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1篇“ 巴丹吉林沙漠“的相关文章
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
2025年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世界遗产名录》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的西夏岩画
2025年
西夏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以古代羌族的一支一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建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其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以贺兰山为固”,管辖今宁夏全境及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部分地区。西夏境内还有鲜卑、回鹘、吐蕃等其他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以中原汉族文化为核心,杂糅党项文化、鲜卑文化、吐蕃文化、回鹘文化等成分的西夏文化,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绚烂多彩,成为辉煌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彤华田野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西夏文化党项族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盐湖碳酸盐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025年
湖泊碳酸盐的形成与湖水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是记录湖泊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6个湖泊中2种类型的碳酸盐(钙华、湖泊沉积物碳酸盐)为研究对象,基于稳定碳、氧以及团簇同位素(Δ_(47))指标,对比分析了2种碳酸盐的沉淀过程及其所揭示的环境信息。研究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6个湖泊中钙华与沉积物2种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著不同,钙华沉积的氧同位素显著较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偏负。(2)湖泊沉积物碳酸盐的团簇同位素温度[T(Δ_(47))]与区域夏季温度接近;而钙华碳酸盐的T(Δ_(47))低于湖泊沉积物碳酸盐。(3)基于氧同位素和T(Δ_(47))估算的碳酸盐沉淀水体δ^(18)O显示,形成钙华碳酸盐的水体δ^(18)O记录了泉水与湖水混合的信号。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盐湖碳酸盐的环境指示意义,为长时间尺度上揭示沙漠湖泊的水文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李全聪雷国良赵晖朱芸孙婉婷于源江戈平
关键词:钙华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梭梭人工接种荒漠肉苁蓉丰产接种技术研究
2025年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在地理梯度上处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中心,属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梭梭是境内防沙治沙先锋树种,大面积营造梭梭林对防止两大沙漠“握手”、保护绿洲生态安全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梭梭接种荒漠肉苁蓉丰产栽培是解决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矛盾“瓶颈”新起点。从基础采种、种子处理、不同深度、不同诱导激素处理对种子影响,生长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开展研究并对比分析,旨在归纳总结出一整套民勤县梭梭接种荒漠肉苁蓉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编写成册,以供广大种植户和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高峰文侠贾筱昕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抚育管护
坚决守护中华民族的自然珍宝——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2025年
2024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项目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决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巴丹吉林沙漠必鲁图高大沙山和湖泊全球重要地质遗产地之后阿拉善盟第三块世界级“金字招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世界自然遗产位于中国第三大沙漠、第二大流动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总面积达1617405.77公顷,约占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的32.87%。
谭志刚万雄厚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产湖泊群
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光伏电站适宜性分区与生态建设建议
2025年
中国沙漠地区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将光伏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恢复相结合是当前沙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前期的选址规划即需要予以重视。较为全面地考虑环境要素,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对沙漠区域开展分区规划,实施精准有效的生态建设工作。本文以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在传统光伏电站选址制约因素基础上,增加影响生态建设的环境限制因素,将该区域按照光伏电站建设适宜性划分为4个一级分区,并进一步根据地形、降水等要素划分8个亚区,提出了各亚区对应的生态建设对策。年降水量不足50 mm的地区生态建设以防风固沙效能为主,而年降水量为50~200 mm的地区可兼顾防风固沙效能以及生态恢复效能。戈壁地区建设时需注意对砾石地表的保护,沙漠地区则需注意风沙灾害防治。
王云正王伊蒙刘建国尚小伟李敏岚柳本立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电站生态建设模式
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林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气体交换对增温的适应策略被引量:1
2025年
随着全球变暖,气温持续升高,极端干旱气候水文事件频发,对全球(特别是干旱荒漠)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具有极强的耐干旱高温的能力,在中国西北荒漠地区被广泛种植。探究不同林龄(5、10、20、30、40 a)梭梭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特征在极端高温下的适应策略,有助于预测梭梭未来在全球变暖(极端高温)条件下的生存境况。利用LI-6800F光合-荧光全自动测量系统测量梭梭温度光合响应曲线,依据IPCC发布的增温幅度,设置了25、27.5、30、32.5、35、37.5、40℃梯度模拟升温变化,分析不同林龄梭梭气体交换差异,利用1515D压力室仪器测量不同林龄梭梭同化枝水势。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梭梭同化枝水势有显著性差异,5~30 a梭梭水势随林龄增加而升高,40 a梭梭降低且略大于20 a梭梭。(2)随着温度升高,不同林龄梭梭光合特性有明显差异,5 a梭梭由于受到水分胁迫最严重,净光合速率(P_(n))最小,10 a梭梭P_(n)呈线性增加,20、30、40 a梭梭P_(n)较高且随温度升高波动较小。不同林龄梭梭在极端高温(35~40℃)P_(n)持续升高(10 a)、保持稳定(20、30 a)或下降(5、40 a)。(3)不同林龄梭梭水分生理特征也有较大差异,特别在极端高温时的差异性与植物生存发展有紧密联系。中龄(20 a)幼龄梭梭(5、10 a)采取的水分利用策略较为保守,在极端高温时,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效率(WUE)、蒸腾速率(Tr)波动较小,且保持着较高的P_(n),对极端高温环境抗逆性强;老龄梭梭(30、40 a)则采取较为激进的水分利用策略,在极端高温时仍然不断提高Tr致使WUE不断降低,虽然能保持较高的P_(n),但是也可能导致树木生长受限,长此以往也可能导致树木的死亡。不同林龄梭梭在极端高温下的气体交换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对极端高温有着不同的适应策略,尤其老龄(30、40 a)梭梭的采取适应策略较为激�
杨杰薛浩杨淇越冯相艳王玉哲
关键词:蒸腾速率
巴丹吉林沙漠激情
2024年
2022年9月22日,在几位朋友的多次鼓动和催促下,我与四川马帮的徐大爷和诚信商道(马帮名),从成都出发,疾驰1400公里,在穿越了从巴丹吉林镇到达沙漠核心区后,于次日凌晨6点抵达蒙古族汉子金塔的营地。1300公里高速路的疲慵和倦急。
谷运龙(羌族)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高速路马帮蒙古族核心区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2024年
2024年7月底,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名不见经传的巴丹吉林沙漠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沙漠千湖”“巴丹吉林”是蒙古语,究竟指什么意思,众说纷纭。其中,有不少人说它的语意是“绿色深渊”。将绿色的深渊与干旱的沙漠联系在一起,凸显了巴丹吉林沙漠的自然特征。
程醉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蒙古语湖泊群深渊
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2024年
2024年7月底,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科学家将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为“沙漠”,半干旱区的流沙堆积称为“沙地”。在我国境内,排上号的就有8大沙漠和5大沙地。那么,这个位于内蒙古境内名不见经传的巴丹吉林沙漠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程醉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世界自然遗产湖泊群《世界遗产名录》半干旱区流沙

相关作者

王乃昂
作品数:321被引量:2,798H指数:3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 气候变化 全新世 沙漠化
董治宝
作品数:374被引量:3,823H指数:4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风沙流 风蚀 土壤风蚀 风沙地貌 沙漠化
董春雨
作品数:33被引量:254H指数:1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 湖泊群 湖泊 水化学
马宁
作品数:32被引量:292H指数:1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 沙漠腹地 湖泊 湖泊群
李卓仑
作品数:65被引量:445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全新世 气候变化 巴丹吉林 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