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4篇“ 峰值骨量“的相关文章
- 槲皮素对生长期小鼠峰值骨量和脏器病理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生长期小鼠峰值骨量和脏器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槲皮素低剂量组(Q-20)、槲皮素中剂量组(Q-40)和槲皮素高剂量组(Q-80)4组,每组各4只。Q-20组、Q-40组和Q-80组分别每天灌胃20、40和80 mg/kg槲皮素,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6周后取材,分别观察脏器系数、主要脏器病理学切片、骨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Micro CT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槲皮素组主要的脏器系数与Control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病理学切片未发现明显的病变和毒副作用;骨组织脱钙切片Q-20组与Control组相比,脂肪细胞较少,骨小梁比较连贯和整齐;Q-20组、Q-40组和Q-80组的小鼠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数值在Tb.BMD、Tb.N、Tb.Th、Ct.BMD和Tb.BV/TV均有增加,但是Tb.Sp数值均有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20组的OSX、COL-1、Runx-2与BMP-2的表达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槲皮素可能是通过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峰值骨量,并且对脏器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 王龙飞高玉海杨世超杨玉田魏振龙陈克明
- 关键词:槲皮素峰值骨量骨组织脱钙骨密度
- 太原市健康人群的峰值骨量及生活方式、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其影响的研究
- 目的: 探索太原地区正常人群不同部位的峰值骨量及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段,并探讨骨量达到峰值之前影响骨量累积的生活习惯以及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段之前罹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峰值骨量的影响,优化影响峰值骨量的生活方式因素...
- 季春蕊
- 关键词:青少年峰值骨量甲状腺功能亢进
- 峰值骨量形成后至女性绝经前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原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探讨在峰值骨量形成后至女性绝经前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史的人群与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史的人群的骨矿含量、骨密度有无差异,从而指导临床工作中早期筛查及治疗。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就诊...
- 石余洁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异常峰值骨量绝经后女性
- 达到峰值骨量前后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接受4年激素替代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达到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前后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患者进行4年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确诊、病历完整且接受HRT治疗4年以上的POI患者67例。按是否达PBM年龄分为≤30岁34例,>30岁33例,治疗方案为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包括周期序贯和连续序贯,观察治疗前、治疗1年、2年、3年、4年期间左侧股骨颈、左侧髋骨、腰L1、总腰椎的骨密度,分析并比较各部位骨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左侧髋骨、腰L1骨密度存在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只具有时间效应(P<0.05);总腰椎骨密度存在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0岁组患者左侧股骨颈、左侧髋骨、腰L1及总腰椎骨密度均随治疗时间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患者腰L1及总腰椎骨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左侧股骨颈、左侧髋骨骨密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到PBM前比达峰后患POI对骨代谢的影响更明显。POI患者接受HRT期间骨密度均显著增加。在达到PBM前POI患者接受HRT比达峰后治疗骨密度增幅更大、疗效更好。
- 续晓蓓郭雪桃王叶叶解富
- 关键词:激素替代治疗骨密度峰值骨量
- 淫羊藿苷纳米微粒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纳米微粒(ICA-NS)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量的影响。方法将1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淫羊藿苷组(Icariin,ICA)和淫羊藿苷纳米微粒组(Icariin nanosuspension,ICA-NS)。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ICA组灌胃淫羊藿苷原料药25 mg/(kg·d),ICA-NS组灌胃含等质量淫羊藿苷的纳米微粒156.3 mg/(kg·d),两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计算心、肝、脾、肺、肾和卵巢的器官指数,并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测;用DEXA测定骨密度;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和椎骨的生物力学;μ-CT分析股骨组织微结构;树脂包埋股骨不脱钙VG染色,检测骨形态计量学;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aric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的含量。结果各组大鼠体重和器官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脏器病理学分析良好;与对照组比较,ICA组和ICA-NS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及股骨、椎骨离体骨密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CA-NS组升高具有极显著性(P<0.01);股骨和椎骨最大载荷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ICA-NS组第四腰椎骨最大载荷显著高于ICA组(P<0.05),各组间弹性模量无显著性差异;骨形态计量学显示,与对照组比较,ICA组和ICA-NS组股骨骨小梁数目增多、骨小梁间距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小梁厚度无显著性差异;μ-CT结构分析,ICA组和ICA-NS组股骨松质骨骨密度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皮质骨骨密度无变化;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ICA组和ICA-NS组血清中O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各组间TRACP 5b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淫羊藿苷纳米微粒能显著提高生长期大鼠的峰值骨密度,而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可能机制为ICA-NS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分泌因子,而不影响破骨细胞因子含量。
