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71篇“ 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相关文章
颅内压监测辅助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效果
2025年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颅内压监测搭配开颅血肿清除干预的效果。方法 精选符合本调查的颅脑损伤患者,经纳入及排除标准评估后,按随机法分入两组,常规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监测组则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比较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前、后24h,两组颅内压指标比较差异小(p>0.05);后10min及后12h,监测组颅内压比常规组低(p<0.05);前,两组GCS分差异小(p>0.05);后,监测组GCS分比常规组高(p<0.05);监测组各并发症率比常规组低(p<0.05);监测组恢复有效率同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搭配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将有效稳定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并降低患者预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手安全性,该疗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洪波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开颅血肿清除术颅脑损伤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开颅血肿清除的效果比较
2025年
分析为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选择分别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开颅血肿清除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期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随机分配60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30名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切除,30名观察组接受神经内视镜微创手。将两组指标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后7d的il-6、hs - crp、tnf - α、PCT、白细胞对照上,观察组均较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后一个月组的NIHSS得分较低,ADL得分和昏迷得分较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住院天数对照上,观察组明显较短(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上,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为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选择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后的血清炎症水平较低,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赵斌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究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4年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组实施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期指标,前及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个月,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实施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治疗,可缩短手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中出血量,且能够更好地改善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潘鹏鲍波邵珠平于效良李文化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显微镜开颅血肿清除术
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与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治疗小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2025年
目的 对比分析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与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治疗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20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显微镜组(n=58)和神经内镜组(n=62)。显微镜组给予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神经内镜组给予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手相关指标、血肿量、血肿清除率、免疫功能指标、后并发症以及预后。结果 神经内镜组的中出血量少于显微镜组,切口长度、骨窗面积均小于显微镜组,手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镜组(P <0.05)。后7 d,两组的血肿量均较前降低(P<0.05);且神经内镜组后7 d的血肿量低于显微镜组,血肿清除率高于显微镜组(P <0.05)。两组后7 d的血清Ig A、 Ig G、Ig M水平均较前降低,但神经内镜组的血清Ig A、 Ig G、 Ig M水平均高于显微镜组(P <0.05)。神经内镜组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显微镜组的18.97%(P <0.05)。两组的预后GO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可显著提高小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优化手及康复质量,降低对患者免疫指标的不良影响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陈涛贾婷君
关键词:小脑出血免疫功能
开颅血肿清除对比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和钻孔引流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0月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开颅血肿清除,52例)和观察组(钻孔引流,45例)。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组采取钻孔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后观察14 d并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神经功能、血肿清除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42、10.345、7.703,P<0.05);后3个月,两组患者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Rankin量表(M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98、3.958、6.517,P<0.05);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05);后3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情况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8,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钻孔引流相较于开颅血肿清除,展现出更优越的治疗效果,在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表现更佳,在预后效果上也更为出色,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霍宇飞王伟丰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血肿清除率
神经内镜微创手与标准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及对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2025年
探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方式,对比分析传统开颅治疗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所发挥的不同手效果。方法 分析手治疗对象是86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单组是43例。研究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治疗。比较指标:①手时间、出血量指标;②手前、后血肿体积数据;③GOS预后分级优良率。结果 ①研究组手时间短,出血量少,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0.05;②两组患者前、血肿体积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状态上看,两种手形式均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但相比较传统开颅,微创手的手指标更优越,可缩短手操作时间,减少出血量,更加安全可靠。
王越川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开颅手术
对比研究微创穿刺血肿清除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影响
2025年
评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的临床疗效及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本次入组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选自本院在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依手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1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观察组(31例)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临床整体疗效优(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进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的疗效更优,且手及恢复情况优,降低后并发症风险,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凸显其治疗优势,值得提倡。
邱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控制下血肿清除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控制下血肿清除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控制下血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期指标及出院后12个月功能预后。结果研究组28例,对照组34例,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2.32±10.85)岁和(59.68±11.40)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用时、中出血量、出院后12个月不良预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控制下血肿清除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手用时短,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可改善患者远期功能及预后。
赵顺忠杨阳鲁华山司玥张明浩段权博李立宏
关键词:自发性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开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软通道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软通道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简称“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各34例。试验组采用软通道治疗,参考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DC)治疗。比较两组围期指标、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炎症指标、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出血量、颅骨缺损面积、手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前,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高于前,而试验组NIHSS评分为低于参考组,FMA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低于前,而试验组以上各项指标检测值较参考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4/34),低于参考组的32.35%(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接受软通道治疗可减小颅骨缺损面积且创伤小,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王坤鹏冯胜利刘金旭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出血及开颅血肿清除编码质量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的编码错误原因,探讨不同出血部位的诊断编码及手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率。方法检索某三甲医院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出院病案中医师主要手名称包含开颅血肿清除或颅内血肿清除的住院病案首页。其中符合条件的病案共227份。检查主要诊断及主要手编码的准确性,并对编码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27份病案中,主要诊断错误编码为12例,错误率5.29%,其中,脑叶出血错编率最高,占比2.2%;主要手编码错误例数为39例,错误率17.18%,其中脑内血肿清除错编率最高,达18.88%;通过分析发现错误原因与编码员未仔细阅读病案、缺乏相关解剖学知识、对该类疾病及手编码知识掌握欠缺、医师病历书写不规范等原因有关;结论颅内出血及颅内血肿清除编码错误率较高,需要不断加强医师病历书写质量,不断提高编码员自身素质水平,还需要建立长效质控机制,对住院病案首页及编码进行质量控制,逐步提高填写及编码质量。
张欣欣张文张锐
关键词:颅内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疾病编码手术编码

相关作者

朱成明
作品数:20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术中超声 预后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颅骨钻孔 高血压脑出血
姚文华
作品数:15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术中超声 预后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颅骨钻孔 高血压脑出血
李嘉
作品数:17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唐山市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核区 心功能 中等量
袁淼
作品数:26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绵阳四0四医院
研究主题:胃裸区 胃癌 开颅血肿清除术 脑脊液外引流 脑出血
汤数
作品数:20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唐山市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疗效 术中超声 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