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5篇“ 干燥动力学“的相关文章
- 基于干燥动力学预测火龙果热风干燥特性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基于干燥动力学预测火龙果热风干燥特性的方法,属于农产品干燥技术领域。包括对火龙果进行预处理,进行试验,取均值后分析数据;干燥特性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求解;活化能的求解;常用干燥模型示例;色泽测定...
- 朱艳叶紫琪史俊陶
- 柴胡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及其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索柴胡浸膏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及其活性成分变化规律,以期有效提高其干燥效率和品质。方法:采用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对柴胡浸膏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干燥过程的水分比和干燥速率变化情况,采用6种常用的薄层干燥经验模型对柴胡浸膏干燥过程中水分比曲线进行模型拟合与验证,并运用HPLC测定柴胡浸膏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试验范围内,提高微波功率密度可以更有效地缩短干燥时间,模型拟合发现Page方程拟合度最高,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均随干燥时间延长而降低,且均表现为功率密度越大,活性成分降解率越大。结论:研究工作为提升柴胡浸膏干燥效率和干燥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 任维卿果余春游张永萍刘耀徐剑
- 关键词:微波真空干燥干燥动力学活性成分
- 丹参药材干燥动力学研究及其干燥过程有效成分动态变化
- 2025年
- 研究丹参药材干燥动力学特征,建立适宜的干燥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评价不同干燥方法及其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动态变化,以期为建立丹参药材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等指标评价丹参药材干燥动力学特征,建立适宜的干燥动力学模型;采用热风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评价丹参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并应用UPLC-TQ-MS联用技术分析干燥过程10种丹酚酸类成分和6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通过TOPSIS综合评价法研究不同干燥方法的丹参药材品质。结果表明,丹参的干燥速率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干燥方法的最大干燥速率排序为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热风干燥,切片>整根,干燥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干燥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热风干燥法丹参的干燥活化能大于红外干燥。丹参干燥过程最适宜的动力学模型为Page模型;结合TOPSIS评价结果,50℃红外干燥为丹参药材最佳干燥方法。干燥过程丹参药材有效成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随着失水率的不断增加,丹酚酸类成分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丹酚酸B增加幅度最大,与新鲜药材相比,丹酚酸B含量增加了44倍。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新鲜药材中亦存在,在干燥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丹参酮ⅡA含量干燥后增加了3倍。研究结果为丹参药材产地适宜干燥加工方法的建立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支撑。
- 李玉琴沙秀秀张喆宿树兰倪亮郭盛严辉钱大玮段金廒
- 关键词:丹参干燥动力学丹酚酸
- 离子风烘烤中烟叶烘烤效益分析及干燥动力学模型构建
- 2025年
- 为摸清离子风对烟叶烘烤过程中干燥特性的影响,寻求高压电场在密集烤房内联合热风循环烘烤烟叶的模型,提升烟叶干燥效率,达到节能降本和提升烘烤效益的目的,以云烟87中、上部叶为对象,利用热风与高压电场干燥技术相结合,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干燥特性,计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采用7种干燥模型进行拟合,并对烘烤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离子风加持下烘烤能耗显著降低,烟叶产量与产值得到提高,经济效益提高。(2)高压电场下,烟叶水分散失速率随着针电极电压的增加递增,针电极电压为3、6 kV的处理烘烤时长较对照分别缩短10、16 h。(3)在试验条件下,针电极电压从0 kV升至6 kV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由262μm^(2)/s增至377μm^(2)/s。(4)Wang&Singh和Binomial模型模拟常规烘烤水分比变化曲线、Binomial模型模拟离子风烘烤水分比变化曲线的r^(2)均高于0.99,RMSE均小于0.05;随机选取试验条件进行模型验证,其线性拟合r^(2)值均在0.985以上。高压电场下烟叶烘烤过程中以针电极电压为6 kV时干燥速率最快,D_(eff)最大,烘烤效益最高。Wang&Singh和Binomial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烟叶水分比变化曲线,其中Binomial模型最适合模拟高压电场与热风循环条件下烟叶的干燥过程。
- 刘泽宇段卫东尹光庭申洪涛顾少龙施守杰苗晓辉贺帆王建安
- 关键词:烤烟动力学模型
- 佛手叶粉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品质特性分析
- 2025年
