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06篇“ 微量元素特征“的相关文章
- 哀牢山构造带晚二叠世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 2025年
- 哀牢山构造带保留了大量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地质记录,是研究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区域之一。然而,该构造带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特别是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强烈改造,其演化历史存在诸多争议。前人针对哀牢山洋俯冲的地球化学研究,多基于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缺少更精细的单矿物研究,且全岩元素易受后期地质过程影响,难以得到准确结果。锆石作为酸性岩浆中常见的副矿物,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更可靠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在哀牢山东部高级变质带和西部火山岩带采集了三件花岗岩样品,通过锆石微量元素探究哀牢山洋的俯冲作用。前人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样品均为晚二叠世S型花岗岩。本研究发现样品中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显著富集、明显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等特征,大部分锆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与世界其他典型俯冲带花岗岩相似,不同于碰撞/碰撞后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支持哀牢山构造带两侧的花岗岩形成于哀牢山洋俯冲构造环境,而非哀牢山洋闭合后陆-陆碰撞阶段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哀牢山洋在晚二叠世处于俯冲消减阶段,且存在东向和西向俯冲。
- 黄卓辉夏小平徐健莫静
- 关键词:晚二叠世俯冲作用碰撞造山
- 中拉萨地体当惹雍措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地壳厚度演化的指示
- 2025年
-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全球地壳厚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然而,拉萨地体地壳增厚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一定争议。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受控于锆石与其他微量元素载体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即不同矿物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锆石微量元素可用于定量重建地壳厚度。本研究对来自中拉萨地体当惹雍措地区的岩浆岩和沉积岩中的锆石开展了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利用锆石的Eu异常对地壳厚度进行定量重建,结果显示,中拉萨地体在侏罗纪至新近纪期间,经历了两次地壳减薄(150~130和85~65 Ma)和两次地壳增厚(130~85和65~15 Ma)事件。在150~130 Ma期间,中拉萨地体地壳减薄主要与班公湖—怒江洋的板片回撤有关。在130~85 Ma期间,由于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和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中拉萨地体发生了地壳增厚。在85~65 Ma期间,新特提斯洋的板片回撤和弧后拉张导致中拉萨地体再次发生地壳减薄。在65~15 Ma,印度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和后续挤压作用,导致中拉萨地体地壳再次加厚。
- 刘晓惠刘一珉丁林郭晓玉黄兴富李蕙琳高锐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厚度锆石U-PB年龄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煤中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5年
- 为了揭示宁东煤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中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显微组分鉴定及工业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煤中主微量元素的来源、赋存状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宁东煤田太原组煤中主量元素丰度较高,仅Fe_(2)O_(3)低于中国煤均值;煤中主量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供给、离子态络合及动植物等生物成因;煤中微量元素总体不富集,仅韦州二矿煤中Rb(5.1)达到富集程度,其他元素在不同矿区有不同程度的轻度富集,煤中微量元素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来源于陆源碎屑,呈与有机质、自生矿物结合的水溶态、离子态赋存。TiO_(2)/Al_(2)O_(3)指示煤中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长英质碎屑岩,CaO与MgO的正相关性揭示两者同源共生以白云石形式存在;Sr/Cu、CaO/(MgO·Al_(2)O_(3))等参数揭示聚煤期为温暖潮湿环境,推测温度在15~30℃;Sr/Ba指示成煤沼泽为微咸水环境,说明受到海水的影响;Cu/Zn、V/(V+Ni)、Ni/Co、V/Cr等参数揭示聚煤泥炭沼泽整体处于厌氧的氧化还原环境。
- 马风华汪栋刚何庆志王成李通王红
- 关键词:太原组煤
- 西藏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 2025年
