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87 篇“ 左颈总动脉 “的相关文章
腔内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和左 锁骨下动脉 的支架型血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内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和左 锁骨下动脉 的支架型血管。腔内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和左 锁骨下动脉 的支架型血管包括:管状人工血管;支架,缝合于管状人工血管;内嵌分支血管,用于重建左 锁骨下动脉 ,内嵌分支血管设置于管状人工血管的... 郭亦帆Castor支架在主动脉 弓病变中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2024年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 弓病变的首选方法。如何重建主动脉 弓上分支,是TEVAR的难点和研究方向之一。目前,Castor单分支主动脉 覆膜支架广泛应用于TEVAR术中重建左 锁骨下动脉 ,但其应用于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LCCA)报道少见。因此,本研究探讨TEVAR术中运用Castor单分支主动脉 覆膜支架在TEVAR术中重建LCCA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21年10月—2022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例累及Z2区的主动脉 弓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77岁,平均(59.2±14.08)岁,其中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 夹层3例,主动脉 弓动脉 瘤2例。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采用Castor一体化分支型主动脉 覆膜支架在TEVAR术中重建LCCA。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主动脉 重塑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68~233 min,平均(191±19.06)min,无中转开胸手术。5例患者的LCCA均成功采用Castor单分支支架行血运重建。术后住院期间发生1例脑卒中,术后2个月意识清晰,右上肢肌力完全恢复(Ⅴ级);其余4例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全因死亡、脑卒中、支架移位、夹层复发、内漏、截瘫、左 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主动脉 CT血管造影显示Castor单分支支架位置良好,主动脉 峡部平面主动脉 平均直径与肺动脉 分叉平面主动脉 平均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35.8 mm vs.41.9 mm,P=0.035;31.1 mm vs.36.7 mm,P=0.048);主动脉 及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无内漏,瘤腔/假腔均出现血栓化。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Castor单分支支架在TEVAR术中重建LCCA安全可行,然而,其疗效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多的病例验证。 孙文超 刘涛 裴长安 孙波 曹广信 张杰峰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左颈总动脉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 夹层孙氏手术中左 颈 总 动脉 联合股动脉 插管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左 颈 总 动脉 联合股动脉 插管方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 夹层患者孙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 夹层患者132例,其中男94例、女38例,年龄26~79(52.9±12.1)岁。患者均行孙氏手术即主动脉 根部重建(置换)+升主动脉 置换+全主动脉 弓人工血管置换并象鼻支架置入术,按照术中插管方式分为2组:82例采用左 颈 总 动脉 联合股动脉 插管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29~79(52.8±12.4)岁;50例术中采用腋动脉 联合股动脉 插管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6~75(53.2±11.5)岁。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3)按照患者出院情况分为正常出院组和早期死亡组,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10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孙氏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发生率、中重度主瓣反流、肌酐、弓部受累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观察组的总 手术时间、建立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留观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乳酸值分别为(499.9±74.4)min、93.0(80.8,113.5)min、26.0(25.0,31.0)min、3.6(2.3,6.3)h、22.5(14.0,57.3)h、3(2,6)d、16(13,21)d、2.9(1.9,4.7)mmol/L,均少于对照组的(570.8±94.6)min、109.0(95.8,130.0)min、38.0(27.8,52.0)min、6.0(4.3,11.8)h、75.5(24.0,116.3)h、7(5,11)d、22(16,29)d、5.1(2.0,10.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 根部处理方式(根部成型术、Wh 王元博 冯俊波 胡运涛 董文鹏 彭鹏 李俊涛 刘健良 葛圣林 林敏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腔内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和左 锁骨下动脉 的支架型血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内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和左 锁骨下动脉 的支架型血管。腔内重建左 颈 总 动脉 和左 锁骨下动脉 的支架型血管包括:管状人工血管;支架,缝合于管状人工血管;内嵌分支血管,用于重建左 锁骨下动脉 ,内嵌分支血管设置于管状人工血... 郭亦帆一种主动脉 弓置换用左 颈 总 动脉 灌注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脉 弓置换用左 颈 总 动脉 灌注装置,包括灌注管,所述灌注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头,所述灌注管的一端设置有侧面管,所述灌注管与侧面管之间相连通,所述侧面管的一端设置有侧面堵塞,所述灌注管的下端内侧设置有连接头... 吴永兵 陈世伟 张领先 邹宏鹏Castor支架联合左 颈 总 动脉 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 弓部动脉 瘤的效果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Castor支架联合左 颈 总 动脉 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 弓部动脉 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主动脉 弓部动脉 瘤患者5例。所有患者接受Castor支架联合左 颈 总 动脉 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体支架锚定点在Z1区。患者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返院复查一次全主动脉 CTA,观察治疗效果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98.0±44.4)min,术中未发现明显内漏,住院期间未出现卒中、围术期死亡及逆撕夹层,所有患者穿刺口愈合良好,无假性动脉 瘤及伤口愈合不良情况,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8±4.2)d。平均随访时间为(17.0±4.1)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支架移位、内漏发生,原动脉 瘤瘤体内未见造影剂充盈,未见烟囱支架及Castor支架折断、狭窄、闭塞,未进行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瘤体最大直径小于术前(P<0.05)。