- 为优化佛手叶粉的干燥效率与品质,以干基含水率、失水速率及感官评分等评估指标,探讨了间歇干燥模式、微波功率、装载量对干燥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干燥条件,并比较了热风与微波干燥后佛手叶粉在微观结构、色泽、叶绿素含量、吸湿性、溶解性及茶多酚含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20、30 s的间歇模式下的佛手叶粉品质最佳,时间较短,确定为最优干燥模式。微波功率和装载量对干燥速率产生显著影响,提高微波功率可有效缩短干燥时间,特别是缩短恒速干燥阶段;而在减速阶段,装载量对干燥速率的影响较小。在微波功率385 W,装载量20 g时,感官综合评分达到最高(16.5)。通过对比3种数学模型模拟干燥动力学过程,发现佛手叶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但Page和Wang-Singh模型拟合效果显著,且Wang-Singh模型预测准确性更高,最佳拟合函数为M_(R)=(0.0011+0.0058X_(1)+0.0037X_(2))t^(2)-(0.086+0.1544X_(1)+0.086X_(2))t+1。与热风干燥相比,佛手老叶在最优干燥条件下制备的佛手叶超微粉呈疏松细小颗粒结构,色泽亮绿,感官品质(16.9)更优,润湿性和溶解性有所提升,且茶多酚和叶绿素保留率偏高。以上结果能够为佛手叶的精深加工提供科学指导。
- 孙辉张渤周江鸿许祯毅毛志幸王宇翔庞杰
- 关键词: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
- 防己趁鲜切制热风干燥动力学及其主要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 2025年
- 目的建立防己Stephaniae Tetrandrae Radix趁鲜切制热风干燥的干燥动力学模型,测定其干燥特性参数,研究其干燥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规律,为阐明防己趁鲜切制热风干燥机制及干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60、70、80℃条件下建立防己趁鲜切制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模型,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防己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相态,根据Fick扩散定律和Arrhenius方程计算出有效扩散系数(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Deff)和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Ea),采用HPLC法对防己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质量分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Page模型(MR=e-kt~n,MR为水分比,k,n为模型参数)可以准确地描述防己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温度越高,水分散失越快,模型中的参数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参数n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60、70、80℃热风干燥条件下的Deff分别为8.13×10^(-7)、9.97×10^(-7)、1.04×10^(-6)m^(2)/s,Deff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防己趁鲜切制热风干燥的Ea为12.51 kJ/mol。横向弛豫时间(T2)图谱显示,4 h之前水分相态发生显著变化,自由水比例大幅下降,水的自由度逐渐降低;4 h之后水分含量和相态无明显变化。防己在趁鲜切制干燥过程中,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总含量无明显波动。结论采用干燥动力学模型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观地描述防己趁鲜切制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为阐明防己趁鲜切制干燥机制和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 陈小燕张金莲金姝含张文王浩辛力龚文慧郭静英
- 关键词:防己干燥动力学有效扩散系数低场核磁共振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
- 桑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动力学模型建立及风味分析
- 2025年
- 为获得较好的桑葚干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热风、自然、冷冻、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对桑葚进行处理,分析桑葚的干燥特性,建立其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微观结构、感官和有机风味物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桑葚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存在恒速、加速和减速3个阶段。微波功率对干燥速率和特性的影响最大。桑葚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单项扩散模型。冷冻干燥和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处理的桑葚保持了原有结构,微观结构特性优于热风干燥和自然干燥。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风味发现,热风干燥所得桑葚的风味物质缺失严重,自然干燥桑葚的乙酸含量较高,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桑葚与新鲜桑葚更接近,但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会使桑葚中的糠醛的浓度升高。综上,与热风和自然干燥方式相比,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在感官和风味上有较好的优势,是一种优良的桑葚干燥方法。
- 郭朔李玥隋茜茜刘素稳刘素稳
