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0篇“ 巢湖流域“的相关文章
- 巢湖流域禽类规模养殖碳氮足迹时空特征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禽类规模养殖过程中的碳氮流动对巢湖流域造成的环境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选取禽类规模养殖中饲料种植、饲料加工、禽类养殖和粪便管理4个生命周期阶段,建立禽类规模养殖碳氮足迹分析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巢湖流域1990—2020年禽类规模养殖造成的碳足迹和氮足迹。结果表明,巢湖流域禽类规模养殖造成的碳足迹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2010年从0.3×10^(6)快速增长到1.5×10^(6)t CO_(2)当量(CO_(2)-eq),随后下降到2020年的0.9×10^(6)t CO_(2)-eq,其中饲料种植阶段对碳足迹的贡献明显高于其他阶段,为56.0%~71.3%;氮足迹呈现类似的变化特征,1990—2005年从0.2×10^(5)增长到1.1×10^(5)t活性氮当量(Nr-eq),随后下降到2020年的0.8×10^(5)t Nr-eq,主要由饲料种植阶段和粪便管理阶段贡献,分别约占70%和30%。空间分布上,巢湖流域禽类规模养殖的碳氮足迹集中在以肥西县为主的偏西部地区。2020年,肥西县分别贡献了巢湖流域禽类规模养殖总碳和总氮足迹的31.5%和29.3%。基于此,提出加强饲料种植阶段中的农资消耗的管控、革新粪便管理方式及处理技术、调整禽类规模养殖的结构、规划区域的养殖规模等措施建议。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流域禽类养殖环境足迹研究,而且可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 方维鑫武慧君朱慧敏梅威苏畅
-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巢湖流域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巢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研究
- 2025年
-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生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对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分析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巢湖流域耕地面积最大,历年占比均超60%;未利用地面积最小,历年占比均小于1%;建设用地占比增长最为明显,共增加5.35%,耕地转化是其主要来源。(2)较高等级(Ⅳ级、Ⅴ级)生境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与西南部的水域和丘陵地区,面积变幅较小(仅增加24.22 km^(2));低等级(Ⅰ级)生境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的城市建成区,扩张最为明显(面积增加1051.86 km^(2));较低等级(Ⅱ级)生境分布最为广泛和分散,面积呈持续缩减态势(共减少1052.44 km^(2));流域内生境质量等级转移以Ⅱ级生境向Ⅰ级生境的转移为主,流域生境整体呈退化趋势。(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变化匹配性较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也是促使流域生境质量退化的最大贡献者。
- 杨冬雪沈非史宇杰段亚芳陈铭杨程煜
- 关键词:土地利用巢湖流域
- 2014—2023年巢湖流域河湖系统总磷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2025年
- 基于2014—2023年巢湖流域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获取的8个巢湖点位和9个环湖河流断面的总磷(TP)逐月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近10年巢湖流域河湖系统ρ(TP)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巢湖ρ(TP)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0.107 mg/L),2018—2020年快速下降,之后进入“波动期”,2023年ρ(TP)年均值下降至0.066 mg/L,季度变化特征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环湖河流ρ(TP)呈下降趋势,ρ(TP)年均值由2014年的0.29 mg/L下降至2023年的0.087 mg/L,2014—2019年ρ(TP)下降幅度较大,2019年之后进入“瓶颈期”;与湖区相反,环湖河流ρ(TP)季节特征表现为春、冬季>夏、秋季,但最高值出现在6月。从空间分布看,巢湖湖区ρ(TP)由西向东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但西巢湖ρ(TP)下降幅度>东巢湖,使西高东低的趋势明显变缓;环湖河流ρ(TP)下降幅度远大于巢湖湖区,各环湖河流ρ(TP)变化趋势各有差异;尽管巢湖西侧入湖河流治理成效显著,部分南部和东北部入湖河流ρ(TP)有上升趋势,而西侧入湖河流的ρ(TP)仍高于南侧和东北侧。巢湖流域河湖系统ρ(TP)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联动性,为有效控制湖泊中的磷元素,建议在对西侧入湖河流持续控磷的基础上,加强对南侧、东北侧入湖河流磷元素的污染防控。
- 张劲松王欢刘阳孙亚敏唐萍陈晋
- 关键词:巢湖总磷聚类分析
- 有机肥等氮替代对巢湖流域稻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推动巢湖流域秸秆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建立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区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以巢湖地区典型稻-麦轮作体系为对象,本研究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CF(常规施肥)以及100%、50%、30%猪粪和秸秆等氮替代化肥处理,对稻麦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秸秆有机肥替代处理下,小麦和水稻产量最高,分别为4611.11、10364.44 kg·hm^(-2),相较于常规处理无显著差异。100%有机肥替代处理显著降低作物产量(P<0.05)。秸秆有机肥替代处理下,小麦、水稻平均产量高于猪粪有机肥替代处理。50%有机肥替代处理有效提高了小麦、水稻季氮、磷素偏生产力,相较于常规处理,小麦季氮素、磷素偏生产力平均提高14.64%、4.35%,水稻季氮素偏生产力平均增幅为13.13%。100%有机肥替代处理则显著降低了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率(P<0.05)。有机肥等氮替代能有效提高土壤pH及养分含量,并与替代比例呈正相关。综合分析稻麦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在本试验条件下是适宜巢湖流域稻麦轮作生长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 刘莹李陈骆美高庭峰范松马友华朱林
-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肥力养分吸收
- 巢湖流域杭埠河水量模拟数学模型研究
- 2024年
