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9篇“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相关文章
微小变型肾病的研究新进展
2025年
微小变型肾病(MCD)在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中占70%~90%,在成人中占10%~15%。MCD与循环因子、B细胞、线粒体损伤以及全身和肾小球内皮的改变存在关联。对于MCD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也有新发现。本篇综述旨在通过阐明MCD的发机制及探究部分无创性生物标志物或者备选生物靶标来进一步探索对MCD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
徐李亚星王晓明吴晓庆马粜娟王琪
关键词:微小病变型肾病NEPHRIN足细胞蛋白尿
探讨微小变型肾病机制及治疗
2024年
MCD是儿童及青少年原发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例类型,临床主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为主,目前该疾常规治疗或加用激素疗效及预后均良好,但仍存在复发及激素抵抗,为治疗创造了难题,随着人们对微小肾病的深入研究,对该疾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临床上为药物治疗提供了相关的依据,该文就MCD发机制研究进展及miR-499与微小变型肾病的联系进行相关阐述。
杨传雄顾伟男(综述)周竹
关键词:微小病变型肾病
儿童原发性微小变型肾病的临床研究
背景:原发性微小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是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最常见的理类型,具有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
居涛
关键词:微小病变型肾病复发
初次服用利福平致微小变型肾病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22年
1 例资料患者,男,55岁,体质量75 kg, 身高1.72 m;2020年9月20日因“肌酐升高伴双下肢水肿4天”就诊。患者于2020年8月11日因胸闷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给予利福平胶囊(沈阳红旗,批号:1910061,规格:0.15 g×100粒)450 mg, po,qd;异烟肼400 mg, po,qd;乙胺丁醇750 mg, po,qd抗结核治疗。
冯丙旭邱志宏豆妮娜
关键词:利福平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药品不良反应
频复发性成人微小变型肾病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频复发性成人微小变型肾病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对成人微小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频复发具有实际预测价值的相关指标。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次诊断为成...
梁俊锋
关键词:疾病复发风险分析
尿CD80和血清抗PLA2R抗体在微小变型肾病和膜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Barisoni提出由足细胞结构及功能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疾称为足细胞。对于足细胞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仍采用肾穿刺活组织理学检查作为理分型的金标准。近期研究表明,足细胞可以被诱导表达CD80,从而引起肌动蛋白细...
杨开月
关键词: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
玉肾露配合激素治疗微小变型肾病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玉肾露配合激素治疗微小肾病的临床疗效,以更好的推广和应用,为临床微小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肾病科就诊,经肾活检诊断为微小肾病的患者68...
杨柳
关键词:微小病变型肾病激素治疗临床疗效
CD80对微小变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最常见的因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漏出,进而产生大量尿蛋白的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肾穿刺组织理检查进行分型鉴别诊断,其主要理型包括:微小变型肾病(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其中MCD是NS常见类型之一,好发于儿童和老年人。而这两个群体因为肾穿刺检查的创伤性,往往不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医生也会顾虑创伤、出血或出现合并症,因此寻找替代肾穿刺又能明确该疾诊断的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部分生物因子可特异性鉴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理类型及评估情进展,并有逐渐取代肾穿刺趋势。比如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对膜性肾病的诊断有着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辅助评判治疗效果及预后[1,2]。近年也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作为足细胞表达的分子CD80在MCD的发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3~5]。
郭彦聪李晓东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膜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型肾病肾穿刺
利妥昔单抗在难治性微小变型肾病综合征中的疗效及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难治性微小变型肾病综合征(minimal-change nephrotic syndrome,MCNS)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肾内科接受RTX治疗的MCNS患者23例,根据发年龄分为儿童组(n=12)和成人组(n=11),比较2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差异,并探讨可能影响RTX疗效的因素。结果相较于儿童组,RTX治疗前成人组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更低(P=0.019、0.015、0.039),血清补体C3水平更高(P=0.036)。治疗前6个月,儿童及成人组复发次数分别为1.50±0.67次和1.27±0.47次,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58.3%)和6例(54.5%)停药,7例(58.3%)和7例(63.6%)完全缓解,3例(25.0%)和1例(9.1%)复发。RTX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均升高(P=0.007、0.012),尿蛋白肌酐比值(P=0.046、0.018),血清肌酐(P=0.017、0.043)及总胆固醇(P=0.001、0.009)水平降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RTX治疗激素依赖/频繁复发型MCNS能减少患者尿蛋白复发风险(P=0.051,OR=0.157,95%CI:0.024~1.008)。结论利妥昔单抗对儿童与成人难治性MCNS均具有显著疗效。
樊宁宁张齐武张均李文杰李雪琴刘振宇唐莎王卫黎张静波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微小病变型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微小变型肾病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预测微小变型肾病(MCD)患者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诊断的329例M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诊断MCD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最佳截断值,以截断值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低NLR组(NLR≤3.321)262例和高NLR组(NLR>3.321)67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指标、激素用量及时间、合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3情况,分析NLR与MCD患者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相关性,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患者的关节生存率;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MCD患者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的总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高NLR组的年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比例均较低NLR组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低NLR组降低(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NLR组患者的关节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高NLR组(χ^(2)=10.130,P<0.01),高NLR组与低NLR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和93.5%、76.3%和88.9%、65.2%和85.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LR水平是MCD患者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55,95%CI:1.136~4.089,P<0.05)。结论血NLR水平与MCD患者发生激素性骨坏死的风险相关,可作为评估MCD患者发生激素性骨坏死风险的有价值指标。
申娅董奕君陈雅卓高静歌盛晓笑肖静赵占正程根阳
关键词:骨坏死糖皮质激素类微小病变型肾病激素性骨坏死

相关作者

王峥
作品数:112被引量:421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病毒 肾病综合征 激素敏感型单纯性肾病
林青
作品数:165被引量:1,225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肾康灵 阿霉素肾病大鼠 中药肾康灵 胆红素 NF-ΚB
刘玉夏
作品数:31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肾病综合征 变化及意义 微小病变型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郑健
作品数:242被引量:702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肾康灵 儿童 变应性鼻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赵德安
作品数:115被引量:401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儿童 肾组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