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5篇“ 嵩草属植物“的相关文章
西藏高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明确西藏(Kobresia)植物种类特征和分布区域,通过数据资料收集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高原海拔3 100-5 300 m部分地区不同植物群系进行植物的调查。结果表明:植物是高山原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在18个区域共发现了12种;在沼泽甸上藏北(K.littledalei C. B. Clarke)、藏西(K.deasyi C. B. Clarke)和喜马拉雅(K.royleana(Nees) Boeckeler)生长良好,高山甸则以高山(K.pygmaea C. B. Clarke)、矮生(K.humilis(C. A. Mey.) Serg.)和日喀则(K.prainii Kük)分布较为广泛。大花(K.macrantha Boeck)和粗壮(K.robusta Maxim)作为高山原较为常见的伴生植物;喜马拉雅其生态位较宽,在沼泽化甸、高山甸和各类灌下丛中均有分布。因此,对西藏高原资源调查及其适应特征特性研究,对缓解植被退化和资源的合理开发有着举足轻重作用。
魏巍周娟娟白玛嘎翁曲广鹏
关键词:高山草原嵩草属地理分布
西藏东达山3种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为研究3种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特征,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叶片表皮、叶肉、叶脉等解剖结构的差异,并比较分析叶片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表皮近、远轴面均由1层表皮细胞组成,线叶表皮细胞最大,其次为高山,大花最小。大花近轴面主脉凹陷处存在泡状细胞,高山和线叶近轴面无泡状细胞。3种叶表皮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近轴面角质层均厚于远轴面,线叶角质层最厚,其次是高山,大花最薄。叶肉没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但有发达的气腔。机械组织和维管束占叶片横切面面积的比例均较小,线叶最大,高山次之,大花最小。线叶维管束鞘总面积最大,高山次之,大花最小。3种植物叶片不同部位解剖结构均存在差异,其中高山在叶片不同部位中存在极显著差异的结构最多,线叶次之,大花最少。可见,3种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分类学的重要依据;均具有典型的旱生植物特点,线叶和高山有较厚的角质层,而大花通过较小的表皮细胞和泡状细胞响应生境干旱化。
孙晓红杨春娇张大才
关键词:嵩草属叶表皮叶脉
西藏东达山3种植物气孔特征沿海拔的变化被引量:11
2017年
(Kobresia)植物是藏东南高山甸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该区畜牧业发展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选择西藏左贡县东达山为研究地点,从林线开始,海拔每升高约100m设置1个样带直至高山甸分布边缘,共8个样带,调查各样带中物种的组成及盖度,并依据相对盖度和相对频度计算3种植物矮生(K.humilis)、线叶(K.capillifolia)和大花(K.macrantha)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同时取样观察它们叶片远、近轴面表皮细胞形态,测量气孔长度及保卫细胞宽度,计算气孔密度,探讨植物对海拔梯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3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均呈波浪状,气孔器仅分布于远轴面,近轴面无气孔器分布。(2)3种植物气孔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分布格局,且在海拔4 537m样带处达到最大值,并表现为矮生(777.6个/mm2)>线叶(476.4个/mm2)>大花(414.3个/mm2)。(3)随海拔的增加,矮生和线叶气孔长度显著增大(P<0.05),而保卫细胞宽度显著减小;但大花气孔长度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保卫细胞宽度基本保持不变。(4)矮生和线叶气孔密度、长度和保卫细胞宽度与海拔梯度均显著相关,气孔特征对海拔梯度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与其在群落中重要值高的分布特征一致;而大花仅气孔密度和长度与海拔梯度显著相关,气孔特征对海拔梯度变化的敏感性低,与其在群落中重要值低的分布特征一致;植物气孔密度、长度和保护细胞宽度与海拔梯度之间的相关性,反映出它们在海拔梯度上对生境的适应程度。可见,3种植物气孔特征对海拔梯度上生境变化的适应性不同,从而影响它们在群落中的分布范围和物种优势度,其中矮生和线叶对环境变化敏感,而大花对环境变化相对不敏感;保卫细胞宽度与气孔
朱玉怀张大才李双智
关键词:嵩草属海拔梯度气孔特征保卫细胞
2种植物形态特征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被引量:12
2016年
该研究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东达山高山甸沿生境干旱化梯度设置10个样地,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优势种高山(Kobresia pygmaea)和矮生(K.humilis)叶片数量与其它构件数值(分株数量、茎基直径、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线性回归斜率测度分株功效、叶片萌生能力、根系分生功效和根系伸长功效,以探讨的分株能力、茎基生长和根系生长对生境干旱化过程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2种植物的叶片数量与4种构件数值均为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2)随着生境干旱化程度增加,高山分株数量增加,矮生分株受干旱抑制程度高,分株数量呈下降趋势;2种分株功效下降,即单株叶片数量因干旱化程度增加而减少。(3)2种的茎基直径、叶片萌生能力随着生境干旱化程度增加而下降;高山叶片萌生能力的变化与生境干旱化梯度一致,具有连续性;矮生叶片萌生能力对生境干旱化的适应性弱,干旱到一定程度发生骤降。(4)随着生境干旱化,高山的根系数量和长度均增加,矮生根系长度增加,但数量却无规律变化;2种的根系分生功效和根系伸长功效均下降。研究表明:植物分布的最适宜生境为表面稍有积水的沼生生境。为适应生境干旱化,高山降低叶片萌生率以减少蒸腾作用,增加分株数量以增强对空间的占有能力,并增加根系数量和长度来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因此对干旱有较强适应性且分布范围广;矮生只通过降低叶片萌生率,增加根系长度响应干旱化生境,其分布范围较窄。
谢妍洁朱玉怀张大才李双智
关键词:干旱化
中国植物丰富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收集文献确定了中国植物的分布信息,并分析了植物丰富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丰富度在中国的云南、四川和西藏交界处及青海东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较高,在<40°N、85°—105°E、海拔2500m以上范围、或热量要素较低、降水量及干燥湿润度(或日照时数)中等范围的分布密度和丰富度范围较大;丰富度与7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夏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温暖指数、年生物学温度、极端最高气温、夏季气温以及7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等值线的对应关系较好.植物丰富度与气候要素多元回归模型中,7月最高气温和春季降水量对丰富度影响显著,7月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大(P<0.05);逐步回归模型中,7月平均、年均最高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大(P<0.05);主分量回归模型中,极端最高、7月和夏季气温、Thornthwaite干燥度指数和4—10月日照时数、夏秋季和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植物丰富度主要受生长季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以及极端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和土壤水分的共同影响.
