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1篇“ 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相关文章
冬季东寨港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微型浮游植物是水环境生态碳汇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初级生产的重要执行者。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陆海交界关键带环境——海南东寨港入海口水域,采集了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开阔水域、入港河流和新埠海海端的微型浮游植物的样品,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探究它们在东寨港水域中的丰度、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冬季水域微型浮游植物以真核浮游植物(Eukaryote,Euk)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两大类群为主,其中聚球藻有两个亚群,分别为富含藻蓝蛋白聚球藻(Phycocyanin-rich,PC)和富含藻红蛋白聚球藻(Phycoerythrin-rich,PE)。Syn-PC、Syn-PE和Euk在东寨港水域表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1×10^(4)±1.09×10^(4))、(3.06×10^(4)±7.05×10^(3))、(1.56×10^(5)±8.03×10^(4))cells/m L,底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4×10^(4)±1.38×10^(4))、(3.17×10^(4)±3.81×10^(3))、(1.57×10^(5)±1.05×10^(5))cells/mL;河流和新埠海海端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45×10^(5)±1.34×10^(5))、(6.21×10^(3)±9.13×10^(3))、(2.84×10^(5)±2.26×10^(5))cells/mL。结果显示,在不同水域中,Euk的平均碳生物量占比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pH是影响微型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与底层水体中Syn-PC和Euk显著正相关,与Syn-PE显著负相关;盐度与Syn-PC和Euk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Syn-PE显著正相关;pH与Syn-PC显著负相关,与Syn-PE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微型浮游植物的认识,补充了东寨港保护区开阔水域基础数据的空缺。
石彭兰王强俊谭佐莉赵思弈汤锦铭黄志雄高树基高树基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流式细胞技术聚球藻
南海寡营养海区微型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昼夜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海洋微型浮游植物是地球上粒径最小、丰度最高的产氧光合生物。作为广阔寡营养海域的优势生物类群,微型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有关微型浮游植物...
李长林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流式细胞术
獐子岛海域和胶州湾表层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比较
2022年
为全面了解黄海典型海区微型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北黄海獐子岛海域和2010年1~12月在南黄海胶州湾进行逐月调查采样,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表层海水中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的丰度,包括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和微型真核浮游植物(picoeukaryotes,PEUK),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獐子岛海域和胶州湾SYN和PEUK全年广泛分布,獐子岛海域SYN丰度范围在0.05×103~120.00×103 cells/mL之间,丰度在秋季最高;胶州湾SYN丰度范围在0.02×103~61.80×103 cells/mL之间,丰度在夏季最高。獐子岛海域PEUK丰度范围在0.01×103~18.76×103 cells/mL之间,丰度在秋季最高;胶州湾PEUK丰度范围在0.25×103~95.57×103 cells/mL之间,丰度在春季最高。獐子岛海域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组成以SYN为主;而胶州湾以PEUK为主。PEUK是两海区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两海区SYN丰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影响PEUK季节分布的因素不完全一致,獐子岛海域PEUK丰度主要受温度调控;胶州湾PEUK丰度主要受温度和营养盐浓度影响。与已有研究比较,这两个海区的微型浮游植物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明显高于其他温带沿岸海域,预示微型浮游植物在獐子岛海域和胶州湾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苏恒董逸赵苑孙晓霞孙晓霞赵丽张武昌张光涛
关键词:聚球藻
北部湾海域微型微型浮游植物类群季节变化及其与棕囊藻赤潮的关系初探被引量:10
2019年
近年来,北部湾海域连年暴发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对近海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解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生消过程及其与其他浮游植物类群的关系,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了9个航次的调查,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微型真核藻类、微型真核藻类、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spp.)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等4类浮游植物类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各浮游植物类群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北部钦州湾外侧海域和雷州半岛西侧近岸海域,其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型真核藻类在春、秋两季丰度较高,而冬、夏季较低。微型真核藻类、聚球藻和原绿球藻的丰度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其中聚球藻丰度的季节变化最为显著,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结合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消过程以及调查海域水文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发生过程中,海水温度下降至20℃左右,并且聚球藻和原绿球藻丰度具有明显变化,有望作为棕囊藻赤潮的预警指标,为该海域棕囊藻赤潮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赵越于仁成张清春张清春亢振军曹振轶孔凡洲郭伟周名江
关键词:棕囊藻赤潮浮游植物
秦皇岛近海“褐潮区”微型微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动态变化研究
自2009年起,渤海秦皇岛近岸海域每年夏季都会暴发大规模褐潮(Brown tide),养殖贝类的摄食受到强烈抑制,出现大规模滞长和死亡等现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褐潮暴发时,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占主要优势,但目前对其组...
