坚守,现如今高校中人动辄拼抢项目、蜂起争利,等而下者甚至密谋于室、纵横捭阖,功夫尽在诗外,败坏的不仅是一人一校之声名,更是一代学风之正统。
叶隽
关键词:德国文学伦理意识文学社会学文学趣味
木牛流马能动:评方维规教授新著《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
2015年
20世纪德国文学理论的介绍和研究,是方维规教授近年来着意在做的事情。在“文学社会学”理论方面,他甘愿费去不寻常的时间和精力,编译一本《文学社会学新编》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他还撰文论述“文学社会学”理论的一些有趣味的样态,包括许京(Ludwig Sch(u|¨)cking)的“文学趣味社会学”(《“究竟是谁能够体现时代?”:论许京的文学趣味社会学及其影响》,《文艺研究》2013年第5期)等。
杨俊杰
关键词:德国文学文学社会学文学趣味社会学思想启蒙时代
理论研究的历史想象力——评方维规《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
2015年
理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早在上世纪末,西方学者便有这样的悲观论调。进入新世纪以后,英国批评家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出版,更以推波助澜之势,将“后理论”话语引向思想界的交锋地带。国内理论研究向来追逐西方风潮,这场“后理论”纷争很快升级为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倾心于描摹“后理论”的危机症候,并惊呼“后理论时代”的到来,仿佛理论的黄昏无可挽回。如今,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中,一部理论研究著作的出版,似乎已不再引人瞩目。然而,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西方理论果真已耗尽其应有的批判力量?理论研究对中国学者的思想实践究竟意味着什么?方维规的著作《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为我们重新反省这一理论议题提供了契机。
符鹏
关键词:德国文学思想论西方学者《理论之后》研究著作后理论时代
镜观物色,整体显形——初读方维规教授新著《20世纪德国文学思想论稿》
2015年
面对深思缜密境界幽深的德意志文学思想的历史,不论是写还是读,人们总难免感到怯场。但怯场本身就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在写作主体和接受主体身上的表现方式。语境博大、语句典雅、语义隐微,本身就是那些戴着睡帽而沉思天地人神的德国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
胡继华
关键词:德国文学思想论写作主体诱惑力
文史田野与俾斯麦时代 德国文学思想与政治的互动史研究
本书以全新的文学批评视野对德国崛起时代的文学思想、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田野鸟瞰式的思考和研究。其主要涉指已不再仅为文学文本或者文学史本身,而是文学现象与文史哲语境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德意志精神的产生与文学间的互动关系。...
叶隽著
关键词:文学史
现象学的主体间性与德国文学思想被引量:5
2010年
主体间性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的一个创新的概念,它是为了克服现象学的本质还原方法可能造成的主观主义弊端,以保证人的认识的客观普遍有效性,具有唯心主义实质。以主体间性来审视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却可以打破主客对立的思维方法,充分揭示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的对话性质和交流特征,使得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打破了相反传统文学思想的封闭性和固定性。但是,主体间性也使得文学艺术思想走向了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
张玉能
关键词:现象学主体间性文学思想
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还原与德国文学思想被引量:5
2009年
德国早期现象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现象学方法的构建和运用。现象学方法的主要步骤在于,通过"悬搁"(加括号)和本质直观,达到本质还原,从而直接面向事物本身。运用这样的现象学方法来对待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直接"回到文学艺术本身",以直觉方式把握文学艺术作品的本质意义,以实现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张玉能
关键词:现象学文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走向
2009年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不仅开辟了世界和德国无产阶级文学思想的新天地,而且在社会历史的层面为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打开了新局面。具体说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把19—20世纪之交的德国文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引向现代的发展道路。它具体表现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地定位文学艺术,倡导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弘扬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批判精神。
张玉能
关键词:德国文学思想
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19-20世纪之交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被引量:3
2008年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几个主要文学流派上: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德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共同斗争中,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不同的方式反思和批判了启蒙现代性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比较明确地阐述了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凸显了"自立的"、"自律的"、"自足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本质,从而标志着德国文学思想转向了现代。
张玉能
关键词:德国文学思想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

相关作者

张玉能
作品数:439被引量:975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美学 席勒 审美
王秉习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思想 审美现代性 德国文学思想 德国文学 德国古典美学
张锐
作品数:17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PBL模式 《觉醒》 《简·爱》 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