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篇“ 微核心种质“的相关文章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构建被引量:1
2024年
构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旨在为谷子目标性状精准鉴定与相关候选基因挖掘提供种质基础。在598份山西谷子核心种质的基础上,选取抽穗期、株高、节数、颈长、叶长、叶宽、穗长、穗粗、茎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码数、码粒数、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等15个农艺、品质性状,使用QGAStation软件进行核心种质构建抽样分析、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去除近缘种质,以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山西谷子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共包含322份种质资源。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比较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均值与方差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均值差异百分率与方差差异百分率均为0,极差符合率为98.36%,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04.19%,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率为94.81%。核心种质较好地保留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变异度,同时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侯森秦慧彬李萌王海岗穆志新
关键词:谷子微核心种质
水稻核心种质氮响应基因挖掘和泛着丝粒图谱构建
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挖掘水稻基因组关键变异和有利基因的重要资源。本研究利用水稻核心种质材料进行表型统计和遗传解析,结合全基因关联分析及转录组分析等方法,挖掘氮响应有利基因;同时构建一个全面的水稻泛着丝粒...
吕阳
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毛白杨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构建核心种质的方法,旨在为精准选择毛白杨杂交亲本或研究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物种构建核心种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272份毛白杨样本进行分子基因型检测,计算每个样本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从大到小全部排序,计算新排序的前25%、20%、15%、10%、5%、2.5%、2%和1.5%共8个取样比例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值等,分析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与前面的取样比例以及原始种质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确定合适的核心种质取样比例。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验证。根据所有引物的峰值,构建每份核心种质的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的差异,分析挖掘特异等位基因。【结果】(1)当取样比例由25%逐渐降为2%时,Ne、He和PIC这3个重要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逐渐达到最大值,而I在取样比例为10%时达到最大值。(2)当取样比例为2%时,Ne、I、He和PIC值分别是3.513、1.254、0.643和0.597,均大于272份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0.432和0.364,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有效去除了遗传冗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t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核心种质。(4)不论10%、5%还是2%取样比例,杂交种质所占比例均大于50%。(5)218号样品在11号位点拥有特异等位基因,261号样品在16号位点拥有特异等位基因,263号样品在7号位点拥有特异等位基因。【结论】毛白杨核心种质最为科学、可信、简约和高效的取样比例为2%~10%,其中最精准的取样比例为2%。如果种质资源数目较大,可以根据遗传多样性适当降低取样比例;如果基数较小,可以适当升高。建议以后构建核心种质或者核心种质时,不要先人为进行�
毛秀红闫少波葛磊王丽张锋董玉峰臧真荣李善文
关键词:毛白杨SSR分子标记微核心种质指纹图谱
大豆核心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抗旱性是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筛选耐旱种质资源提高新品种的抗旱能力,是保障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大豆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系统调查了干旱对163份不同大豆资源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4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3份核心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63份大豆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并鉴定出高抗旱(1级)种质4份(ZDD02159、ZDD10430、ZDD13560和ZDD16874)、抗旱(2级)种质14份、中抗旱(3级)种质52份、敏感(4级)种质74份以及高敏感(5级)种质19份。这些研究结果和抗旱种质的挖掘,为利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旱大豆新品种和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任洪雷张丰屹韩新春洪慧龙朱筱王广金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微核心种质成株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57份小麦核心种质条锈病和叶锈病成株期抗性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条锈病和叶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两种主要病害。为了挖掘与利用抗病资源,以改良我国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我国小麦核心种质中的57份材料分别进行了条锈病与叶锈病成株期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具有条锈病成株抗性的材料有35份,具有叶锈病成株抗性的材料有27份。兼抗2种病害的材料有14份,占全部材料的24.6%。在所有抗病材料中,对条锈免疫或近免疫的有9份,对叶锈免疫或近免疫的有10份,对2种病害的抗性都达到近免疫或高抗的材料有3份,分别为梭条红麦、郑引4号和浙麦1号。本研究不仅为抗条锈和叶锈病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抗源材料,也为深入研究我国小麦核心种质提供参考。
阎晓涛张树伟郑军郭慧娟李欣乔麟轶陈芳常利芳张晓军
关键词:小麦微核心种质条锈病叶锈病
小麦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及其演化初步研究
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需求。小麦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近40%人口的主粮,也是人类蛋白质和矿质营养的主要来源。小麦生产的持续增产稳产及高质量发展对保障我国及全世界的粮食...
