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4篇“ 岩浆作用过程“的相关文章
- 西昆仑碰撞后钾质火山岩岩浆作用过程--以普鲁和康西瓦火山群为例
- 2024年
- 西昆仑处于青藏高原西北缘,该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碰撞后钾质火山岩群,但这些钾质火山岩的岩浆作用过程依然不清晰。为了研究西昆仑地区的岩浆作用过程,文中选取了该区域的普鲁和康西瓦火山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火山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含量、斑晶结构和成分分析,以及晶体大小分布(CSD)和岩浆结晶温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两地的岩浆具有相似的源区,但这2个火山群的岩石类型和矿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普鲁火山岩为一套粗安岩和玄武粗安岩的组合,斑晶由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少量斜方辉石构成;康西瓦火山岩主要为响岩质碱玄岩,斑晶矿物为单斜辉石、黑云母和少量橄榄石及斜长石。结合斑晶结构、环带成分和CSD曲线形态分析认为,普鲁火山岩经历了不同演化程度的岩浆混合;而康西瓦火山岩仅发生了岩浆自混,且减压造成了斑晶的大量熔蚀。矿物-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表明,普鲁火山岩的平衡温度为1036~1218℃,平衡压力为5.1~9.9kbar,对应的深度为19.4~37.3km;康西瓦火山岩的平衡温度为1154~1282℃,平衡压力为1.2~11.6kbar,对应深度为4.3~43.7km。康西瓦地区的平衡压力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与所处的断裂带有关。文中定量化研究了西昆仑地区的后碰撞钾质火山岩的岩浆作用过程,补充了以往对该区域火山岩中斑晶CSD的研究,揭示了岩浆在地壳岩浆储库内的运移和演化过程,为青藏高原西北缘及其周边地区的火山活动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 丁冉栾鹏于红梅魏费翔赵波赵波许建东
- 关键词:岩浆混合
- 滇西剑川正长斑岩的岩浆作用过程——来自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约束被引量:2
- 2023年
- 剑川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岩石中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包体,暗示正长斑岩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复杂的壳幔混合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剑川正长斑岩的锆石地球化学方法确定锆石相对氧逸度和Ti温度,结合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探讨滇西剑川新生代富碱岩浆演化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正长斑岩w(SiO_(2))为61.65%~63.03%,全碱质量分数为9.52%~10.38%,K_(2)O/Na2O比值介于1.62~1.68。纱帽山岩体(J1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35.15±0.52 Ma,锆石Ti温度相对均一,为745~822℃;Ce^(4+)/Ce^(3+)比值为23~329(均值119),指示相对较低的氧逸度,并对应相对较高的εHf(t)值(-0.4~+1.5)。金华山岩体(J2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35.90±0.20 Ma,锆石Ti温度更宽泛,为683~917℃;Ce^(4+)/Ce^(3+)比值为36~380(均值170),指示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同时对应相对较低的εHf(t)值(-3.7~+0.7)。随着岩浆的演化,J1和J2岩体都具备从高氧逸度向低氧逸度演化的趋势。综合认为:剑川地区经历了幔源岩浆脉动式上涌与底侵作用导致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相对高氧逸度的岩浆,随着低氧逸度幔源岩浆上升通量增大,壳源物质混染比例相对降低,岩浆氧逸度呈现降低的趋势。
- 张露龙小虎赵甫峰杨蜜蜜任科法楚亚婷曹可张凡
- 关键词:正长斑岩岩浆演化
- 西昆仑碰撞后钾质火山岩岩浆作用过程研究 ——以普鲁和康西瓦火山群为例
- 西昆仑处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影响,该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碰撞后钾质火山岩群。前人在西昆仑火山区开展了较多的火山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工作,但这些钾质火山岩的岩浆作用过程依然不清晰。为了研...
- 丁冉
- 关键词:岩浆混合
- Fe同位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分馏效应及其对海底玄武岩形成过程的指示被引量:1
- 2022年
- Fe是火成岩中丰度最高的变价元素,也是重要的成矿元素,主要以Fe^(2+)或Fe^(3+)价态赋存于固(矿物)、液(流体)相中,并全程参与岩浆作用过程和各种成矿作用。随着测试分析技术(如MC-ICPMS)的发展,Fe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成为可能,并在最近十几年中被成功应用于岩浆物源追溯、结晶演化过程示踪和成矿作用分析等重要地质作用过程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Fe同位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分馏效应的基础上,总结了Fe同位素组成在示踪海底玄武质岩浆(MORB、OIB、IAB和BABB等)作用过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探讨了在应用Fe同位素组成示踪海底岩浆作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火成岩中的Fe同位素分馏效应不仅受岩浆源物质部分熔融、岩浆扩散、流体出溶和结晶分异等作用过程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同化围岩物质、海底蚀变等作用的影响;由于Fe同位素分析技术(方法)至今仍待进一步完善,已有数据有限且需甄别去伪,因此在利用Fe同位素组成分析或恢复岩浆物源及作用过程时,仍需谨慎;于当前亟需建立完整可靠的Fe同位素示踪体系,这就需要在近期的工作中,尽可能多地选取代表不同构造环境和不同岩石类型的合适样品、获取(积累)更多原始(未经改造或蚀变)样品的精细分析数据,同时在利用Fe同位素示踪海底岩浆作用过程中还需注重多元数据的结合或相互佐证。