吴建国周巧富
关键词:嵩草属植物丰富度气候要素
中国植物地理分布模式和适应的气候特征被引量:25
2012年
为了明确(Kobresia)植物分布与气候要素的关系,收集了植物地理分布资料和气象台站气候数据,应用ArcGIS软件及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植物地理分布模式和适应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植物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广泛分布13种,间断分布10种,分布海拔为1400-5000m,经度和纬度范围分别为81-112°E和23-46°N。植物适应的气候要素平均值范围:年生物学温度为4-19℃,年平均气温为0-20℃,年平均最高气温为7-28℃,年平均最低气温为-6-16℃,极端最高气温为25-40℃,极端最低气温为-37.0-0.0℃,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4-13℃和11-24℃,1月和7月最高气温分别为-7-23℃和18-30℃,1月和7月最低气温分别为-22-7℃和5-20℃,春夏秋冬季气温分别为-4-19℃、9-23℃、6-21℃和-11-15℃,温暖指数为23-159℃,寒冷指数为-36-0℃,年降水量为154-1500mm,春夏秋冬降水量分别为19-135mm、53-662mm、48-545mm和5-92mm,Holdridge潜在蒸散量为261-1100mm,Thornthwaite潜在蒸发量为399-895mm,干燥度为167-786,湿润指数为179-816,4-10月日照时数为990-2100h。在热量要素平均值较低和中等、降水量与干燥湿润度平均值中等或辐射时数平均值较高范围下分布种数较多。植物适应的气候要素极值,年平均气温最小最大值范围为-6-21℃,年平均最低气温最小值最高气温最大值范围为-12-28℃,极端最低气温最小值最高气温最大值范围为-48-42℃,最冷最热月气温范围为-32-33℃,冬夏季最低最高气温范围为-20-25℃,降水量最小最大值范围为15-1800mm,干燥度最小最大值范围为7-890,日照时数最小最大值范围为701-2300h。在热量要素极值较低、降水量及干燥度极值中等或日照时数极值较大范围下分布种数较多。说明植物主要适应于低温亚湿润型和中温湿润型气候。
吴建国周巧富
关键词:气温气候要素地理分布嵩草属
青藏高原东部植物叶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石蜡切片法对青藏高原东部13种植物叶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其生态适应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诸物种在解剖结构方面明显具有耐低温、抗干旱、御强风等适应性特征,其主要特征如植物表皮细胞壁增厚,具有一定程度的角质化,具有厚的角质层,外有蜡质;都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气腔发育良好,多数大而明显;栅栏组织常为多层,有利于物质在水平方向的运输。各物种还有其生态适应上的独特性状,如近轴面有乳突;减小叶片面积;具有下皮层;叶肉薄壁细胞发达等。总之,13种均具有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
赵庆芳崔艳马世荣李巧峡王刚
关键词:嵩草属生态适应青藏高原
植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6年
(KobresiaWilld.)植物是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多数是高寒甸的建群种,具有质柔软、营养丰富等特点,为各类家畜所喜食,是青藏高原主要的优良牧和生态种,其良好生长对维持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介绍了近年来对植物的系统位置、地理分布、生长土壤、繁殖对策以及生理生态等的研究概况,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李巧峡赵庆芳马世荣崔艳
关键词:嵩草属植物植物生理植物生态
青藏高原东部植物的生态解剖学研究
(Kobresia Willd.)植物于莎科(Cyperaceae)中的苔亚科(Caricoideae pax),全世界有70余种,中国有59种4变种,下分为3个组,分别为组(Sect.Kobresi...
崔艳
关键词:嵩草属植物生态解剖学聚类分析生态适应性青藏高原
高寒地四种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Kobresia)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了上、下表皮细胞的大小、气孔器大小、气孔间距、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如表皮细胞具波浪状垂周壁、气孔器均分布在远轴面上,气孔器类型均为平列型等.4种植物叶片两侧叶缘上均有刺毛,且线叶叶缘上的刺毛尖端有倒刺.气孔密度与气孔指数在种间差异显著(除高山和线叶之间无差异),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辅助依据.
张晓庆强科斌郭敏龙瑞军赵连春
关键词:嵩草属叶表皮气孔器

相关作者

张大才
作品数:23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海拔梯度 嵩草属植物 干旱化 湿地 外来入侵植物
张树仁
作品数:28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莎草科 嵩草属 植物 苔草属 植物分类学
崔艳
作品数:7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嵩草属植物 青藏高原东部 青藏高原 RAPD分析 百合栽培
赵庆芳
作品数:92被引量:1,002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当归 无性繁殖系 根腐病 化感作用 百合
马世荣
作品数:31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
研究主题:嵩草属植物 多样性 青藏高原东部 RAPD分析 RA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