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9篇“ 川藏公路“的相关文章
中国最美人文景观大道的传奇故事(四)——一位川藏公路建设者的亲身经历
2025年
地质勘察精英用生命和智慧揭开了二郎山自然禁区的地质谜团,在二郎山气候极其恶劣,地理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工作条件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四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队、四煤田地质局两支勘察队伍只有5个多月的时间,要完成勘察合同规定的:包括工程地质测绘、钻探试验、水文地质测试、物探、地应力测量等10个项目45个子项目的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承担B轴线勘察的四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队,为抢时间、赶任务,增派了8位物探、钻探工程师上山,加强野外勘察工作力量。
李任杰
关键词:人文景观川藏公路地应力测量传奇故事
周敬鲁:川藏公路上“最可爱的人”
2024年
40多年前,一位30岁的农家汉子走进荒无人烟的西,成为了一名养路工。经过40多个春夏秋冬,当年的年轻小伙已经步入了古稀之年,岁月让我们淡忘了他年轻的容颜,却让我们永远铭记他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成绩,他就是西东九县林芝公路养护段养路工人,贵州省惠水公路管理段退休工人——周敬鲁同志。养护工作虽然艰辛,但周老持着信念勇往直前。
杨顺琴
关键词:退休工人川藏公路春夏秋冬养护工作
川藏公路G318线病害路段路线总体方案研究
2024年
川藏公路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中的田妥村至根要村段全长42.569km,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岩堆、岩溶等地质灾害影响路线总长4.903km,占路线全长的11.52%,是阻碍拟建公路发挥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初设阶段综合考虑病害特征、施工难度、风险、治理及管养费用、施工是否发生次生灾害等因素提出了相应路线方案。其中K3610+300-K3610+400段滑坡初设阶段采用480m雪囊隧道+1056m纳克邦隧道+1144m明线方案通过;K3617+400-K3617+580段滑坡初设阶段采用3座桥梁+高边坡方案通过。施工图阶段对上述2段初设方案进行优化,优化路线占路线总长的7.81%,其中雪囊隧道(480m)+纳克邦隧道(1056m)+1144m明线调整为2710m隧道方案;3桥+高边坡方案调整为438m隧道方案。优化后路线方案可实现安全、可靠、舒适、通畅的总体目标。
席华琳
关键词:川藏公路滑坡岩溶泥石流
是谁,创造了川藏公路和青公路这样的人间奇迹
2024年
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到第三年历四月十五(历与农历相差约几天),才到达西,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合婚。全程用了两年多时间。70年前的西,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条公路。在崇山峻岭、大河冰、茫茫雪野中,仍然沿袭着驿道、溜索、皮筏子等原始古老的交通方式,百姓间的盐粮交换大多靠人背、畜驮……
郭建勋
关键词: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川藏公路G318线典型病害类型分析及路线方案设计
2024年
川藏公路G318线提质改造工程中的田妥村至根要村段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岩堆、岩溶等地质灾害影响路线总长4.903km,占路线全长的11.52%,是阻碍拟建公路发挥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文章首先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调绘、地质勘探、钻芯取样、土工试验等方式对项目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地质勘查结果的基础上,对不同病害路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项目主要包括6处崩塌、21处泥石流、5处岩堆(碎屑流)、3处岩溶与2处顺层边坡。其中,K3610+300-K3610+400段滑坡初设阶段采用480m雪囊隧道+1056m纳克邦隧道+1144m明线方案通过,施工图阶段优化为2710mm纳克邦隧道方案;K3617+400-K3617+580段滑坡初设阶段采用3座桥梁+高边坡方案通过,施工图阶段优化为438m的三削3号隧道方案。顺层边坡段采用根要大桥跨越,并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两岸边坡在天然、暴雨、暴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桥址区区域稳定性较好,采取相应的支挡防护措施后适宜桥梁建设。该项目路线方案可实现安全、可靠、舒适、通畅的总体目标。
席华琳
关键词:川藏公路地质灾害病害类型处治措施
川藏公路网建设促进产业转型与民族互动——基于康定贡嘎山镇的考察
2024年
1954年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后,青高原东部的广大乡村,通过省道、县乡道等支线公路建设,陆续与川藏公路主干线连接。川藏公路逐渐发展为由两条主干线和众多支线交织而成的现代公路网络。川藏公路网建设对青高原东部基层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深刻且持久的影响。本文以四省甘孜族自治州康定市贡嘎山镇为例,结合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呈现了川藏公路网建设的缩影及其对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和民族交往互动的促进作用。川藏公路网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了贡嘎山镇的民族交往互动,川藏公路网拓宽了各民族交往互动的空间;当地村民集中向游客提供高原旅行的结构性支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互惠合作经营模式;长期共同生活促进通婚等强社会关系的产生。对于外地商人而言,他们长期在当地经营生意,与本地人共同生活,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与当地人形成了通婚等强社会关系。
励轩余扬王鑫源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型
中国最美人文景观大道的传奇故事(三)——一位川藏公路建设者的亲身经历
2024年
本文作者李任杰先生,今年已经89岁高龄,是四省交通运输厅的一位退休老干部,一生从事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他曾参与川藏公路建设,后期更是主导了川藏公路关键“咽喉”——二郎山隧道的论证与勘察设计。值此“两路”建成70周年之际,作者深情回忆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建设动议、论证、争取立项、勘察设计的曲折过程,谋划《川藏公路整治工程总体设计思路(方略)》,根据手头保存的档案资料和亲身经历,为读者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更为行业留下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从业感悟。本刊将分期节选刊载李任杰的文章,以纪念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李任杰
关键词: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整治工程退休老干部人文景观
中国最美人文景观大道的传奇故事(一)——一位川藏公路建设者的亲身经历
2024年
本文作者李任杰老先生,2024年已经89岁高龄,是四省交通运输厅退休老干部,一生从事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他曾参与川藏公路建设,后期更是主导了川藏公路关键“咽喉”——二郎山隧道的论证与勘察设计。正值“两路”建成70周年之际,李任杰老先生回忆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建设动议。
李任杰
关键词: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退休老干部人文景观传奇故事
中国最美人文景观大道的传奇故事(二)--一位川藏公路建设者的亲身经历
2024年
川藏公路演变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精华段的序曲,根据国家批准修建二郎山隧道、整治川藏公路(南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关怀、四省人民政府的支持和交通部的直接领导下,争取国家批准立项,经过3年多时间开展艰苦卓绝的踏勘论证和勘察设计,以及3年多时间高质量施工建设,1999年11月28日,一座突破二郎山“自然禁区”,当时中国最长、埋最深、地应力(产生岩爆)最大、环境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二郎山隧道,在横断山脉东部横空出世。
李任杰
关键词: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南线景观大道人文景观环境地质条件
天路见证 川藏公路甘孜段两路精神传承史
2024年是川藏公路全线贯通70周年。其中的甘孜段是川藏公路的起始段,是全线建设中难度最大的路段之一,是“两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延续地、全国公路行业先进模范培育地、全国公路行业榜样传播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甘孜公路...
雷位卫

相关作者

尚彦军
作品数:281被引量:1,88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边坡 川藏公路 地应力 花岗岩 地质灾害
杨志法
作品数:236被引量:2,11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边坡 岩石力学 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 川藏公路
程尊兰
作品数:93被引量:78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泥石流 冰湖溃决 滑坡 川藏公路 溃决
崔鹏
作品数:562被引量:5,471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泥石流 汶川地震 滑坡 泥石流灾害 灾害
陈洪凯
作品数:509被引量:2,995H指数:31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危岩 泥石流 三峡库区 道路工程 岩石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