- 郭泽华翟世奎于增慧
- 关键词:铁同位素同位素示踪
- 长白山新生代斜斑玄武岩的岩浆作用过程与岩石成因制约被引量:1
- 2022年
- 斜斑玄武岩能较好地记录岩浆作用过程、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环境信息。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长白山新生代斜斑玄武岩的基质和斜长石斑晶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Sr同位素分析研究,以制约其岩浆作用过程和岩石成因机制。结果显示,长白山斜斑玄武岩是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具有较低的MgO、Cr、N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具轻微Ti正异常;基质的^(87)Sr/^(86)Sr比值较低且较均匀(0.705080~0.705248),Nb/U比值相对较高且几乎不变(44.62~49.65),表明补给岩浆未受到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斜长石斑晶普遍显示核-幔部振荡环带结构,其An变化幅度最高达8%,受岩浆房中温度和岩浆补给、混合作用影响。另外,斜长石斑晶在边缘很小范围内的An快速降低,斜长石斑晶与基质斜长石具有相似的An、TiO_(2)、MgO、TFeO范围,且斜长石斑晶边缘、基质斜长石微晶和玄武质岩浆均具有近似的结晶温度,表明它们都形成于很近地表的次火山过程。研究表明,长白山斜斑玄武岩位于板内拉斑玄武岩区域,其斜长石An值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似,其形成环境应为板内拉张环境。
- 陈琦于宋月
- 关键词:岩浆作用新生代
- 南海扩张前序岩浆活动:解译华南三水盆地古近纪玄武质岩浆作用过程被引量:2
- 2022年
- 华南三水盆地古近纪玄武岩(64~43 Ma)记录了南海扩张前大陆裂解过程中的岩浆‒构造活动,但其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并不清楚。为此,作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三水盆地古近纪玄武岩具有OIB型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由软流圈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形成。该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显示复杂的环带结构,包括正环带、反环带及韵律环带结构,指示了复杂的岩浆作用过程。正环带单斜辉石斑晶为核‒边结构,其核部圆化或呈不规则形状,边部自形,指示了早期晶体与晚期演化岩浆混合后发生熔蚀‒再生长过程。绝大部分反环带单斜辉石斑晶为核‒幔‒边结构,其核部相对低Mg,并被部分熔蚀呈不规则状或圆化,幔部相对高Mg,边部自形,反映了相对原始岩浆的补给作用。个别反环带单斜辉石为核‒边结构,其核部Al_(2)O_(3)、TiO_(2)含量和Mg^(#)值明显偏低,为下地壳捕虏晶,表明岩浆从地幔源区上升汇聚到地壳岩浆房的过程中经历了轻微的地壳同化混染作用。韵律环带结构单斜辉石核部常为不规则状,幔部成分呈韵律状变化,边部自形,记录了岩浆对流及多次岩浆演化‒补给过程。虽然单斜辉石斑晶结构复杂,但具有相近的结晶压力(0.32~0.47 GPa)和结晶温度(1080~1135℃),表明其源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浅部岩浆房。南海扩张前夕,北部陆缘岩石圈强烈拉伸、减薄,致使岩石圈‒软流圈界面明显抬升,岩浆主要汇聚于浅部地壳岩浆房发生岩浆分异、补给与对流作用。由于地壳岩浆房发生了持续的幔源岩浆补给作用,持续的热传导促使三水盆地局部区域的地壳熔融形成粗面岩和流纹岩(厚度超过1000 m),为三水盆地双峰式火山岩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 杨锦杨帆杨帆朱圣柱黄小龙贺鹏丽
- 关键词:单斜辉石环带结构双峰式火山岩岩浆房
- 岩浆作用过程的矿物记录:以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为例被引量:10
- 2020年
- 矿物环带结构是岩浆过程的良好记录,而矿物温压计可以定量计算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该次研究对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中两个浅成侵入体中典型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元素面扫描,同时对其中不同成因的角闪石晶体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和物理化学条件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样品中的斜长石斑晶属于循环晶。辉石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斑晶主要成分为更长石,而斑状石英二长岩中斜长石斑晶主要成分为中长石和拉长石。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环带结构,分别记录了不同的岩浆混合过程:前者记录了基性岩浆多次注入酸性岩浆房,并最终获得体积优势;后者记录了少量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内,两者不断混合,形成均质化岩浆的过程。Fe元素从斜长石中心到边部有富集的趋势,表明岩浆最终向富铁的方向演化。角闪石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辉石闪长玢岩的岩浆房深度在5.5km左右,温度大约为850℃,氧逸度大约为△NNO+1,熔体中的含水量大约为4.0%,其最终侵位于2.1km的地壳深度。而斑状石英二长岩最终定位于2.0km的地壳深度,角闪石结晶的平均温度为737℃,相对氧逸度为△NNO+1.2,熔体含水量为3.9%。
