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80篇“ 开胸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章
单操作孔电视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分析
2025年
目的对比分析单操作孔电视腔镜手术、传统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4年1月郑州市中心医院外科接诊的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试验组予以单操作孔电视腔镜手术。对比2组手术总用时等围术期情况、术后不同时点疼痛感[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手术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总用时、切口长度、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更短(t=-2.938、-18.202、-3.610、-8.208,P=0.004、<0.001、0.001、<0.001),术中出血总量更低(t=-3.460,P=0.001);2组淋巴结清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术后48 h,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t=-4.492、-3.497、-3.623、-4.937、-5.689,P<0.001、0.001、0.001、<0.001、<0.001);试验组术后IL-6、IL-2R、CRP均比对照组低(t=-9.198,-8.248,-6.743,P均<0.001);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相比,试验组(6.7%)更低(χ^(2)=4.406,P=0.036)。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单操作孔电视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面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痛感轻等优点,且单操作孔电视腔镜手术对机体炎症指标的影响更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亦更低。
韩玉杰
关键词:开胸手术
分析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与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
2025年
分析不同的手术措施,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及时的控制病情恶化。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分为甲(32例)、乙(35例)、丙(30例)三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肺叶切除术、腹腔镜肺段切除术和手术治疗。对比围术期的指标、肺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甲、乙两组的手术时间比丙组短(P<0.05),甲、乙两组的失血量比丙组少,且乙组比甲组少(P<0.05);甲、乙两组的住院时间比丙组短,且乙组比甲组短(P<0.05);甲、乙两组的疼痛程度比丙组低(P<0.05)。乙组患者的肺功能和治疗效果优于甲组,甲组优于丙组(P<0.05)。结论 和传统手术对比,腔镜手术的优势突出,治疗效果较好,其中,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肺叶切除术效果更明显,保护正常组织,值得推广。
张鹏飞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开胸手术早期肺癌
腔镜与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腔镜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了解最佳治疗措施。方法 本次病例收集时间处于2022年1月-2022年8月期间,选择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本次分组方法,选择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手术)与实验组(25例,腔镜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而言,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漏气、手足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12%,远低于对照组32.48%(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较手术前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在手术后均升高,其中,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 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且相较于手术更能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庞靖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创伤性血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电视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创伤性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武警山西总队医院确诊为创伤性血的82例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处理,观察组行电视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处理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腔引流时间、术后镇痛用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皮质醇(cortisol,Cor)、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以及P物质(substance P,SP)的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以及术后第1、2、3天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腔镜手术用于创伤性血治疗效果确切,并可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赵巍
关键词:创伤性血胸电视胸腔镜传统开胸手术术后疼痛程度
腔镜手术手术治疗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对比观察
2024年
目的对比观察腔镜手术手术用于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EA)的治疗效果。方法Ⅲ型CEA患儿139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75例和腔镜手术组64例。手术组接受手术治疗,腔镜手术组接受腔镜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奶量热卡、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以及肺部并发症、壁畸形、吻合口瘘、气管软化、复发性气管食管瘘(rTEF)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9例患儿均通过手术治疗完成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修复,其中135例患儿顺利康复出院,4例患儿死亡,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各2例。腔镜手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手术组(P均<0.05),而手术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奶量热卡均高于手术组(P<0.05)。腔镜手术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壁畸形发生率均低于手术组(P均<0.05)。结论腔镜手术手术治疗Ⅲ型CEA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手术治疗Ⅲ型CE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郭凯郭晓波陈帅胡元军
关键词:食管闭锁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
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3年6月莒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腔镜微创手术)和参照组(传统手术),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心肺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心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参照组,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24 h、72 h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不仅改善心肺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
徐国成
关键词:传统开胸手术非小细胞肺癌
对比分析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对比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其中接受传统手术的40例为对照组,接受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的4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术前,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术前,血小板数目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在外伤手术治疗中,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牙俊锋范玉刚何宏伟马存乾吴鹏
关键词:胸外伤传统开胸手术
全腔镜手术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观察全腔镜手术手术治疗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全腔镜手术患者51例(全腔镜组),手术患者45例(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R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全腔镜组患者术后2d的NLR、PLR水平分别为2.77±0.41、115.46±13.26,明显低于手术组的2.98±0.52、122.87±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患者术后2d的RBC-ICR水平为(32.46±2.57)%,明显低于手术组的(35.40±2.68)%,而TRR水平为(23.18±3.85)%,明显高于手术组的(19.44±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21例发生感染,经鉴定共检出3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比63.16%),革兰阳性菌12株(占比31.58%),真菌2株(占比5.26%);全腔镜组11株(革兰阴性菌7株,革兰阳性菌4株)占28.95%,手术组27株(革兰阴性菌17株,革兰阳性菌8株,真菌2株)占71.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合并糖尿病及术后2 d的NLR、PLR、RBC-ICR、TRR水平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辅助化疗、合并糖尿病及术后2d的NLR、PLR、TRR水平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2 d的RBC-ICR是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相比于全腔镜手术,食管癌采用手术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合并糖尿病及术后2 d的NLR、PLR、TRR水平可能是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卢华伟郭庆伟毛国璋
关键词:食管癌肺部感染开胸手术
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苷激酶1、血气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苷激酶1(TK1)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经病理检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予肺叶切除术,2组均予纵隔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取血清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EA、TK1水平。比较术前、术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气指标。随访24个月,记录2组患者在此期间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相当(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组患者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剩余碱(BE)水平均降低;组间相比,观察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血清CEA、TK1水平均降低(P均<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相当,术后1 d、3 d、7 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 22.92%,P<0.05)。随访24个月,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降低对肺功能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疗效上与小切口手术相当,兼具高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治陈贵和王仲金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非小细胞肺癌
腔镜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探讨腔镜下内固定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9年8月~2022年4月93例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腔镜组(n=50)和传统组(n=43)。腔镜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腔镜下腔内固定术,传统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传统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96.1±24.7)min vs.(110.2±29.1)min,t=-2.526,P=0.013]、术中出血量[(76.0±38.4)ml vs.(140.2±80.8)ml,t=-4.767,P=0.000]、术后带管时间[(3.9±1.6)d vs.(6.2±1.8)d,t=-2.739,P=0.008]、术后引流量[(132.4±53.9)ml vs.(157.9±50.5)ml,t=-2.345,P=0.021]、术后住院时间[(5.8±2.5)d vs.(9.7±2.5)d,t=-4.397,P=0.000]、疼痛时间[(4.9±1.2)d vs.(5.8±1.4)d,t=-2.199,P=0.030]显著短于/少于传统组。腔镜组术后肺炎、肺不张、腔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3、12个月随访,肋骨接骨板固定牢靠,无一例移位、变形、脱落。结论腔镜下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孙灿刘炳春翟春波车建鹏李伟
关键词:多发肋骨骨折电视胸腔镜手术肋骨接骨板

相关作者

陈湘
作品数:27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围术期 肺癌 胸腔镜 开胸手术治疗
莫丽勤
作品数:54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心脏术后 肺癌 围术期 护理体会
杨兰仙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开胸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及护理 电视胸腔镜 外伤性血胸
韦永金
作品数:23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肺癌 品管圈
张睿
作品数:91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结肠癌 盆腔手术 石墨烯 结直肠肿瘤 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