陈振帆
关键词:浮游植物
环境样本中微型微型浮游植物高通量测序的引物优化被引量:11
2017年
分别以18Sr DNA的V4区和V9区为目标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海水样品中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V4(F/R)、V9(F/R)和C4(F/R)3对引物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自行设计的引物V4(F/R)对真核藻类的扩增特异性高于V9(F/R)和C4(F/R)。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检测样品平均获得68834条原始序列,高质量数据占99%以上,获得基因注释的序列数达94%以上。3对引物V4(F/R)、V9(F/R)、C4(F/R)鉴定的平均微型/微型浮游植物OTUs数分别为78、42、58,引物V4(F/R)鉴定效率相对较高,同时对细小胞藻(Micromonas pusilla)、(金牛球藻Ostreococcus tauri)、密球藻(Pycnococcus provasolii)、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等优势种检出频率高于引物V9(F/R)。相对已发表的2对引物,设计的引物V4(F/R)对海洋微型微型藻类多样性检测更为高效。
刘卫东宋伦吴景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高通量测序
渤海长兴岛海域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被引量:22
2016年
为研究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在褐潮生消过程的多样性变化,以18S r 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4年5月、7月和2015年5月、7月长兴岛近岸海域海水中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地检测长兴岛近岸海域海水中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自行设计的V4(F/R)引物在微型/微型浮游植物群落鉴定方面更为高效.2014年5月、7月在长兴岛海域分别检出微型/微型浮游植物143、165种,2015年5月、7月分别检出123、167种.微型/微型浮游植物群落中绿藻门相对丰度最高,2014年5月、7月分别为44.5%、65.6%,2015年5月、7月分别为81.8%、73.7%.微型/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数都是同年7月高于5月,说明7月海水中微型/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5月稳定.同时发现了渤海海域的褐潮致灾种拟球藻(Nannochloris sp.)和金牛球藻(Ostreococcus tauri),2014年和2015年其平均优势度分别为0.37和0.39;而已发现的褐潮致灾种——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在长兴岛海域的4次调查中虽都有检出,但其优势度(平均为0.000 3)较低.
宋伦吴景刘卫东宋永刚王年斌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多样性
冬季南海南部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于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2日调查了南海南部113°E断面(5—13°N)微型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原绿球藻,聚球藻和真核生物所有站位水柱丰度的均值分别为(1.71±0.47)×104、(1.50±0.72)×103和(1.30±0.50)×102个/m L,原绿球藻比聚球藻和微型真核生物分别高1和2个数量级。原绿球藻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聚球藻主要分布在75m以浅且在25m丰度最高,而微型真核生物主要分布在100m以浅,在25—75m内丰度最高,与叶绿素a浓度次表层最大值层相吻合。在9—11°N之间,原绿球藻和聚球藻最大值层上移且其最大值显著低于周围水体最大值;而在11—13°N之间,微型真核生物出现次表层最大值,丰度明显高于周围水体最大值,这可能分别与调查期间采样区域中尺度冷涡上升流和中尺度暖涡下降流引起的水体运动有关。结果还显示,在深海寡营养站位,原绿球藻、聚球藻和微型真核生物的碳生物量分别占微型生物总碳生物量的(59.16±13.74)%、(23.86±10.83)%和(16.97±5.51)%,表明原绿球藻在光合微型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聚球藻丰度与水体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微型真核生物与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王军星谭烨辉黄良民柯志新周林滨
关键词:南海南部微微型浮游植物中尺度涡
南海北部春季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被引量:4
2015年
2014年5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聚球藻丰度平均值为1.1×10^4 cells/mL,高值主要出现在沿岸带和大陆架区域,向着远海和深海逐渐降低;原绿球藻丰度平均值为1.4×10^4 cells/mL,主要分布在25~100 m水层中;微型真核浮游植物的丰度值总体较小,平均值为1.7×10^3 cells/mL,分布特征为沿岸带与大陆架较高,陆坡与远海较低。微型浮游植物的分布受到温度、光照及营养盐等因素的影响。
张渊洲张健林杨清松凌娟孙红岩江玉凤董俊德
关键词:聚球藻原绿球藻流式细胞术南海北部
盐湖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盐湖在地球表层分布较广,中国是世界上盐湖分布稠密的国家。尽管盐湖生态环境极端恶劣,但它们依然是陆地特别是高原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通常是指粒径在0.2—3μm之间的光合自养型浮游生物,在这一生态类群中既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微型浮游植物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最重要贡献者,也是盐湖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东非Bogoria和Nakuru苏打盐湖中微型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占整个浮游植物生产力的53%—68%。迄今为止,对盐湖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多集中于盐田(Solar salterns)、盐池(Saline ponds)以及碱湖(Soda lakes)等超盐水体中;超盐盐湖中最常见的微型浮游植物主要是蓝细菌(Cyanobacteria)类群,包括席蓝细菌属(Phormidium)、节旋藻属(Arthrospira)和隐杆藻属(Aphanothece)。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低碱浅水盐湖中微型浮游植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类群是微型原核浮游植物,还有部分种类与真核藻类质体序列高度相似。盐湖生态系统中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变化的研究已经逐渐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水体矿化度是影响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及群落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光照、营养成分和温度等也会影响盐湖水体中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及群落结构组成。综述了国内外对不同类型盐湖生态系统中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概况,探讨了不同地理区域各种盐湖中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变化,并就我国未来加强盐湖中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构成、分布与变动及驱动变化的因子等研究提出了建议。
王家利王芳
关键词:浮游生物微微型浮游植物

相关作者

洪华生
作品数:375被引量:5,469H指数:4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台湾海峡 九龙江流域 沉积物 浮游植物 多环芳烃
黄邦钦
作品数:170被引量:937H指数:1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台湾海峡 叶绿素A 光合色素 海洋生物学
白晓歌
作品数:10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研究主题:微微型浮游植物 浮游病毒 北黄海 夏季 青岛近海
林学举
作品数:14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台湾海峡 微微型浮游植物 生态研究 叶绿素A含量 叶绿素A
汪岷
作品数:49被引量:25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研究主题:浮游病毒 噬菌体 夏季 浮游植物 微微型浮游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