- 张聚全梁贤闫丽娜李胜荣申俊峰卢静吴伟哲李清
- 关键词:岩浆混合环带结构成因矿物学角闪石
- 长沟河闪长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对北祁连东端早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的限制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均发育早古生代蛇绿岩、岛弧岩浆杂岩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为原特提斯洋的组成部分。秦祁结合部位作为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构造交接部位,是研究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构造交接...
- 张佳瑶
- 关键词:早古生代
- 新疆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镍铜钴成矿岩浆作用过程:流体化学与碳同位素组成制约被引量:6
- 2020年
- 东天山造山带的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为一个早古生代长期活动的幔源岩浆通道,大型铜镍钴硫化物矿体赋存于Ⅰ号超镁铁质岩体的顶部,不同类型岩石中辉石矿物的流体挥发份化学组成以H2O为主(平均91%,5400.4mm3/g),其次为H2(2.0%)、H2S(2.3%)和CO2(2.1%);赋矿角闪橄榄岩中CO2和H2S含量最高,辉长岩中流体挥发份含量低于辉石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岩浆早期结晶的岩石。CO2和CH4的δ13C值位于地壳与甲烷氧化的范围内,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正序分布模式,部分样品(TLG512)释出的CH4和C2H6具有较重的δ13C值和反序分布特征。表明I号岩体不同类型岩石可能是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岩浆具有富H2O和H2S的特征,可能起源于被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区,混染壳源组分可能为俯冲板片来源蚀变沉积有机质组分。
- 张铭杰班舒悦李思奥宋哲仇哲李立武惠卫东李中平
- 关键词:岩浆过程碳同位素组成
- 北祁连造山带东端早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来自甘肃天水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锆石年龄、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3
- 2019年
- 甘肃天水地区长沟河闪长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发育片麻状构造面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形成于前寒武纪的侵入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2组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3.3±2.3Ma(MSWD=0.52,n=11)和443.8±2.6Ma(MSWD=0.44,n=9)。锆石微量元素分析表明,2组年龄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说明二者晶出于同源封闭的岩浆体系。t-Eu/Eu*投图显示,约460Ma的岩浆锆石无Eu异常,与幔源岩浆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而约440Ma的岩浆锆石具有负Eu异常,指示母岩开始发生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与深熔作用过程一致。因此,约46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约44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深熔岩浆的结晶年龄。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约460Ma和约440Ma两组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8.23~11.57和6.36~8.03,指示460Ma发育幔源新生地壳岩浆作用,而440Ma壳源再造活动增强。
- 张佳瑶何艳红陈亮徐可心
- 关键词:微量元素HF同位素
相关作者
- 李洁

- 作品数:13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钨矿 岩浆演化 花岗岩 岩浆作用过程 玄武岩
- 于增慧

- 作品数:69被引量:3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岩浆作用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 现代海底热液 热液
- 翟世奎

- 作品数:169被引量:1,18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冲绳海槽 长江口 热液活动区 海底热液活动 表层沉积物
- 王超

- 作品数:31被引量:3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研究主题:西昆仑 柴达木盆地北缘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 岩群
- 刘良

- 作品数:196被引量:2,002H指数:39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研究主题:北秦岭 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 榴辉岩 柴北缘