瘤体最大直径缩小平均为(11.2±6.8)mm。无一例患者发生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术(TEVAR)相关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出现右侧肢体乏力,MR检查提示左 侧卵圆孔区急性脑梗死,不排除支架相关脑梗死,1例患者发生TEVAR相关脑梗死。结论 Castor支架联合左 颈 总 动脉 烟囱支架技术作为全腔内治疗技术可安全且有效地治疗累及Z2区的主动脉 弓部动脉 瘤,且其可重复性较高。 叶小强 冯钢 黄磊 欧阳春 李海艳 达青恩 欧阳昆富 韩振 任明明关键词:动脉瘤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 左 颈 总 动脉 -左 锁骨下动脉 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左 颈 总 动脉 (LCCA)-左 锁骨下动脉 (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 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 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 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 夹层71例,胸主动脉 瘤2例,主动脉 溃疡5例,主动脉 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 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 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 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 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 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 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 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谢伟 薛云星 李树春 金珉 周庆 王东进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血管移植术 股动脉 联合无名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插管在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 夹层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股动脉 联合无名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插管在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 夹层(ATAAD)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62例,其中26例行股动脉 +无名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三动脉 插管方法建立体外循环(CPB)者为观察组,36例采用股动脉 +无名动脉 的双动脉 插管方法建立CPB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早期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停循环时间更短,但术中出血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机停用时间、胸管拔除时间快于对照组,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脑部并发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当日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二次开胸止血3例(8.33%),术后30 d内死亡3例(8.33%);观察组无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术后30 d内死亡1例(3.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ATAAD中,通过股动脉 +无名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插管可安全、有效地建立CPB,能在保证术中脑部充足血供的同时降低停循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王琛 葛建军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动脉插管 脑保护 Stanford B型主动脉 夹层行左 颈 总 动脉 -左 锁骨下动脉 转流术的护理 2021年 本文总 结85例累及锁骨下动脉 的StanfordB型主动脉 夹层患者行左 颈 总 动脉 -左 锁骨下动脉 转流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识别非复杂和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 夹层,做好控制疼痛和目标血压管理,防止累及锁骨下动脉 的StanfordB型主动脉 夹层的破裂或者逆撕;术后做好血压监测,避免转流手术失败;关注患者颈 部切口,预防呼吸骤停;完善术后抗凝管理,预防血栓形成或凝血功能障碍;关注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和主诉,预防截瘫、逆撕等并发症。 蒋宁莉 李秀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 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 锁骨下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析主动脉 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 锁骨下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 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 锁骨下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4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45.23±22.84) min。主动脉 阻断时间(65.97±19.61)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5.37±25.46) min。在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无院内死亡情况发生。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39±4.83) h,ICU观察时间为(44.25±12.21) h。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 h的患者共有4例,3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内脏缺血与缺血性脊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 弓远端病变患者行支架象鼻术联合左 锁骨下动脉 -左 颈 总 动脉 转流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封闭主动脉 弓远端病变、主动脉 近端病变进行同期处理,确保患者获得预期疗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并促进预后的提升。。 杨龙
相关作者
孙立忠 作品数:530 被引量:2,832 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主动脉 主动脉瘤 STANFORD_A型主动脉夹层 郑铁 作品数:46 被引量:143 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STANFORD_B型主动脉夹层 STANFORD_A型主动脉夹层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心脏外科手术 戈小虎 作品数:278 被引量:945 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腹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孙浩亮 作品数:16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主动脉弓部 人造血管 灌注不足 灌注 左锁骨下动脉 赵桂锋 作品数:16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给药法 左颈总动脉 肾动脉 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