-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上首个超大型矿床——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的成因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大量的伴生元素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在矿物学与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EPMA)、元素面扫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矿床中的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辉锑矿和硫锑铅矿等金属硫化物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旨在为元素综合利用与解决矿床成因争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d元素在闪锌矿、方铅矿与硫锑铅矿中富集,Ag元素在五种金属硫化物中普遍富集,因此矿石选冶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方铅矿中Ag的提取,还要关注黄铁矿、硫锑铅矿、闪锌矿与辉锑矿中的Ag元素,以及闪锌矿、硫锑铅矿与方铅矿中的Cd元素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综合利用率并减少环境风险。此外,闪锌矿和辉锑矿富集Cu、Sn,而方铅矿、黄铁矿、硫锑铅矿则富集Bi,但其富集系数较低,回收价值有限。其他微量元素平均含量较低,大多小于10×10^(-6)。系列硫化物元素组成判别图揭示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与SEDEX型矿床相似。闪锌矿Fe-Zn含量(3.23%~12.10%,53.63%~67.89%)与中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约200℃)基本一致;Ga/Ge比值计算的成矿温度为185~200℃;Zn/Cd值(137.33~679.00)指示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综合反映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的铅锌成矿期可能系SEDEX成因。本文通过微量元素分析为扎西康矿床的成因争议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同时提出了在扎西康矿区矿石选冶中的综合利用方案,具有重要的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意义。
- 刘子安王达马国桃魏守才史功文贾蓝翔蒋成凯
- 关键词:矿床成因SEDEX型矿床
- 连江黄石、山仔濑石和伊利石质田黄的矿物组成及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 2024年
- 连江黄石、山仔濑石因其外观与伊利石质田黄极为相似,所以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采用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等进行测试,对其矿物组成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连江黄石、山仔濑石与伊利石质田黄的主要矿物都是伊利石,但三者的主要差别是次要矿物的不同。伊利石质田黄的次要矿物有不定形碳和少量呈点状、浸染状分布的赤铁矿,连江黄石的次要矿物有呈浸染状和结晶程度较好的赤铁矿,以及聚集状分布的独居石,山仔濑石的次要矿物成分种类复杂,有呈浸染状和结晶程度较好的赤铁矿、独居石、重晶石、锐钛矿、磷钡铝石、刚玉以及石英。伊利石质田黄及其相似品连江黄石和山仔濑石的微量元素Ga-Sn和Ga-Ge两组二维投点图能较好的区分三个品种,而Ga-Ge-Sn和Sc-Cs-Ge的三维投点图的区分程度更加有效;另外利用微量元素成分判别分析建模对三种寿山石的分类正确率可达到97.7%,说明模型的分类效果较好,较为可靠,但该模型还需要更多的样品数据来完善。
- 武嘉欣陈涛
- 关键词:矿物组成谱学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伊利石
- 东天山黄土坡铜锌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矿床)通常与海底火山活动过程中成矿热液的金属沉淀有关。前人已对VMS矿床的形成过程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缺乏统一的地球化学方法来揭示VMS矿床精细的成矿过程。VMS成矿系统由于受火山机...
- 余烈健
- 关键词:成矿流体演化东天山
-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 2024年
-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所在的钦杭成矿带西段是广西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矿田范围内发现的铅锌矿有条带状、浸染状、热液脉状3种类型矿石。3种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均具有Fe元素最为富集,Cd元素富集,Co元素较富集,In元素亏损,Ge、As、Mo、Tl元素含量低且含量变化不大的特征,但三者Fe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条带状闪锌矿w(Fe)<浸染状闪锌矿w(Fe)<热液脉状闪锌矿w(Fe)。3种闪锌矿的Mn、Fe、Co、Cd、In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的晶格中,Cu、Pb、Bi元素则以独立矿物(黄铜矿、方铅矿、辉铋矿)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但3种闪锌矿的Ag元素的赋存形式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条带状与热液脉状闪锌矿的Ag元素主要以独立矿物(自然银)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之中,而浸染状闪锌矿的Ag元素则可能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的晶格中。3种闪锌矿中Fe对Cd(或Mn、Co、In)与Zn的替代所起到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条带状闪锌矿中Fe对Cd(或Mn)与Zn的替代可能起一定促进作用,对Co(或In)与Zn的替代机制所起作用不明。浸染状闪锌矿中Fe对Cd(或Mn、Co、In)与Zn的替代均起促进作用。而热液脉状闪锌矿中Fe对Mn与Zn的替代起促进作用,对Cd(或In)与Zn的替代可能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却对Co与Zn的替代起到了抑制进作用。3种闪锌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但沉积改造作用在条带状闪锌矿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条带状闪锌矿可能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浸染状和热液脉状闪锌矿则可能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但热液脉状闪锌矿形成温度可能高于浸染状闪锌矿。结合Ga/Ge-Zn/Cd和Zn/Cd-Mn投影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佛子冲铅锌矿田存在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3种矿床成因类型。