- 杭埠河是入巢湖最大河流,掌握其水量变化是巢湖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针对杭埠河复杂的流域地貌和工情特征,采用水文水动力耦合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杭埠河水量模拟数学模型。流域产流以陆面下垫面类型为基础逐栅格分布式计算,各单元产流按照流程汇集至子流域出口。河道水流动力演算采用运动波方程来计算,通过源项实现水文过程与水动力的耦合连接。典型洪水年2016年水雨情过程模拟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可靠捕捉河流洪峰过程,复演杭埠河入湖的水量时空动态变化。
- 熊竹阳齐鹏云崔力鹏赖锡军
- 关键词:流域水文水动力数学模型巢湖流域
- 巢湖流域防洪新格局方案构建研究
- 2024年
- 2020年巢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同期遭遇长江高水位,长时间不能自排,导致流域大面积破圩。鉴于巢湖流域现状防洪体系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典型年洪水分析,按2020年巢湖最恶劣典型年排洪条件,构建巢湖流域“蓄洪、自排、抽排”相结合的综合防洪新格局方案,以保障流域防洪安全。
- 马玉峰田娟
- 关键词:蓄洪巢湖流域
- 基于MOP-PLUS模型的巢湖流域景观格局多情景预测
-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合理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MOP-PLUS模型,对巢湖流域203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构建了自然发展、生态优先、经...
- 马萍金爱博林箐
- 关键词:巢湖流域多目标规划
- 环巢湖流域方言使用现状调查及保护传承路径研究
- 2024年
- 环巢湖流域方言是环巢湖文化的重要表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言使用现状和方言态度有了新的发展。研究发现年龄、职业和学历能够影响人们使用方言的频率和范围,大多数受访者倾向于跟晚辈说普通话而非方言,导致儿童使用方言的人数越来越少,环巢湖流域江淮方言处于潜在的濒危状态。大多数受访者认同方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受访者认为方言在平时已无用处。基于环巢湖流域方言使用现状和方言态度的调查,结合其濒危状态和社会作用,文章尝试从政策建议、路径选择和具体策略三个方面为环巢湖流域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可鉴之策。
- 王娟
- 关键词:方言保护传承
- 1861-2010年巢湖流域气候和生产力要素数据集
- 2024年
- 巢湖是我国五大湖泊之一,人类活动历史长久,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湖泊水体造成了重要影响。尤其近百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巢湖流域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加剧了流域植被退化,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环境问题。本研究利用实测和模拟的多源数据,建立了高分辨率、长时段的生态系统气候和植被生长数据集,通过采用薄板光顺样条空间插值方法,以STASH软件为基础开发生物气候软件建立了气候数据,包括1861-2010年的高分辨率气温、降水、日照百分比、最冷月均温、最暖月均温、大于0℃积温和大于5℃积温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结合NPP算法模块计算得到了相同时期的植被数据,包括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和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分析。本数据集为区域潜在植被重建及其植被变迁定量研究提供了模型数据,也为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对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以作为工业革命以来中国区域典型流域生态系统数据集建设的参考案例。
- 李蓓蓓韩雪魏柱灯吴星麒
- 关键词:生态系统巢湖流域
- 不同施氮量对巢湖流域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巢湖流域水稻氮肥最佳施用量,为提高该区域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置不施氮肥(N0)和施氮105 kg/hm^(2)(N1)、210 kg/hm^(2)(N2)、315 kg/hm^(2)(N3)共4个处理,分析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水稻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N2最高,为196.7万/hm^(2);施氮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每穗实粒数,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与水稻产量符合报酬递减律,二者关系呈现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经拟合,当施氮量为202.6 kg/hm^(2)时,水稻可达到最高产量,为8732.5 kg/hm^(2)(R2=0.9892);水稻籽粒氮素含量在8.91~15.01 g/kg,各处理水稻籽粒氮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N3>N2>N1>N0;不同处理间水稻籽粒氮吸收量差异显著,N2最高,为132.12 kg/hm^(2),N0最低,为54.81 kg/hm^(2),各处理水稻籽粒氮吸收量由大到小顺序为N2>N3>N1>N0;各处理秸秆氮吸收量均远低于籽粒,N2、N3处理显著高于N1和N0;N2的氮素当季回收率最高,为48.62%,而N1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则最高。[结论]在巢湖流域水稻产区,氮肥施用量为210 kg/hm^(2)时,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较高,是较为适宜的施氮量。
- 尹学政
- 关键词:水稻巢湖流域氮肥用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效率
相关作者
- 马友华

- 作品数:533被引量:4,910H指数:31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 农业面源污染 巢湖流域 重金属 GIS
- 王心源

- 作品数:194被引量:1,66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巢湖 巢湖流域 遥感 考释 政制
- 金菊良

- 作品数:660被引量:6,814H指数:44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遗传算法 集对分析 联系数 加速遗传算法 投影寻踪
- 吴开亚

- 作品数:105被引量:2,248H指数:2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巢湖流域 碳排放 集对分析 生态足迹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程先富

- 作品数:87被引量:1,04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洪涝灾害 巢湖流域 GIS 土壤侵蚀 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