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9篇“ 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文章
DSGE经典译丛 微观计量经济学与MATLAB 结构估计与非参估计入门
本书是一本实用指南,介绍在实证研究中该如何用机制清晰的经济理论来指导统计模型的构建,进而在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之间建立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并一步一步地展示如何构造适用于自己研究的估计量,以及如何将估计量转换成MATLAB代码...
(英)阿比·亚当斯
基于“微观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2023年
微观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基于微观数据本身特征建立模型以分析微观个体行为,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实际经济问题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以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因而,结合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微观计量模型,并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讨论模型回归结果,同时进一步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进行模型改进,以获得更准确的估计结果。通过将科研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不仅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得到了明显提升,而且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而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郭凤鸣王广慧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
微观计量经济学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2023年
一、科学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关键出路第一,提升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认知。微观计量分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因果推断,其主要对潜在结果建模,而非观测结果。依据出发点和结果不同,可将微观计量经济学大体分为实验学派和结构学派两类:前者以设计为基础,因果推断基准是随机化实验;后者以经济模型为基础,对未发生的政策进行评估。
柴国俊孙若宸
关键词:经济模型微观计量经济学结构学派因果推断随机化
“可信性革命”背景下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块式”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对学生学习微观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将课程的教学分为“基础模块”“传统微观计量方法模块”“现代微观计量模块”,对每个模块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拓展理论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目标、锻炼创新性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的教学方法,为微观计量经济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周闯张同斌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微观计量经济学
微观计量经济学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析被引量:3
2022年
2021年微观计量经济学因再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备受推崇,也有国内学者指出在具体运用时,存在方法应用不严肃、不科学的现象。针对目前显示出的“花架子”“跑回归”及“西化”问题,提炼出科学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出路,依次是提升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认知、遵循科学的方法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技术细节方面,需多思路应对有效性挑战,多渠道破解样本量偏小缺陷。将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能够加快经济学科学化和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进程。
柴国俊孙若宸
关键词:微观计量经济学西化因果推断
因果推断初步 微观计量经济学导论
本书共分六章,全书重点面向我国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社会科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详细介绍了断点回归、双重差分、匹配等经典微观计量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代码算法和案例应用。
姚东旻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 因果推断初步 微观计量经济学导论
本教材重点面向我国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社会科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详细介绍了断点回归、双重差分、匹配等经典微观计量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代码算法和案例应用。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破除“唯数理”...
姚东旻作
用STATA学微观计量经济学
《用Stata学微观计量经济学》一书对主题的选择完全反映了当代微观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的操作,在向读者介绍了Stata之后,作者就介绍了线性回归、模拟和广义最小二乘法;有横截面技术的部分则介绍了对线性模型工具变量和分位数回...
A·科林卡梅伦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应用软件
微观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中的问题
2010年
由于中国对微观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时间不长,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微观计量经济的分析与应用。探讨微观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中的有关问题,以促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
李培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计量经济模型
高校教师群体亚文化对高校“三风”建设影响研究——组织理论与微观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被引量:2
2009年
高校教师群体亚文化具有特殊的渗透性、传染性,能以较快的速度在校园内部传递。它所包含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等非正式的精神因素可能与高校"三风"建设目标相吻合,可能弥漫于整个学校各个层次的非正式团体,可能渗入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高校教师群体亚文化与高校核价值观切合的程度越大,高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教师心理对学校组织的认同程度就越高、心理依赖性就越强,进而在学校组织内部产生的凝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就会比较强,非正式群体内部的个体成员就会对高校这个正式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依附感。
孙建吴利萍丁谦宋豫张干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文化组织文化

相关作者

李霁友
作品数:75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商业银行 实证研究 国有资本 货币供给
柴国俊
作品数:30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毕业生 性别工资差异 征地 征地补偿 预防性储蓄
易琨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经济学奖 微观计量经济学 得主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统计分析
李辉
作品数:13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乡村 农村 经济学奖 微观计量经济学 得主
刘秉文
作品数:8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自然垄断理论 电信业改革 电信业 学术思想 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