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3篇“ 干旱荒漠区“的相关文章
一种干旱荒漠区绿化植苗保水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荒漠区绿化植苗保水系统,包括固定口、活动口、集水槽、水阀,固定口用于套设于绿化植苗根部与土壤接触位置,活动口为干旱荒漠区绿化植苗保水系统表面一侧留有的开口,干旱荒漠区绿化植苗保水系统采用四周高、中间低...
冉永军丁丽萍陈斌张婉婷王玉凤李晓斐
民勤干旱荒漠区风电场植被群落研究
2025年
河西走廊荒漠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风电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荒漠生态系统脆弱。为探讨风电建设对荒漠植物的影响,对民勤县干旱荒漠区风电场内外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民勤干旱荒漠区风电场内外植物种类基本一致,风电场建设对荒漠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微弱,风电场内外差异不显著;②风电场内外植被覆盖度差异不显著,植被生物量差异显著,均是风电场内的相对较大;③风电场内外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均为红砂、珍珠猪毛菜、合头草、泡泡刺和绵刺,整体上风电场内建群种长势略优于风电场外。
朱丽陈文业谈嫣蓉王斌杰肖云飞邴丹珲王润娟
关键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风电场干旱荒漠区
多时间尺度下西北干旱荒漠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时空变化研究
2025年
基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区122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空间差值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关键驱动因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性,并探讨了风速、降水量、参考蒸散量等气象要素如何影响研究风蚀气候侵蚀力。结果表明:年尺度上,研究中部的阿拉善盟、哈密市等地风蚀气候侵蚀力较强,年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超过50,呈现风速大、降水量低、蒸散量高的气候特征;研究总体呈现风蚀减弱的趋势,主要由风速降低(32.48%)、蒸散量减小(4.73%)、降水量增加(30.17%)导致。季节尺度上,春季风速大、降水量少、蒸散量高,为风蚀最严重的季节,夏季至冬季风蚀逐步减弱。月尺度上,研究各月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风速均呈减小趋势,4月减小趋势最大,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0 a)^(-1)和-0.13 m·s^(-1)·(10 a)^(-1)。
姜婧妍胡琦楚希雅张科王雪姣王森郭燕云
关键词:风速参考作物蒸散量降水量
西北干旱荒漠区排矸场植被模式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2025年
针对西北干旱荒漠区排矸场生态型植被模式生态恢复效果不明确的问题,在宁东煤炭基地排矸场选取25个样地进行调查,利用二段式命名法划分立地类型,利用双向指标种分析法划分不同生态型植被模式,并从生态适应性、生态功能性、经济性3个层面选取指标对生态恢复效果进行评价,构建层次分析—熵权组合赋权模糊物元模型对各样地生态恢复综合效果进行评价。立地类型划分为8类;生态型植被模式包括4类乔木模式和4类灌木模式;不同模式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性存在明显差异,生态型植被模式的筛选应更加侧重于植被的生态适应性;根据综合效果评价结果,分别筛选出不同立地类型最适宜的生态型植被模式。
邓雅元侯晓磊武春丽麻文章赵廷宁曾文杰巩子涵芦治源吴国伟安凡
关键词:生态恢复
干旱荒漠区梭梭的育苗和造林技术
2024年
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土地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特别是西北部地,因其拥有极其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导致该域内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可以使西北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国家借助西北地生态工程建设方式,使得该域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而生态工程建设主要为梭梭树种植,该树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1个品种,我国现有2种,且都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其不仅具备较强的耐高温和耐盐碱性,还能够达到有效的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效果。而阿拉善盟自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梭梭树林重现生机,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种植梭梭树的积极性。但当前在种植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实际的造林质量和育苗质量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和分析了梭梭树在干旱荒漠的有效育苗和造林技术。
石福年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梭梭树育苗技术造林技术
甘肃干旱荒漠区长柄扁桃引种栽培试验
2024年
为了揭示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在降雨量200 mm以下的生长特性并提高其在荒漠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18年开始,白银市生态公益林站从陕西省榆林市治沙研究所引进长柄扁桃,种植在甘肃省景泰县井坪林场,将引种优质种子和1~2年生苗木与当地乡土树种混交种植。6年来,进行了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分别对物候期、生长量、生长特性及其适应性进行观测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长柄扁桃能适应甘肃景泰干旱荒漠区生境,生长良好,正常的开花结果。
王峰
关键词:长柄扁桃干旱荒漠区引种栽培
干旱荒漠区泡泡刺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
2024年
在西北干旱荒漠区实施人工造林、沙化治理、退化林修复和三北工程等项目,可进一步提高荒漠区植被覆盖率,提升防护林防护效益。通过多重比较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种子处理、播种量、播种深度、造林时间和立地条件等因素对干旱荒漠区泡泡刺育苗及造林的影响,并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在西北干旱荒漠区,泡泡刺可以用于人工培育和造林,其育苗和造林的最佳季节是春季,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播种量和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出苗量,砂砾石质地较适宜泡泡刺生长。
白振清宁宝山张春梅杨巨海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泡泡刺育苗造林
干旱荒漠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2024年
干旱荒漠区是我国重点的生态脆弱之一。由于煤矿开采活动的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干旱荒漠区典型井工煤矿的现状分析和文献查询,探讨了井工煤矿在干旱荒漠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该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干旱井工煤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王新涛李丽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井工煤矿水土流失
陇中干旱荒漠区长柄扁桃高效栽培技术
2024年
长柄扁桃在我国呈野生状态,具有独特的耐寒、抗旱、耐瘠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以及观赏作用,其果实含油率高,油品品质优良。为了推广该树种,从2017年开始,甘肃省白银市林业和草原局从陕西省榆林市治沙研究所引进长柄扁桃,种植在甘肃景泰县井坪林场。通过7年多引种栽培观察,长柄扁桃在甘肃景泰干旱荒漠区能正常开花结果,果实品质优良,丰产性好。结合引种情况,总结了长柄扁桃在降雨量200 mm以下的干旱荒漠区高效栽培要点,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王峰杨婧夏娟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长柄扁桃高效栽培
干旱荒漠区不同盐渍化土壤沙地云杉造林试验
2024年
为解决干旱荒漠区盐渍化土壤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本研究在民勤沙生植物园选择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沙地云杉5年生苗木进行造林试验,同时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开展5年和12年苗的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调查研究,总结出民勤干旱适宜于沙地云杉造林的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云杉在民勤地造林适宜的土壤类型为沙壤土,适宜造林的苗木规格为5年生以上的苗木,苗龄超过5年的,带土移栽造林成活率会显著提高,裸根苗适宜的造林时间为春季4月底,带土球移栽在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夏季温度过高,不易开展造林。
杨慧薛斌瑞宁宝山白天霞陆云
关键词:沙地云杉干旱荒漠区盐渍化造林技术

相关作者

陈亚宁
作品数:488被引量:6,309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下游 气候变化 干旱区 干旱荒漠区
李卫红
作品数:416被引量:4,674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 地下水埋深 干旱区 干旱荒漠区
刘金荣
作品数:165被引量:663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河西走廊 干旱荒漠区 干旱荒漠 干旱区 选苗
谢晓蓉
作品数:98被引量:514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干旱荒漠区 河西走廊 选苗 荒漠治理 可持续发展
马建新
作品数:55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干旱荒漠区 幼株 地下水埋深 塔里木河下游 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