- 关键词:桑葚动力学模型风味分析
- 基于隧道式微波的鱿鱼片干燥动力学及理化感官品质
- 2025年
- 该文采用隧道式微波技术,探究鱿鱼片的干燥动力学和干燥品质。研究表明,鱿鱼片的含水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干燥速率呈现先快速上升而后缓慢下降趋势,干燥过程符合Page模型。相较于热风干燥(18 h),鱿鱼片(直径3.0 cm)的微波干燥时间缩短至210 min,色泽、复水比、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感官品质均明显提高,水分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值和过氧化值均显著降低,并呈现疏松多孔的微观结构,表明隧道式微波技术能提高鱿鱼片的干燥效率和干燥品质。
- 王林陈文岩王康王智超高瑞昌
- 关键词:鱿鱼微波感官品质
- 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及微观结构、代谢物变化规律研究
- 2025年
- 干燥是槟榔加工的第1步,干燥过程直接影响槟榔的品质和货架期。为了明确槟榔热风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纤维微观结构及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期对槟榔干燥时间进行精准调控。本研究以槟榔鲜果和槟榔杀青果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模型对不同温度下槟榔热风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建立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LC-MS等探讨干燥过程中槟榔微观结构、代谢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干燥曲线呈指数下降,干燥速率曲线分为加速和降速2个阶段,温度对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Page模型对槟榔热风干燥曲线拟合较好,模型决定系数(R^(2))在0.98以上,均方差(mean square deviation,RMSE)在0.02~0.06范围内,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差异不显著,可以较好地反映槟榔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槟榔纤维层变得致密、紧实,杀青处理导致槟榔纤维结构松散。质构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槟榔硬度和咀嚼度增加,弹性降低。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干燥过程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通路、中心碳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黄酮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进而影响有机酸、脂质和类脂分子等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丰富槟榔加工基础研究,以及为槟榔热风干燥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张晶代佳慧王世萍代文婷康效宁吉建邦吉建邦
- 关键词:槟榔微观结构代谢物
- 青椒热风干燥动力学与复水动力学研究
- 2024年
- 为探究青椒的干燥动力学与复水动力学特性,该实验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40、50、60℃)下将不同规格(10 mm×10 mm、20 mm×20 mm、30 mm×30 mm、40 mm×40 mm和50 mm×50 mm)的青椒切块干燥至安全含水率,用8种常见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对青椒干燥特性进行拟合分析;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数学模型对青椒干制品复水特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为60℃、规格为10 mm×10 mm的青椒切块干燥至安全含水率所需的时间最短,为7.5 h,平均干燥速率最大;热风干燥为40℃规格为50 mm×50 mm的青椒切块干燥完成时所需时间最长,为39.5 h,平均干燥速率最小;8种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age、Modified Page与Two term exponential是描述青椒干燥水分比变化情况的最佳数学模型;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688~0.9960,χ^(2)为0.0205~0.2912,均方根误差为0.0041~0.0582,可以准确地模拟青椒干制品的复水过程;当温度为60℃,规格为40 mm×40 mm青椒皱缩率最大,为58.06%,温度为40℃,规格为10 mm×10 mm青椒皱缩率最小,为21.25%。
- 杨清慧宋树民宋树民任桂英张艮任桂英
- 关键词:青椒热风干燥干燥动力学
相关作者
- 王宝和

- 作品数:175被引量:51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 研究主题:氢氧化镁 干燥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动力学研究 分子动力学
- 李斌

- 作品数:667被引量:79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研究主题:卷烟 烟丝 烟支 烟草 抽吸
- 曾目成

- 作品数:18被引量:8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短波 猕猴桃 干燥动力学 安全卫生 色素
- 毕金峰

- 作品数:587被引量:3,151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变温压差膨化干燥 苹果 膨化 中短波 闪蒸干燥
- 焦艺

- 作品数:27被引量:17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短波 猕猴桃 干燥动力学 安全卫生 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