赵琦
关键词:审定品种籽粒性状
苦荞核心种质代谢组变异及遗传基础研究
荞麦是一年生或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隶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因其对环境的适应力强、生育期短,是高海拔冷凉地区和彝族同胞的主要粮食作物和救灾填闲作物。荞麦营养丰...
赵辉
关键词:荞麦微核心种质代谢组学
小麦核心种质旗叶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
2022年
以262份小麦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2年2点共4个环境型的旗叶形态性状(长度、宽度、长宽比、叶面积)表型鉴定,并分析了旗叶形态性状与籽粒千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旗叶形态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旗叶长度、宽度、长宽比、叶面积变异幅度分别为10.41~39.31 cm、0.83~2.32 cm、7.83~28.38、7.61~61.00 cm^(2)。不同环境型和基因型下的旗叶形态性状均差异极显著。旗叶长度、宽度、长宽比、叶面积遗传力分别为89.44%、39.51%、90.18%、95.17%。旗叶长度、叶面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度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核心种质发掘与小麦旗叶性状相关的新基因位点提供基础数据资料,并为小麦旗叶形态的分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张咪咪赵秋月韩俊
关键词:小麦微核心种质旗叶遗传力
57份小麦核心种质苗期耐盐鉴定及分子标记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进一步发掘小麦耐盐种质并将其应用于分子育种,为其高效利用提供分子辅助选择依据,以耐盐品种旱选10号与盐敏感品种中国春作为对照,通过苗期耐盐指数(Salt injury index,SI)对57份小麦核心种质进行表型鉴定,同时利用已报道的24个耐盐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标记。结果表明,在250 mmol/L NaCl溶液胁迫后,供试种质的盐害指数呈正态分布,表现为高感、敏感、中耐、耐盐、高耐的种质分别有5、21、24、6、1份,其中,评价等级为耐盐及以上(SI<40.00%)的种质有带芒红麦、黄瓜先、半截芒、小偃6号、兴义4号、Atlas 66和尚麦等7个品种,且带芒红麦、黄瓜先和半截芒的耐盐性明显高于对照旱选10号(SI=30.00%),尤其是带芒红麦为高耐种质(SI=14.24%);Xcfd9在供试种质中具有a、b、c等3种标记型,对应的种质平均盐害指数分别为49.59%(中耐)、57.06%(中耐)和64.74%(盐敏感),存在显著差异(F>F_(0.05),P=0.04),表明Xcfd9与供试种质耐盐性存在紧密相关,且a型或b型标记型在研究筛选出的7份耐盐种质中均存在。
宋楠陈家婷郭慧娟常利芳张树伟陈芳李欣张晓军畅志坚乔麟轶
关键词:微核心种质耐盐分子标记
中国小麦核心种质群体结构及性状改良的遗传基础解析
种质资源多样性调查和功能位点挖掘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而且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代表中国近100年小麦育种历史的262份核心种质为主要材料,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技术进行变异检测,系统分析...
王振玉
关键词:小麦微核心种质GWAS农艺性状

相关作者

司红起
作品数:157被引量:487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多酚氧化酶 引物 普通小麦
马传喜
作品数:281被引量:1,551H指数:2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穗发芽 抗穗发芽 多酚氧化酶
邱丽娟
作品数:614被引量:3,684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豆 SSR 分子标记 大豆胞囊线虫 抗性
姚国新
作品数:89被引量:364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冬枣 野菊花 蒙花苷 微核心种质
常成
作品数:138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穗发芽 抗穗发芽 分子标记 穗发芽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