- 常晋阳吴小雷王加昇曾南石姜海范春宝黄长帅李敏赵毅
- 关键词:闪锌矿微量元素LA-ICP-MS
- 基于机器学习的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在铅锌矿床类型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4年
- 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是识别铅锌矿床成因类型的重要指标。拟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出判断铅锌矿床成因类型的关键控制元素,建立基于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的广义铅锌矿成因类型判别图。系统收集了密西西比河谷型、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4种成因类型铅锌矿床中3700条闪锌矿的12种微量元素数据(Cd,Mn,Ag,Cu,Pb,Sn,Ga,In,Sb,Co,Ge和Fe),使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2个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对其进行分类,对这些特征元素重要性进行排序。基于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铅锌矿床分类模型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成因类型的铅锌矿床,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8.5%和96.9%。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2种元素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和降维可视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特征元素重要性排序,识别出能区分铅锌矿床4种成因类型的关键化学元素。结果显示,闪锌矿的12种微量元素中,Mn,Ge,In,Co,Sb和Ga这6种元素用于区分铅锌矿床成因类型效果显著。新构建了4种成因类型铅锌矿床闪锌矿ln(Mn/Cd)-ln(Ge/Cd)-ln(Co/Cd)三元二维图,以及ln(Mn)-ln(Sb)、ln(Co)-ln(Ga)和ln(Mn)-ln(In/Ge)二元二维图,可用来有效区分密西西比河谷型、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4种类型铅锌矿床。
- 董赛娜王达马国桃魏守才代克刚张晓暄徐大兴
- 关键词:闪锌矿微量元素铅锌矿床
-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2
- 2024年
-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的大型矿床之一,近年来以其富含稀散元素Ge而备受关注,学者们在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成因类型及Ge元素在矿床中的分布仍存在争议。本次研究运用显微镜下观察及LA-ICP-MS分析等测试手段,对乌斯河矿床按照矿体的不同部位采集两阶段闪锌矿共计12块样品,对其微量元素组成、结构特征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不同阶段的闪锌矿都具有相对富集Cd,Ga,Ge元素,贫Se、In的特征,其中Ⅰ阶段闪锌矿中Ge含量平均值为186×10^(-6),Ⅱ阶段闪锌矿中Ge含量平均值为56.4×10^(-6),两阶段的闪锌矿中Ge含量均大于5.00×10^(-6),Ⅰ阶段闪锌矿中的Ge含量高于Ⅱ阶段。此外,由Ⅰ阶段闪锌矿Zn/Fe的比值介于32.9~276.0,Ⅱ阶段闪锌矿Zn/Fe的比值介于126~3183得知,两阶段的闪锌矿成矿时的温度都属中一低温,且Ⅰ阶段闪锌矿的温度略高于Ⅱ阶段,得出在乌斯河矿床中Ge更易在温度较高的闪锌矿中富集。结合乌斯河矿床基础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次研究内容可知,其与SEDEX,矽卡岩型以及岩浆热液型的矿床在微量元素特征、大地构造环境、矿体形态、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而与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如会泽等铅锌矿床)基本一致。因此,认为乌斯河铅锌矿床属于MVT铅锌矿床。
- 赵文皓陈翠华康许浩杨玉龙孙世强马天祺赖翔辜鹰陈宵杰
- 关键词: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MVT铅锌矿床LA-ICP-MS
- 福建地热水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 2024年
- 通过收集的福建地热水和常温构造裂隙水的水质分析成果资料,对全省地热水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统计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热水中的F、Li、偏硅酸、Sr 4种元素的含量高于常温构造裂隙水,并存在正相关关系。针对4种元素与地热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判别分析,预测地热贮存潜力。
- 张冰
- 关键词:地热水水化学特征
相关作者
- 于得水

- 作品数:15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湘东北 铅 微量元素特征 二长花岗岩 闪锌矿
- 秦润君

- 作品数:20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研究主题:多金属矿集区 花岗岩 微量元素特征 遥感数据 地质意义
- 李欢

- 作品数:116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保护渣 铝钢 连铸过程 锆石 阴极发光
- 余振东

- 作品数:20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研究主题:赣北 地质意义 多金属矿集区 矿集区 地质特征
- 潘大鹏

- 作品数:12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研究主题:多金属矿集区 花岗岩 微量元素特征 北大 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