- 葸慧荣马慧萍陈克明胡君茹
- 关键词:淫羊藿苷纳米微粒峰值骨量骨密度
- 高低峰值骨量人群生物标志物差异及其在骨质疏松中的诊疗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高低峰值骨量人群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并验证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诊疗价值。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高低峰值骨量人群基因表达数据集(GSE7158),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然后进行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插件及R语言筛选得到关键基因及关键基因互作网络。最后,验证关键基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及诊疗价值。结果共筛选得到高低峰值骨量人群差异表达基因182个,包括73个下调和109个上调基因。KEGG通路分析中破骨细胞分化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和铁死亡信号通路值得关注。PPI网络分析得到11个关键基因:MCM7、BUB3、RBBP7、GNG2、FSHR、PCNA、CCR5、CDK16、SRSF7、NPM1和CPSF6;进一步验证分析发现CCR5、CDK16、RBBP7和SRSF7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结论研究发现CCR5、CDK16、RBBP7和SRSF7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早期筛选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为后续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 林适袁嘉尧林贤灿杨彬彬林燕平黄佳纯连晓航万雷黄宏兴
- 关键词:峰值骨量骨质疏松生物信息学分析生物标志物
- 孕期咖啡因暴露致子代峰值骨量降低的11β-HSD2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全身性的骨代谢相关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骨量降低、骨显微结构破坏及骨脆性增加,且伴随着骨折发生的风险增加。峰值骨量为生理条件下骨成熟时所达到的最大骨量,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是否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1]。流行病学研...
- 吴植欣
- 关键词:峰值骨量表观遗传修饰
- 生长期振动干预有助增加大鼠峰值骨量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探究全身振动波产生的动态压缩载荷是否会刺激骨骼,增加峰值骨量,本研究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低频率低振幅训练组(LL组)、低频率高振幅训练组(LH组)、高频率低振幅训练组(HL组)、高频率高振幅组(HH组),在干预前进行骨密度(BMD)和体重进行前测,各组均接受振动12周,运动干预结束后,进行体质量、骨密度、骨代谢采样测试,处死大鼠取出四肢长骨的L4椎体,进行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在骨密度方面,第8周,各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高于前测。LL组、LH组、HL组、HH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高于C组(p<0.05)。HH组显著高于LL组、LH组、HL组(p<0.05)。在TRACP 5b和OC方面,大鼠骨组织染色中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方面,LL组、LH组、HL组、HH组显著高于C组(p<0.05)。HH组显著高于LL组、LH组、HL组(p<0.05)。说明高振幅低振频、低振幅高振频、高振幅高振频全身振动训练均能有效提升大鼠骨密度增加骨形成作用、改善骨组织微观结构,为后期对峰值骨量的研究提供支持。
- 郑大军王清马力
- 关键词:振动峰值骨量骨密度骨小梁
- 慢性睡眠剥夺影响大鼠峰值骨量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CSD)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峰值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24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慢性睡眠剥夺组(n=12)采用睡眠剥夺仪干预5周建立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对照组(n=12)进行正常自然饲养。观察慢性睡眠剥夺后的骨转换指标:PINP与CTX-1;采用左侧股骨作为目标骨,使用Micro-CT扫描,采集骨皮质和骨小梁的骨密度,分析表达骨微结构的相关定量指标。结果:慢性睡眠剥夺SD大鼠股骨近端骨小梁参数显示: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及骨小梁分离度(Tb.Sp)均低于对照组。其股骨中段骨皮质参数:骨组织总面积(Tt.Ar)、皮质骨厚度(Ct.Th)及皮质骨面积(Ct.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SD干预后,股骨无论是骨小梁还是骨皮质的骨矿物质密度(BMD)均低于对照组,而相应的PINP与CTX-1明显升高。结论:睡眠在峰值骨量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慢性睡眠剥夺加速了骨转化,会显著降低SD大鼠的峰值骨量。
- 符宇嘉王超群周影
- 关键词:峰值骨量骨转换骨组织计量学
- 中国青少年人群的峰值骨量:充足钙摄入的重要性被引量:5
- 2020年
- 在生命早期阶段达到较高的峰值骨量和强度对于降低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降低骨量的风险至关重要。种族和性别等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峰值骨量的差异性和达到峰值骨量的时机。一般而言,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的面积骨矿物质密度较低,并且达到峰值骨量的时间更早。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中,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食中钙摄入和体育锻炼对骨骼累积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各个年龄段中国人的钙摄入量都远低于建议的摄入量。为了能够达到其遗传潜能的峰值骨量和骨强度,强烈建议中国人群通过促进饮食摄入和(或)服用补充剂来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尤其是中国青少年群体。
- 曹思思Weaver M Connie贺晓燕洪帆
- 关键词:峰值骨量钙摄入
相关作者
- 陈克明

- 作品数:401被引量:1,876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淫羊藿苷 骨密度 成骨性分化 峰值骨量
- 高玉海

- 作品数:103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骨密度 峰值骨量 淫羊藿苷 成骨细胞 骨形成
- 周建

- 作品数:132被引量:46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淫羊藿苷 成骨性分化 骨密度 脉冲电磁场
- 何进卫

- 作品数:147被引量:33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核心家系 绝经后妇女 基因突变
- 章振林

- 作品数:413被引量:1,509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基因突变 绝经后妇女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