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篇“ 开采环境再造“的相关文章
开采环境再造在隐患资源回采中的应用
2016年
隐患资源的开采条件极其复杂,回采难度大。凡口铅锌矿主矿体Sh-320 m中段0#采场在回采过程中,由于受矿岩结构破碎、断层、采矿爆破震动、空区暴露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采场两帮跨塌,导致周边相邻区域出现较大面积失稳,形成隐患资源。通过再造开采环境,构建安全的回采条件,实现了隐患资源的安全高效回采。
向军
高价值松软破碎矿体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采矿法条柱施工工艺优化
2012年
高价值松软破碎岩体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采矿方法(下面简称新方法),是由新疆有色集团公司与国家科技部、中南大学合作的重要项目。该研究课题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综合技术研究项目,并在喀矿一号岩体650水平19线展开试验。通过该课题系统综合的研究,创新了喀矿采矿技术的方案,开发了一种适合喀矿矿体赋存特征和采矿技术条件,高效、低成本、安全的采矿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采矿生产的能力、降低了采矿成本、改善了作业条件,保护了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
王海昶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
开采环境再造结构的稳定性与监测技术研究
2012年
开采环境再造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经济、高效和安全的采矿方法。结合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运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从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来研究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对矿山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对采矿环境再造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本研究不仅对该矿山采矿设计有重要指导作用,还将促进开采环境再造技术在其他矿山的应用和推广。
张国华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监测技术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结构稳定性判别与支护设计
2009年
在综合评价现有岩体稳定性评判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普适性较好的弹塑性位移相对比值判别方法作为岩体稳定性的判据。将该方法应用到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得出在采矿过程中其结构顶板会失稳破坏的结论;设计采用预应力长锚索对顶板进行支护,并运用FLAC3D软件对锚索支护网度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4 m×6 m锚索支护时,弹塑性位移比值aθ=0.91,远小于结构破坏的临界值,能维持顶板稳定性;同时该方案下塑性范围及锚索最大轴力变化较小,故得出4 m×6 m锚索支护为最佳支护方案。
谢建兵朱和玲周科平杨念哥龙腾腾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稳定性判据支护设计
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落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以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为原型,运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深入分析深孔诱导崩落开采过程中人工顶板和上、下盘围岩力学演化规律。试验在自行设计的BLES双向加载岩体开挖模拟试验台上,模拟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落充填采矿法的8个开采步骤。试验结果表明:(1)在开挖1#,2#凿岩硐室以及切割拉底时,上、下盘围岩应力和位移都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而人工顶板中部应力值逐渐减小,处于受拉状态。开挖V型堑沟、诱导崩落矿体时,上盘围岩和下盘围岩应力值随开挖步骤急剧增加。上、下盘围岩底部和人工顶板的左端应力值分别达到初始应力的2.2,2.14和2.53倍,应力集中现象明显。(2)开挖完成后,人工顶板和上、下盘围岩最大沉降量分别为8.6,6.5和2.8 cm,满足矿山安全要求。上盘围岩的变形明显大于下盘围岩的变形,且有整体移动现象。(3)构筑9 m厚的人工顶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出现破裂等破坏现象,实现采矿环境再造,同时确保试验采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周科平夏明肖雄刘泽洲邓环宇雷涛
关键词:采矿工程模型试验开采环境再造诱导崩落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人工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度研究
针对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矿体松软破碎、价值高、埋藏深的特点,应用“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其创新点是采用传统的下向进路采矿技术、岩层控制技术、注浆技术等,在回采矿段周围用胶结充填料构筑一个人工封闭结构...
朱和玲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稳定性分析
开采环境再造人工顶板锚索支护设计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点和试验开采环境再造连续采矿方法,并以顶板沉降量和塑性区范围为判据,运用FLAC3D软件对人工顶板预应力锚索支护进行模拟分析。设计3种锚网支护方案分别为:方案1,网度为4m×6m;方案2,网度为6m×8m;方案3,网度为8m×10m。通过比较各方案下顶板的沉降量、塑性区范围以及锚索最大轴力变化等参数,筛选出最佳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方案1中顶板最大沉降量仅为4.24cm,塑性破坏区延伸高度小于7m,锚索最大轴力为16.59MN,且变化平稳,满足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经济合理的要求,而其他方案结果参数均超出混凝土顶板的稳定性极限,由此得出方案1为最佳设计方案。
周科平朱和玲肖雄陈庆发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预应力锚索数值模拟支护设计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针对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殊性,设计采用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采矿法回采,并着重对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结构力学解析法对顶板沉降量的计算,估算出能维持顶板稳定的厚度取值范围;然后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开采环境再造采场数值模型,并对不同厚度顶板进行模拟计算,揭示了顶板厚度对采场稳定性、应力分布以及顶板沉降量的影响规律,表明了塑性区、应力扰动范围以及沉降量都随着顶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趋缓。以顶板沉降量为判据,模拟结果得出顶板厚度为9 m时的最大沉降量为7.67 cm,满足矿山安全要求。同时,兼顾顶板施工工艺、构筑成本和服务年限,得出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宜取9 m。
朱和玲周科平肖雄胡建华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安全厚度人工顶板FLAC^3D数值模拟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方案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征,提出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采矿技术,并主要从维护采场稳定性和保证矿石合格块度率的角度,对崩矿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运用FLAC3D软件对侧向挤压崩矿和水平分层崩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分布和变化来分析不同方案对采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节理裂隙分布对原始矿体的切割作用,以及爆破挤压作用对崩落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向挤压崩矿更有利于维护采场结构的稳定,引导节理裂隙对矿体的合理切割,并能充分发挥挤压效应,提高崩落矿石块度的合格率.图4,表1,参14.
周科平朱和玲肖雄刘俊董国庆
关键词:开采环境再造稳定性矿石块度
开采环境再造连续采矿方法及其关键技术
周科平古德生邓红卫肖雄刘朝辉胡建华
该项目是为高效开发松软破碎难采矿体而发明的开采环境再造连续采矿法。该类矿体传统采用浅孔进路充填采矿法,为了变革这一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采矿成本高、采矿效率极低的采矿工艺,提出“开采环境再造”这一重要的学术思想,创造...
关键词:
关键词:充填采矿法采矿工艺

相关作者

周科平
作品数:483被引量:2,841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采矿环境再造 地下矿山 连续采矿 爆破
肖雄
作品数:45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开采环境再造 振动出矿 数值模拟 振动出矿机 缓倾斜中厚矿体
朱和玲
作品数:17被引量:18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开采环境再造 采矿环境再造 稳定性 人工顶板
刘泽洲
作品数:11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研究主题:采场结构参数 矿房 开采环境再造 采场 数值模拟
胡建华
作品数:384被引量:1,475H指数:20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电磁成形 矿体 采空区 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