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5篇“ 左半肝切除“的相关文章
腹腔镜切除术(Glisson鞘外离断法)
2025年
患者,男,56岁,反复右上腹闷痛1年,查体示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阴性。乙表面抗原阴性,脏储备功能检查结果为157.4%,功能评估Child-Pugh A级。上腹部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均提示内胆管结石,脏无硬化,胆总管及胆囊无明显结石。诊断为内胆管结石。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拟行腹腔镜切除术。常规探查腹腔脏器和病灶情况,进一步评估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采用电刀或超声刀打开镰状韧带、右冠状韧带、侧三角韧带,暂时保留圆韧带,以保留其对脏的牵引作用,便于后续解剖蒂。超声刀打开胃韧带显露整条静脉韧带,作为后续解剖蒂标记。
翁山耕
关键词:左半肝切除术左肝内胆管结石肝脏储备功能肝圆韧带腹部超声
ICG荧光导航联合Laennec膜入路在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
2025年
背景与目的: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精准定位病变与优化手术路径至关重要。传统手术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可精准显示脏内病变边界,Laennec膜入路有助于清晰解剖内结构,本研究探讨ICG荧光导航联合Laennec膜入路在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1月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胆外科收治的44例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2例采用高清腹腔镜下Pringle法全血流阻断切除术(对照组),另22例应用ICG荧光导航联合Laennec膜入路行腹腔镜切除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手术平均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第1、3、7天的功能[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1~6 d腹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218.19±39.18) min vs.(245.23±44.36) min,P<0.05]、手术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320.44±78.62) mL vs.(456.37±88.16) mL,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4%vs.9.09%,P>0.05)。观察组术后1~6 d腹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431.19±152.18) m L vs.(528.23±184.36) mL,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9.21±2.92) d vs.(12.72±3.24) d;(2.24±0.42) d vs.(3.35±0.53) d,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3、7天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3%vs.77.27%,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ICG荧光导航联合Laennec膜入路在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陈姜王春荣曹家洪喻晨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吲哚花青绿
"一枪法"快速离断Glisson蒂及Arantius管平面在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一枪法"Glisson蒂和Arantius管平面快速离断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切除术(LAL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1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胆胰外科行LALH的12例肿瘤、13例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66.6±11.9)岁。25例患者中15例施行用1支切割闭合器将Glisson蒂及Arantius管平面一并离断("一枪法")的LALH,纳入改良组;另外10例患者施行完全游离并带线悬吊Glisson蒂后离断的传统LALH,纳入传统组。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离断Glisson蒂时间、术中是否显露中静脉主干、断时间、是否发生中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破裂出血或胆管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 d复查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结果两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均无中静脉及其重要属支损伤,也无胆管损伤。改良组离断Glisson蒂时间少于传统组(6.1±1.6)min比(13.8±3.0)min,断时间少于传统组(24.9±3.5)min比(33.4±3.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4、-6.08,均P<0.001)。改良组有14例术中显露中静脉,传统组为0例。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 d AST、AL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一枪法"Glisson蒂与Arantius管平面快速离断后行LALH安全、可行,且离断Glisson蒂及时间短。
邹毅健陈达伟汤晓东陈胜周标黄逸涛刘双海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胆石
腹腔镜切除联合管残端胆管探查取石治疗复杂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联合管残端顺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复杂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7例复杂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31~79岁,中位年龄58岁。12例行腹腔镜切除联合管残端顺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组);15例行传统开腹部分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传统组)。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等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等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清除胆管结石,均无死亡,仅传统组出现1例衰竭。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76±41)min、(1.3±0.5)分、(13±3)d、(7.7±1.1)万元,明显低于传统组的(315±49)min、(2.2±0.4)分、(19±7)d、(9.5±2.7)万元(t=-2.172,-3.950,-2.885,-2.301;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1例,传统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胆漏、结石复发分别为2、1例,传统组相应为3、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随访期间未见胆管损伤、狭窄或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复杂叶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切除联合管残端胆管探查取石安全有效,且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费用低等优势。
栾天继曹定梅洪亮付航玮杨凯王丹尚作宏凌锋李支会张振雨胡逸林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腹腔镜
腹腔镜切除术的优势及手术关键步骤的探讨
2024年
探究腹腔镜切除术的优势及手术关键步骤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数据库中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原发性癌患者筛选出来,把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各项时间、术后生存率等。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概率仅有2.5%;手术时间、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比较短;术后6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切除术作为治疗脏疾病的重要手段,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林丽张含夏江临韩雪刘青
关键词: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
改良“隧道法”优先离断出入血管的腹腔镜切除
目的:探讨改良“隧道法”(分段建立隧道的)优先离断出入血管的腹腔镜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市人民医院胆外科2018年8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
张志远
关键词:左半肝切除术隧道法肝内胆管结石肝细胞癌
不同入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全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原发性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入血流阻断方式不同分为Glisson组和Pringle组,各30例。Glisson组行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Pringle组行Pringle全血流阻断法。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门静脉血流速度(PVV)]及并发症。结果Glisson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ringle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ringle组(P<0.05);Glisson组术后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Pringle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MAP、HR、P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ingle组(P<0.05)。结论Glisson鞘外与Pringle全血流阻断法在腹腔镜切除术应用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法手术耗时较短,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功能影响较小,且不会对患者组织血流造成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涂亮苏永杰
关键词:肝功能
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在腹腔镜切除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对腹腔镜切除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75例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治疗的癌患者,根据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B组与C组,各25例。A组实施Pringle法,B组实施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C组实施鞘内解剖血流阻断+静脉阻断法,3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3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 d功能、免疫功能、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生命质量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C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B组,B组短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ICAM-1、CRP、IL-6、IL-8水平升高,C组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降低,C组高于A组、B组,B组高于A组(P<0.05);血清MIF水平降低,C组低于A组、B组,B组低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个月的症状/不良作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升高,C组高于A组、B组,B组高于A组(P<0.05)。C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与Pringle法和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相比,鞘内解剖血流阻断法+静脉阻断法可有效控制腹腔镜切除癌患者术中出血,有效调节患者血清ICAM-1、MIF、CRP、IL-6、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功能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常江王勇杨青壮
关键词:肝癌肝血流阻断细胞间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头侧入路腹腔镜下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常规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0例行头侧入路腹腔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为头侧入路组,另外60例行常规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切除术的患者为尾侧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胆管炎、胆漏和残余结石等)发生情况。结果头侧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尾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尾侧入路组(均P<0.001);头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出血、胆管炎、胆漏和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均低于尾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头侧入路腹腔镜下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相较于常规尾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短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黄无浪张旭华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左半肝切除
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腹腔镜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经尾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3、7 d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 d TBil水平,术后1、3、7 d 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放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叶疾病手术方式的有效选择。
朱胜昌李敏刘思晖潘井岗沈波熊良兴
关键词:腹腔镜左半肝切除

相关作者

刘荣
作品数:389被引量:2,149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机器人 肝切除 腹腔镜肝切除术
陈焕伟
作品数:257被引量:1,002H指数:1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移植 肝切除术 肝细胞 肝癌
张耀明
作品数:24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腹腔镜手术 左半肝切除术 肝胆管结石
罗宇峰
作品数:13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腹腔镜手术 左半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邓国明
作品数:47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 肝切除术 人乳头瘤病毒 沙眼衣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